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河南新鄉(xiāng)人。明崇禎四年進(jìn)士,授知縣,官至兵部尚書。先迎降李自成,自成敗走后降清軍,又南投明弘光帝。南京陷落后,再降于洪承疇。在清官至工部侍郎,降授江南徽寧道。順治十七年,坐編刻《無聲戲》,自稱“不死英雄”,籍其家,流寧古塔而死。
維基
張縉彥(1600年—1672年),字濂源,號坦公,又號外方子,別號大隱,河南新鄉(xiāng)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進(jìn)士出身。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中辛未科進(jìn)士,戶部觀政,歷任清澗、三原知縣、后入京為戶部主事、郎中,累遷翰林院檢討、兵科都給事中。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清晨,時(shí)任兵部尚書的張縉彥主動(dòng)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軍隊(duì),崇禎帝在景山自縊。清軍入關(guān)后,張縉彥回鄉(xiāng)反大順,遭大順劉汝魁部擊敗。張縉彥遂退守山寨抗清。順治三年(1646年)被洪承疇招降。順治十年(1653年)授山東右布政使,順治十五年(1658年)擢工部侍郎。因罪籍沒家產(chǎn),流徙寧古塔。在北地與吳兆騫、姚琢之、錢威、錢虞仲、錢方叔、錢丹季等結(jié)成詩社為“七子之會(huì)”。終老當(dāng)?shù)亍?/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