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3
詞典
5
分類詞匯
8
佛典
4
其它
6
共23,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詞典
大圓
大圓智
大圓滿法
大圓圈線
大圓鏡智
分類詞匯
周天
普門
白道
弧角
圓桌面
天赤道
大肚魚
二至圈
佛類詞典
大圓覺
大圓鏡智
《國語辭典》:
大圓(大圓)
拼音:
dà yuán
1.天?!豆茏印P男g(shù)下》:「人能正靜者,筋韌而骨強,能戴大圓者體乎大方。」也作「大員」。
2.以平面截球體,若平面經(jīng)過球心,則其截口稱為「大圓」。
分類:
大圓
數(shù)學(xué)
數(shù)學(xué)名詞
銀元
康有為
球體
球心
平面
《漢語大詞典》:
大圓智(大圓智)
見“ 大圓鏡智 ”。
《漢語大詞典》:
大圓鏡智(大圓鏡智)
佛的“四智”之一。謂洞照一切的清凈真智。 唐
慧能
《壇經(jīng)·機緣品》
:“大圓鏡智性清浄,平等性智性無病?!?明
李贄
《與馬歷山書》
:“蓋人人各具有是大圓鏡智,所謂我之明德是也。” 清
譚嗣同
《仁學(xué)》
二六:“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藏識轉(zhuǎn)為大圓鏡智矣?!币嗍∽鳌?大圓智 ”。 唐
劉禹錫
《〈毗盧遮那佛華藏世界圖贊〉序》
:“
《佛説華嚴(yán)經(jīng)》
直入妙覺,不由諸乘,非大圓智不能信解?!眳㈤?span id="ycslfic" class="book">《
成唯識論
》卷十。
分類:
清凈
真智
《國語辭典》:
大圓滿法(大圓滿法)
拼音:
dà yuán mǎn fǎ
西藏佛教寧瑪派的主要修行方法。「大圓滿」為藏語rdzogs chen的意譯。大圓滿法分為:心、界與要門三部。心部:認(rèn)為一切現(xiàn)象都只是自心的顯現(xiàn)。專重在徹見自心本性,顯發(fā)自然妙智。界部:由自然妙智悟入凡心所顯現(xiàn)的,都是法性光明境界。要門部:運用無分別智將一切現(xiàn)象匯歸于不空不執(zhí)的法性,現(xiàn)證法性境界,能迅速成佛。寧瑪派教法中最高深的法門。
分類:
西藏佛教
修行
行方
藏語
《國語辭典》:
大圓圈線(大圓圈線)
拼音:
dà yuán quān xiàn
任何通過地球中心的平面與球面相交的圓圈,稱為「大圓圈線」。
分類:
地球
中心
平面
球面
面相
相交
圓圈
《漢語大詞典》:
大圓鏡智(大圓鏡智)
佛的“四智”之一。謂洞照一切的清凈真智。 唐
慧能
《壇經(jīng)·機緣品》
:“大圓鏡智性清浄,平等性智性無病?!?明
李贄
《與馬歷山書》
:“蓋人人各具有是大圓鏡智,所謂我之明德是也。” 清
譚嗣同
《仁學(xué)》
二六:“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藏識轉(zhuǎn)為大圓鏡智矣?!币嗍∽鳌?大圓智 ”。 唐
劉禹錫
《〈毗盧遮那佛華藏世界圖贊〉序》
:“
《佛説華嚴(yán)經(jīng)》
直入妙覺,不由諸乘,非大圓智不能信解?!眳㈤?span id="wukduae" class="book">《
成唯識論
》卷十。
分類:
清凈
真智
《國語辭典》:
周天
拼音:
zhōu tiān
即圓周。中國古代以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為周天,即繞天球一周。
分類:
滿天
天球
時間
大圓
天地間
循環(huán)
一周
天文學(xué)
甲子
歲星
六十
星運
運行
行一
三百六十
周天
需要
《漢語大詞典》:
普門(普門)
佛教語。謂普攝一切眾生的廣大圓融的法門。見
《法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 隋 吉藏
《
法華義疏
》
卷十二:“所言普門者,普以周普為義,門是開通無滯之名?!?唐
封演
《魏州開元寺新建三門樓碑》
:“寺主僧 法敬 ……及諸徒眾等,并精通妙法,堅持密行,名稱普門,威儀無缺。” 唐
李華
《荊州大云寺故蘭若和尚碑》
:“法華三昧,惠照無邊,菩薩普門,我愿亦然?!?/div>
分類:
佛教語
一切眾生
廣大
大圓
圓融
法門
《國語辭典》:
白道
拼音:
bái dào
1.大路。唐。
李商隱
無題
詩:「白道縈回入暮霞,斑騅嘶斷七香車。」
2.從地球看月球運行的軌跡。
3.指有勢力的官員、民代、警察等。有正當(dāng)職業(yè),表面上看不出從事非法勾當(dāng)者。與「黑道」相對。如:「他在社會上頗吃得開,白道、黑道都有朋友?!?/div>
分類:
白道
地名
大路
月
闡明
空隙
明道
運行
道理
軌道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現(xiàn)代
天文學(xué)
月球
地球
平面
天球
相交
大圓
《國語辭典》:
弧角
拼音:
hú jiǎo
球面上兩大圓相交所形成的角。也稱為「球面角」。
分類:
球面
兩大
大圓
相交
《漢語大詞典》:
圓桌面(圓桌面)
圓形桌面,較大,可以安放在方桌上,當(dāng)大圓桌用。
分類:
圓形
桌面
安放
方桌
大圓
《漢語大詞典》:
天赤道
延伸地球赤道面與天球相交的大圓。
分類:
延伸
地球
天球
相交
大圓
《國語辭典》:
大肚魚(大肚魚)
拼音:
dà dù yú
動物名。硬骨魚綱花鳉魚科。卵胎生,頭部及體側(cè)均被大圓鱗。眼大,位置較鳉魚略低。口小,開于吻端,上下頜、腭骨有細(xì)齒成齒帶,但鋤骨無齒。背鰭小,偏后,其起點在臀鰭后端略前之上方。臀鰭短,始位于體中部;雄者第三、四、五鰭條特別變形為交尾器。
分類:
動物名
硬骨魚綱
頭部
體側(cè)
大圓
《漢語大詞典》:
二至圈
天球上通過天極和二至點的大圓
見“分至圈”
分類:
天球
上通
過天
天極
二至
大圓
大圓覺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廣大圓滿之覺,言佛智也。圓覺經(jīng)曰:「一切眾生欲汎如來大圓覺海,先當(dāng)發(fā)愿勤修二障?!褂帧刚媳M愿滿便登解脫清凈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yán)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廣大圓滿的覺悟,亦即佛的大智。
大圓鏡智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顯教四智之一。諸大乘教說如來之四智。凡夫之第八識至于如來,為大圓鏡智。大圓鏡者。喻也,其智體清凈,離有漏雜染之法,自眾生善惡之業(yè)報,顯現(xiàn)萬德之境界,如大圓鏡。故名大圓鏡智。心地觀經(jīng)二曰:「轉(zhuǎn)異熟識得此智慧,如大圓鏡,現(xiàn)諸色像。如是如來鏡智之中,能現(xiàn)眾生諸善惡業(yè)。以是因緣名為大圓鏡智。(中略)常能執(zhí)持無漏根身,一切功德為所依止。」唯識論十曰:「一切境相,性相清凈,離諸雜染,純凈圓德現(xiàn)種依持,能現(xiàn)能生身土智影,無間無斷窮未來際,如大圓鏡現(xiàn)眾色像?!埂居帧棵芙涛逯侵?。密教于顯教之四智,加法界體性智而為五智。配于五大五佛五方等。大圓鏡智。東方也,地大也,阿閦如來也,菩提心也。菩提心論曰:「東方阿閦佛由成大圓鏡智亦名金剛智也?!?br />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佛四智之一。(參見:四智)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真智,本性清凈,離諸塵染,洞徹內(nèi)外,無幽不燭。如大圓鏡,洞照萬物,無不明了,是名大圓鏡智。
【三藏法數(shù)】
大圓鏡智者,洞照萬法,無所不知,即諸佛所得本有圓明覺照之智。應(yīng)物無跡,體不動搖,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四智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有佛果之四智,羅漢之四智,通于三乘之四智,菩薩觀唯識無境之四智。(參見:智)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或開佛智為四種:一大圓鏡智,二平等性智,三妙觀察智,四成所作智。是轉(zhuǎn)凡夫之第八識第七識第六識及馀之五識,如其次第與成就之佛心相應(yīng)之智慧也。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法相宗所立如來之四智。凡夫有八識,至如來轉(zhuǎn)為四智。一大圓鏡智,轉(zhuǎn)第八識者。如有漏之第八識變依正二報而持有情之身。此智變?nèi)鐏碇硗炼忠磺兄Φ?,猶如大圓鏡中現(xiàn)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圓鏡智。緣境無邊,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種智。即如來萬德之總本也。二平等性智,是轉(zhuǎn)第七識者。反于第七識之我見而達無我平等之理,于一切眾生起無緣大悲之智也。三妙觀察智,轉(zhuǎn)第六識者。妙觀察諸法之相,而施說法斷疑之用之智也。四成所作智,轉(zhuǎn)眼等五識者。為利一切凡夫二乘類成種種變化事之智也。如來之現(xiàn)化身化土及諸神通所作,皆智之作用也。見唯識論十、百法問答鈔八?!居帧棵芙桃源怂闹侨缙浯蔚谂溆诎㈤z,寶生,彌陀,不空成就(釋迦)之四如來。皆報身也?!居帧坑辛_漢之四智,悟四諦之智也。證羅漢果自云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我生已盡者,苦諦之智也,梵行已立者,滅諦之智也,所作已辦者,道諦之智也,不受后有者,集諦之智也。四教儀注著中曰:「此位斷上八地七十二品思俱盡,四智已圓?!埂居帧恐嵌日摱哒f四智:一、道慧,知一道之智也。二、道種慧,道有無量之差別,二道三道乃至無量道也。一一通達其道名為道種慧。三、一切智,知一切法寂滅一相之空智也。四、一切種智,知一切法一相寂滅并識一切法種種行類差別,有空雙照之實智也。天臺以此四智如其次第配于法華之開示悟入。【又】一、道慧,二、道種慧,三、一切智,四、一切種智。釋論二十七解之有多種,或謂因中但有理體,名為道慧,道種慧。果上事理皆滿,名為一切智,一切種智?;蜓砸蛑兄畽?quán)實,故謂為道慧,道種慧。入空為實慧,入假為權(quán)慧?;蜓怨现畽?quán)實,故謂為一切智,一切種智。直緣中道,名一切智,雙照二諦,名一切種智?;蜓砸蛑兄倓e,果上之總別也?;蜓缘阑郏婪N慧是單明權(quán)實,一切智,一切種智是復(fù)明權(quán)實。如是種種釋四智,四智但是三諦之照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法相宗所立四種如來的智慧,即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成所作智是轉(zhuǎn)有漏的前五識所成,為佛成功所作一切普利眾生的智慧;妙觀察智是轉(zhuǎn)有漏的第六識所成,為佛觀察諸法及一切眾生根器而應(yīng)病予藥與轉(zhuǎn)凡成圣的智慧;平等性智是轉(zhuǎn)有漏的第七識所成,為佛通達無我平等的道理,而對一切眾生起無緣大悲的智慧;大圓鏡智是轉(zhuǎn)有漏的第八識所成,為佛觀照一切事相理性無不明白的智慧,此智慧清凈圓明,洞徹內(nèi)外,如大圓鏡,洞照萬物。2。指羅漢的四智,即悟四諦之智,證羅漢的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我生已盡是苦諦之智,梵行已立是滅諦之智,所作已辦是道諦之智,不受后有是集諦之智。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凡夫有八識,至如來轉(zhuǎn)為四智:
一、大圓鏡智 轉(zhuǎn)第八識者。如有漏之第八識,變依正二報,而持有情之身。此智變?nèi)鐏碇硗?,而持一切之功德。猶如大圓鏡中,現(xiàn)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圓鏡智。緣鏡無邊,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種智,即如來萬德。如唯識論言:「大圓鏡智相應(yīng)心品。」謂此心品離諸分別,所緣行相,微細(xì)難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凈,離諸雜染,純凈圓德,現(xiàn)種依持,能現(xiàn)能生,身土智影,無間無斷,窮未來際,如大圓鏡,現(xiàn)眾色像。
二、平等性智 是轉(zhuǎn)第七識者。反于第七識之我見,而達無我平等之理。于一切眾生,起無緣大悲之智也。如唯識論言:「平等性智相應(yīng)心品?!怪^此心品,現(xiàn)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隨諸有情所樂,示現(xiàn)受用身土影像差別。
三、妙觀察智 轉(zhuǎn)第六識者。妙觀察諸法之相,而施說法斷疑之智也。如唯識論言:「妙觀察智相應(yīng)心品?!怪^此心品,善觀諸法,自相共相,無礙而轉(zhuǎn),攝觀無量總持之門,及所發(fā)生功德珍寶,于大眾會,能現(xiàn)無邊作用差別,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斷一切疑,令諸有情,皆獲利樂。
四、成所作智 轉(zhuǎn)眼等五識者。為利一切凡夫二乘類,成種種變化事之智也。如來之現(xiàn)化身化土及諸神通所作,皆智之作用也。如唯識論言:「成所作智相應(yīng)心品?!怪^此心品,為欲利樂諸有情故,普于十方示現(xiàn)種種變化三業(yè),成本愿力,所應(yīng)作事。
【三藏法數(shù)】
(出成唯識論)
〔一、大圓鏡智〕,謂如來真智,本性清凈,離諸塵染,洞徹內(nèi)外,無幽不燭。如大圓鏡,洞照萬物,無不明了,是名大圓鏡智。
〔二、平等性智〕,謂如來觀一切法,與諸眾生皆悉平等,以大慈悲心,隨其根機,示現(xiàn)開導(dǎo),令其證入,是名平等性智。
〔三、妙觀察智〕,謂如來善能觀察諸法,圓融次第;復(fù)知眾生根性樂欲,以無礙辯才,說諸妙法,令其開悟,獲大安樂,是名妙觀察智。
〔四、成所作智〕,謂如來為欲利樂諸眾生故,普于十方世界,示現(xiàn)種種神通變化,引諸眾生,令入圣道,成本愿力所應(yīng)作事,是名成所作智。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