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負笈從師(負笈從師)  拼音:fù jí cóng shī
負笈,背負書籍。「負笈從師」指出外求學。唐。王勃〈山亭興序〉:「負笈從師,二千馀里?!?/div>
《國語辭典》:就地取材  拼音:jiù dì qǔ cái
在原處選取材料而不假外求。后用于指在自己所處之地,選取合意的人才或事物。如:「他就地取材,做了一個精致的飛機模型送給弟弟當生日禮物。」
《漢語大詞典》:虎體原斑(虎體原斑)
比喻出身高門貴族,富貴本自有,不待外求。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楔子:“花根本艷公卿子,虎體原斑將相孫。”亦作“ 虎體鵷班 ”、“ 虎體元斑 ”。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一折:“花根本艷公卿子,虎體鵷班將相孫?!?元 無名氏 《雁門關》第二折:“花根本艷,虎體元斑。”
《國語辭典》:花根本艷(花根本豔)  拼音:huā gēn běn yàn
比喻淵源有自,不待外求。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花根本艷公卿子,虎體鹓班將相家。」元。無名氏《符金錠。楔子》:「花根本艷公卿子,糾糾成名膽力堅。」
《國語辭典》:騎驢覓驢(騎驢覓驢)  拼音:qí lǘ mì lǘ
比喻事物、道理就在身邊,反而舍近求遠,向外追尋。宋。黃庭堅 寄黃龍清老詩三首之三:「騎驢覓驢但可笑,非馬喻馬亦成癡。」也作「騎牛覓?!埂?/div>
分類: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