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前280—前247 【介紹】: 戰(zhàn)國時秦國國君,名異人,一作子異。秦孝文王中子。初為秦質(zhì)子于趙,呂不韋以為“奇貨可居”,乃活動華陽夫人與陽泉君,使歸秦立為太子,改名子楚。即位后,呂不韋為相國,滅東周君,又使蒙驁等伐韓、趙、魏,取成皋、太原、上黨等三十余城。初置三川、太原兩郡。在位四年。謚莊襄。
人物簡介
【生卒】:?—前238 【介紹】: 戰(zhàn)國時楚國國君,熊氏,名元,一作完。頃襄王子。為太子時,質(zhì)于秦。得黃歇助,逃歸即位,納州于秦以求和。在位期間,曾發(fā)兵救趙解秦圍,滅魯國。晚年避強秦,遷都壽春。在位二十五年。謚考烈。
人物簡介
【生卒】:?—前228 【介紹】: 戰(zhàn)國時楚國國君,熊氏,名悍。母為李園妹,初幸于春申君,有孕而進(jìn)于考烈王,為王后。生子悍,立為太子。考烈王卒,李園刺殺春申君,立悍。
人物簡介
【生卒】:?—前226 【介紹】: 戰(zhàn)國時燕國人,名丹。燕王喜子。為質(zhì)于秦,燕王喜二十三年,亡歸。二十八年,見秦兵旦暮至,乃遣荊軻以送督亢地圖及樊于期首級為名,赴秦刺秦王政。事敗,秦急攻燕。與燕王喜同逃遼東。燕王喜用代王嘉之計斬丹以獻(xiàn)秦。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丹,惠王之少孫,王喜之太子。質(zhì)于秦,亡歸。坐遣荊軻事為秦所攻,走保遼東。斬首獻(xiàn)秦,秦卒滅燕。
人物簡介
【生卒】:?—前196 【介紹】: 西漢淮陰人。秦二世二年,從項羽,為郎中,不受重用。亡歸劉邦,任連敖、治粟都尉。經(jīng)蕭何力薦,任大將軍。建議邦東向以圖天下,將兵擊魏破代,下燕取齊。漢四年任相國,次年為齊王。繼與邦圍殲項羽于垓下。西漢立,改封楚王,都下邳。有告信謀反,高祖?zhèn)斡卧茐舳鴪?zhí)之,貶為淮陰侯。高祖十年,陳豨反,與信暗通聲氣。其舍人舉報信謀發(fā)兵襲呂后、太子。為呂后與相國蕭何計誘入長樂宮,被斬。全漢文·卷十四
信,淮陰人。仕項為郎中。亡歸漢,為連敖,遷治粟都尉,拜大將軍。漢四年立為齊王。五年更立為楚王。六年為高帝所執(zhí),封淮陰侯。十一年謀反,夷三族。有《兵法》三篇。
人物簡介
【生卒】:?—前184 【介紹】: 即漢少帝。西漢皇帝?;莸蹚埢屎鬅o子,佯為有身,取后宮美人子名之,殺其母,立所名子為太子?;莸鬯?,少帝即位。在位四年,自知非張皇后子,母為后殺,乃日:后殺我母,我壯即為變。呂后下詔廢而殺之。
人物簡介
【生卒】:前215—前154 【介紹】: 西漢沛人。高祖兄劉仲之子。以騎將從擊英布。高祖十二年封吳王。在封國內(nèi)招致亡命者,大量鑄錢煮鹽,減輕賦役,以擴張勢力。文帝時,因皇太子誤殺吳太子,由是怨望,稱疾不朝。景帝時,用晁錯議削諸侯封地。景帝前三年,以誅晁錯為名,約楚、趙、膠西、膠東等諸侯國反,史稱吳、楚七國之亂。漢使周亞夫?qū)④姄糁:髷∽邧|越,為東越人所殺。全漢文·卷十二
濞,高帝兄仲之子。十一年封沛侯,十二年封吳王,孝景三年反,伏誅。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前210—前188 【介紹】: 即劉盈。西漢皇帝。高祖長子。始為太子,高祖以其仁弱,欲廢之而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賴大臣爭及張良策得不廢。既即位,呂太后殺趙王及斷戚夫人手足,帝視而驚病,歲余不能起。遂日為飲樂,不聽政。在位七年。全漢文·卷一
帝諱盈,高帝子。漢二年立為太子,十二年五月即位。在位五年,謚曰孝惠皇帝。
人物簡介
【生卒】:前201—前194 【介紹】: 西漢沛人。高祖四子。戚夫人所生。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為趙王。因母有龐,高祖屢欲立為太子,以大臣與呂后反對而罷。高祖死,為呂后鴆殺。謚隱。
人物簡介
【生卒】:?—前148 【介紹】: 西漢宗室。景帝第二子。景帝前四年立為皇太子,七年,廢為臨江王。中二年,坐侵太宗廟地為宮,中尉郅都責(zé)訊,榮恐,自殺。謚閔。
人物簡介
【生卒】:前188—前141 【介紹】: 即劉啟。西漢皇帝。文帝中子。用晁錯計,削諸侯王封地。吳楚等七國反,后討平七國,派任官吏管理諸侯王國行政,鞏固中央集權(quán)。繼承文帝與民休息政策,重農(nóng)抑商,改田賦十五稅一為三十稅一。史家稱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全漢文·卷二
帝諱啟,孝文帝長子。前元年立為皇太子,后七年六月即位,在位十六年,謚曰孝景皇帝。
人物簡介
【生卒】:前156—前87 【介紹】: 即劉徹。西漢皇帝。景帝中子。在位期間,行“推恩令”,使諸侯王分地與子弟為侯,削弱諸侯國勢力。設(shè)十三刺史部以加強控制。征收商賈車船稅,行“告緡令”,征收商賈資產(chǎn)稅,以抑制富商。采桑弘羊議,實行冶鐵、煮鹽、鑄錢官賣。設(shè)平準(zhǔn)官、均輸官,官營貿(mào)易與運輸。行“代田法”,興修水利,移民屯田,發(fā)展農(nóng)業(yè)。遣張騫通西域,派唐蒙至夜郎,建立西南七郡。又遣衛(wèi)青、霍去病進(jìn)擊匈奴,保障北方。用董仲舒策,“獨尊儒術(shù)”,兼用法術(shù)刑名,強化封建統(tǒng)治。行封禪,求神仙,大興土木,徭役繁重,以至農(nóng)民流亡,天漢二年,關(guān)東農(nóng)民紛紛起事,歷經(jīng)數(shù)年。自建元至后元曾改年號十一次,為帝王有年號之始。在位五十四年。全漢文·卷三
帝諱徹,景帝中子。四年封膠東王,七年立為皇太子,后三年正月即位。改元十一: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后元。在位五十四年,謚曰孝武皇帝,廟號世宗,有集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