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06,分34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令旨
儲貳
監(jiān)國
燕丹
撫軍
資善
上嗣
主鬯
五王
宮僚
守器
申生
東田
龍居
伏蒲
《國語辭典》:令旨  拼音:lìng zhǐ
1.圣旨,帝王的命令。《梁書。卷四五。王僧辯傳》:「鮑郎,卿有罪,令旨使我鎖卿,勿以故意見待?!埂抖膛陌阁@奇》卷一九:「國王傳下令旨,訪得著作郎能統(tǒng)率多士。」
2.皇太后的命令?!督鹗贰>砭?。章宗本紀(jì)一》:「癸卯,以皇太后命為令旨?!?/div>
《漢語大詞典》:儲貳(儲貳)
亦作“ 儲二 ”。 儲副,太子。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滯:“昔 子晉 舍視膳之役,棄儲貳之重,而 靈王 不責(zé)之以不孝。” 唐 元稹 《四皓廟》詩:“如何一朝起,屈作儲貳賓?!?明 唐順之 《請皇太子受朝疏》:“深惟宗社根本之重,早正東宮儲二之位,以繫宇內(nèi)之心者,貳載於茲矣?!?span id="gos0rsf" class="book">《清史稿·禮志十二》:“有 清 家法,不立儲貳?!?/div>
分類:太子
《國語辭典》:監(jiān)國(監(jiān)國)  拼音:jiān guó
1.古代君主外出,由太子留守,代理監(jiān)臨國事?!蹲髠?。閔公二年》:「大子奉冢祀……,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jiān)國?!埂秶Z。晉語一》:「君行,太子居,以監(jiān)國也。」
2.當(dāng)國家非常時期,新君未正大位時,由近親代理國事,稱為「監(jiān)國」。如明景帝。
3.代幼君處理國政的人。如清末溥儀年幼,其父載灃即為監(jiān)國攝政王。
《國語辭典》:燕丹  拼音:yān dān
戰(zhàn)國時燕王喜的太子,名丹。丹患秦之強大,使荊軻入秦刺始皇,事不成,秦急攻燕,喜斬丹欲獻秦,秦復(fù)進兵,卒滅燕。也稱為「燕太子丹」。
分類:太子強大
《國語辭典》:撫軍(撫軍)  拼音:fǔ jūn
1.撫慰軍士?!蹲髠?。閔公二年》:「大子奉冢祀……,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jiān)國?!埂秶Z。晉語一》:「君行,太子從以撫軍也?!?br />2.舊時對巡撫的別稱?!度辶滞馐贰返谖逡换兀骸钙钐珷斆?,只得退了堂,將犯人寄監(jiān),親自坐轎上公館轅門面稟了撫軍?!埂陡∩洝>硭?。浪游記快》:「城中有何新聞,撫軍在轅否?」
《漢語大詞典》:資善(資善)
(1).書院名。 宋 時皇太子就學(xué)之所。 宋 王栐 燕翼詒謀錄卷三:“ 大中祥符 八年, 仁宗 封 壽春郡王 ,以 張士遜 、 崔遵度 為友,講學(xué)之所為 資善堂 。此 資善 之名所由始也。自后元良就學(xué)所皆曰‘資善’。”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六:“ 謂 等因請師傅十日一赴 資善堂 ,賓客以下,隻日互陪侍講,從之?!?br />(2). 明 代訓(xùn)導(dǎo)太子讀書的官員。明史·職官志二:“東宮官屬……又置 資德院 資德一人,資善二人。”
《漢語大詞典》:上嗣
君主的嫡長子。后指太子。禮記·文王世子:“其登餕獻受爵,則以上嗣?!?鄭玄 注:“上嗣,君之適長子?!?span id="rh04pdf" class="book">《晉書·潘尼傳》:“篤生上嗣,繼期挺秀?!?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皇太子某,體仁秉哲,恭敬溫文,德協(xié)元良,禮當(dāng)上嗣?!?/div>
《漢語大詞典》:主鬯
(1).主掌宗廟祭祀。鬯,古代祭祀用的一種香酒。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付爾以承祧之重,勵爾以主鬯之勤?!?宋 莊綽 雞肋編卷下:“逮余主鬯之日,實乃秉鈞之秋?!?br />(2).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孔穎達 疏:“震卦施之於人,又為長子。長子則正體於上,將所傳重,出則撫軍,守則監(jiān)國,威震驚於百里,可以奉承宗廟彝器粢盛,守而不失也?!焙笠蚍Q太子為“主鬯”。 唐 柳宗元 《賀踐祚表》:“主鬯彰孝恭之美,撫軍著神武之功?!?span id="mjcpr9q" class="book">《舊唐書·玄宗紀(jì)上》:“ 平王 有圣德,定天下,又聞 成器 已下咸有推讓,宜膺主鬯,以副羣心?!?/div>
《漢語大詞典》:五王
(1).指 唐明皇 兄弟 讓皇帝 憲 、 惠莊太子 撝 、 惠文太子 范 、 惠宣太子 業(yè) 、 隋王 隆悌 。 唐 《依御史溫飛卿華清宮二十二韻》:“五王更入帳,七貴迭封侯?!?明 高啟 《唐宮》詩:“五王宴罷皆歸院,大被空閑一夜涼。”《醒世恒言·三孝亷讓產(chǎn)立高名》:“﹝ 明皇 ﹞有五個兄弟,皆封王爵,時號五王?!眳⒁姟?五王帳 ”。
(2).指 唐 代 張柬之 、 敬暉 、 崔玄暐 、 袁恕己 、 桓彥范 。 武后 周 天授 五年 張柬之 等五人發(fā)動政變,重立 中宗 為帝,復(fù)國號 唐 ,以功皆封郡王。 唐 顏真卿 《宋開府碑》:“清宮問罪,事出五王。”參閱新唐書·則天皇后紀(jì)。
(3).復(fù)姓。《通志·氏族四》引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姓氏》:“ 五王氏 , 齊 自 威 、 宣 、 湣 、 襄 至 建 五王,因以為氏?!?/div>
《漢語大詞典》:五王帳(五王帳)
相傳 唐玄宗 友愛甚篤,嘗于殿中,置一大帳與五兄弟同寢。事見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chǎn)立高名》:“ 明皇 友愛甚篤,……時時召五王登樓歡宴。又製成大幔,號為‘五王帳’;帳中長枕大被, 明皇 和五王時常同寢其中。”
《漢語大詞典》:宮僚
(1).謂太子屬官。《南齊書·禮志下》:“且 漢 魏 以來,宮僚充備,臣隸之節(jié),具體在三。” 唐 崔令欽 教坊記:“兒郎有任宮僚者。” 宋 秦觀 《鮮于子駿行狀》:“今皇嗣初定,未聞選經(jīng)術(shù)識慮之士,以擁護羽翼,乞妙選賢德,以為宮僚?!?span id="5k6hnyo" class="book">《宋史·燕王德昭傳》:“時宮僚有缺,不即請,而以他官攝?!?br />(2).謂宮中的僚屬。 蔡東藩 《前漢演義》第四四回:“ 食其 本無相材,仍在宮中廝混,名為監(jiān)督宮僚,實是趨承帷闥?!?/div>
《漢語大詞典》:守器
(1).守護國家的重器。器,指象征君權(quán)的器物,如祭器、車服等。左傳·成公二年:“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jié)也?!?杜預(yù) 注:“名,爵號;器,車服?!?br />(2).指所守護的重器。《左傳·昭公十六年》:“ 宣子 有環(huán),其一在 鄭 商。 宣子 謁諸 鄭伯 , 子產(chǎn) 弗與,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br />(3).封建時代太子主宗廟之器,因借指太子。南齊書·文惠太子傳贊:“二象垂則,三星麗天。樹嫡惟長,義匪求賢。方為守器,植命不延?!?span id="0lfpixz" class="book">《南史·齊武帝諸子等傳論》:“守器之重,邦家所馮,觀 文惠 之在東儲,固已有虧令德,向令負荷斯集,猶當(dāng)集於禍敗。” 唐 溫大雅 《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卷二:“然圣人千慮,失於知子,以正萬國,輕易元良,廢守器之長,立不才之庶。兆亂之萌,於是乎在?!?span id="uitwml4" class="book">《舊唐書·燕王忠傳》:“且今之守器,素非皇嫡?!?br />(4).謂保持本來的器質(zhì)。 三國 魏 嵇康 《四言》詩:“思友山林,抱樸山嵋,守器殉業(yè),不能奮飛。”
《國語辭典》:申生  拼音:shēn shēng
人名。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晉獻公太子。獻公寵驪姬,姬譖申生,欲立其子奚齊,使申生居曲沃。驪姬復(fù)進讒,公將殺之。有勸之行,申生曰:「不可,君謂我欲弒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乃自殺。
《漢語大詞典》:東田(東田)
(1). 秦 漢 對 陜 東六國田畝的總稱。別于 商鞅 變法后的 秦 田。禮記·王制:“古者以 周 尺八尺為步,今以 周 尺六尺四寸為步。古者百畝,當(dāng)今東田百四十六畝三十步?!?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王制〉東田名制解義:“謂之‘今東田’者, 漢文帝 時, 洛 濱以東, 河 北 燕 趙 及南方舊井地。 武帝 以后即無之。史記·秦本紀(jì)云:‘ 商鞅 開阡陌,東地渡 洛 ?!浴_阡陌’者,改井田以二百四十步為畝;言‘東地渡 洛 ’,則盡 秦 地井田皆改,而六國仍以步百為畝;故謂之東田,對 秦 田言之也?!?br />(2). 南朝 齊 文惠太子 所建樓館名。南史·齊紀(jì)下·廢帝郁林王紀(jì):“先是, 文惠太子 立樓館於 鐘山 下,號曰‘東田’,太子屢游幸之?!?span id="zfuffmx" class="book">《南齊書·文惠太子傳》:“后上幸 豫章王 宅,還過太子 東田 ,見其彌亙?nèi)A遠,壯麗極目,於是大怒?!?br />(3).泛指農(nóng)田。 唐 儲光羲 《同王十三維偶然作》詩之九:“我念天時好,東田有稼穡?!?明 皇甫汸 《奉答子安兄》詩:“暫就北山招,轉(zhuǎn)愜東田稅?!?/div>
《漢語大詞典》:龍居(龍居)
龍的居所。 唐 錢起 《太子李舍人城東別業(yè)》詩:“小澤近龍居,清蒼常雨氣?!贝擞魈拥木犹?。
《漢語大詞典》:伏蒲
漢元帝 欲廢太子, 史丹 候帝獨寢時,直入臥室,伏青蒲上泣諫。事見漢書·史丹傳。后因以“伏蒲”為犯顏直諫的典故。 唐 韓愈 《答張徹》詩:“峨豸忝備列,伏蒲愧分 涇 ?!?清 錢謙益 《王奉嘗煙客七十壽序》:“公以孤忠赤誠,搘拄宮府,上欲泯伏蒲廷諍之跡,而下不欲暴羽翼保護之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