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585 【介紹】: 南朝陳吳興武康人。章昭達子。襲邵陵郡公。累官至散騎常侍,出為豐州刺史。在州貪縱,百姓酷怨。陳后主以太仆卿李暈代之,大寶襲殺暈,舉兵反。尋被擒,梟首朱雀航,夷三族。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武后時人,成均進士。能詩。曾于武后長安四年(704)題詩于衛(wèi)州共城縣百門陂。生平事跡見《金石萃編》卷六五《百門陂碑銘》。《全唐詩外編》收斷句2。
全唐詩補逸
李大寶,武后時人,成均進士。詩二句。(《全唐詩》無李大寶詩)
僧太毓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7—826 【介紹】: 唐僧。金陵人,俗姓范。年幼即有出家志,往雍京安國寺受具足戒。憲宗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義興芙蓉山,所居感化,自此江南多悟禪理者。敬宗寶歷元年至宛陵禪定寺,二年告歸齊云山,尋示寂。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生金陵范氏。年才一紀。即事牛頭山慧忠禪師出家。往雍京安國寺受具。戒。未幾謁太寂禪師于洪府。而獲法印焉。元和十三年。止毗陵之義興芙蓉山。感動悅隨。戶屨盈萬。居士龐蘊。三到其地。一日行食與居士。居士接食次。毓云生心受施。凈名早呵。去此一機。居士還甘否。居士云。當時善現(xiàn)。豈不作家。毓云。非關它事。居士云食到口邊。被它敚卻。毓便下食。居士云。不消一句。居士又問。馬大師著實為人處。還分付吾師否。毓云某甲尚未見它。作么知它著實處。士云只者見知。也無討處。毓云居士也不得一向言說。士云。一向言說。師又失宗。若作兩向三向。師還開得口否。毓云。直是開口不得??芍^實也。居士撫掌而出。相國崔公群出鎮(zhèn)宣城。以禪定請居之。寶歷元年至禪定。明年歸齊云山。九月示滅于山院。享年八十。僧臘五十八。十月塔葬院庭。大和二年。相國韋處厚以事聞上。詔謚大寶禪師。塔號楞伽。越州刺史陸亙撰碑文。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太毓。姓范氏。金陵人也。年才一紀志在出家。乃禮牛頭山忠禪師而師事焉。于是勇猛精進求其玄旨。法器外朗神?內(nèi)融。雖明了一乘而具足萬行。往雍京安國寺進受具戒。褎然出眾。加復威儀整肅妙相殊特。如大海之不可測。如虛空之不可量。巡禮道場攝心凈域。雖智能通達不假因師。而印可證明必從先覺。遂謁洪井大寂禪師。睹相而了達法身。剎那而頓成大道。于時天下佛法極盛無過洪府。座下賢圣比肩得道者。其數(shù)頗眾。毓與天徹禪師大宣教禪師大智禪師。皆昆仲也。既而南北觀方曾無告憚。俾廣聞見閑養(yǎng)圣胎耳。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義興芙蓉山。故得名于山焉。毓為緣作因有應無著。故所居感化所至悅隨。道俗相望動盈萬數(shù)。自此江南之人悟禪理者多矣。時相國崔公群坐失守出分司。后為華州由三峰出鎮(zhèn)宣城。其地雖邇其人則遐。崔公深樂禮謁。致命誠請。毓以感念而現(xiàn)大悲為心莫不果欲隨緣游方。順命寶歷元年至于宛陵禪定寺。所以隨順而揚教也。至明年告歸齊云山。九月合朔色相不動而示滅于山之院。享年八十。僧臘五十八。是日也天地如慘草木如摧。鳥獸悲啼云泉斷咽。緇徒士庶孺慕充窮。十月棲神于院之庭。從其宜也。弟子至孚契真清斡等??釒熓緶缍髮W徒存。太和二年。相國韋處厚素尚玄風道心惇篤。以事奏聞。天子爰降德音褒以殊禮。追謚號塔名。越州刺史陸亙摛翰論撰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4—1170 【介紹】: 宋溫陵人,后徙潮州,字元龜。高宗建炎初,廷試第二,差監(jiān)登聞鼓院,奉祠。趙鼎謫潮州,日從講學。后知連州,張浚亦謫居,命其子栻與講學。孝宗時,遷禮部侍郎、諫議大夫,上疏劾湯思退主和誤國罪,改兵部侍郎,官終禮部尚書。
全宋詩
王大寶(一○八九~一一六五),字元龜,潮州(今屬廣東)人。高宗建炎初進士,授南雄州學教授,移病歸。差監(jiān)登聞鼓院,主管臺州崇道觀。知連州、袁州。進《》、《》、《易解》,紹興二十五年(一一五五),除國子司業(yè)兼崇政殿說書。二十六年,出知溫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一七五)。提點福建、廣東刑獄。孝宗即位,除禮部侍郎,擢右諫議大夫。因忤湯思退,提舉太平興國宮,尋致仕。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召為禮部尚書。議者劾其乞復行錢非是,仍致仕,尋卒,年七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六有傳。
全粵詩·卷二七
王大寶(一○八九 — 一一六五),字元龜。海陽(今潮州)人。宋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廷試進士第二,授南雄州教授,移病歸。差監(jiān)登聞鼓院,主管臺州崇道觀,復累年。紹興十六年(一一四六),起知連州,后移袁州。進《》、《》、《易解》,紹興二十五年除國子司業(yè)兼崇政殿說書。翌年,出知溫州,提點福建、廣東刑獄。宋孝宗即位,除禮部侍郎,擢右諫議大夫。力贊張?;謴椭h。未幾,以忤湯思退,以敷文閣直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尋致仕。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召為禮部尚書。言官劾其乞復免行錢非是,詔致仕。尋卒,年七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六、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七有傳。詩五首。
全宋文·卷四○八四
王大寶(一○九四——一一七○),字元龜,潮州揭陽(今廣東揭陽)人。建炎初廷試第二,授南雄州教授。差監(jiān)登聞鼓院,奉祠,起知連、袁州。時趙鼎、張浚謫居,大寶日與游從講學。除國子監(jiān)司業(yè)兼崇政殿說書。出知溫州,提點福建路刑獄,改廣東。孝宗立,除禮部侍郎,擢右諫議大夫,徙兵部侍郎。力請致仕,乾道初起復禮部尚書。六年卒,年七十七。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一七一、一七五,《名臣言行錄別集》下卷四,《宋史》卷三八六本傳,《宋史新編》卷一四三,《南宋書》卷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