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8,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朝朔
廟戶
干祫
層陛
廟祫
三大禮
殷祫
祔祫
遷廟主
俘廟
告俘
灌廟
喝攔
《漢語大詞典》:朝朔
謂諸侯聽朔于太廟。《穀梁傳·莊公十八年》:“故雖為天子,必有尊也。貴為諸侯,必有長也。故天子朝日,諸侯朝朔?!?楊士勛 疏:“天子朝日於東門之外,服玄冕;其諸侯,則《玉藻》云:‘皮弁以聽朔於太廟?!?宋 王禹偁 《北狄來朝頌》序:“故朝朔不加其國,政教不及其人?!?/div>
分類:諸侯太廟
《漢語大詞典》:廟戶(廟戶)
監(jiān)守太廟的民戶。元史·祭祀志六:“明年,祭器、樂器俱備,以醫(yī)籍百四十有八戶充廟戶、禮樂生?!?明 沈榜 《宛署雜記·經(jīng)費(fèi)下》:“膳夫二名,廟戶三名,俱見均徭下?!?/div>
《漢語大詞典》:干祫
謂無廟祫祭。祫祭,集合遠(yuǎn)近祖先神主于太廟合祭,原于天子諸侯喪事完畢時舉行。干祫是祫祭的一種特例。《禮記·大傳》:“大夫士有大事,省於其君,干祫及其高祖?!?鄭玄 注:“干,猶空也??盏?,謂無廟祫祭之於壇墠?!?孫希旦 集解:“干者,自下而進(jìn)取乎上之意,祫本諸侯以上之禮,而大夫士用之,故曰干祫?!?宋 張載 《正蒙·王禘》:“若祫,則請於其君,并高祖干祫之?!弊宰ⅲ骸案傻勚?,不當(dāng)?shù)劧氐勚??!?/div>
《漢語大詞典》:層陛(層陛)
宮殿或太廟前多級的臺階。《宋史·樂志九》:“禮備樂奏,層陛森嚴(yán)?!?/div>
《漢語大詞典》:廟祫(廟祫)
古時天子諸侯宗廟祭禮之一。集合遠(yuǎn)近祖先神主于太廟合祭。清史稿·禮志四:“敬念列祖創(chuàng)垂,顯承斯在。永懷先澤,瞻仰長新。式衷廟祫之儀,斯協(xié)家庭之制。應(yīng)迎列祖、列后圣容奉 壽皇殿 ,歲朝合請懸供,肅將祼獻(xiàn)?!?/div>
《漢語大詞典》:三大禮(三大禮)
唐 制,天子親享 太清宮 、太廟,合祭天地于南郊,謂之三大禮。 杜甫 有《進(jìn)三大禮賦表》,分《朝獻(xiàn)太清宮賦》、《朝享太廟賦》、《有事于南郊賦》。 明 邱濬 大學(xué)衍義補(bǔ)·郊祀天地禮:“ 唐玄宗 天寶 元年二月敕:凡所祠享,必在躬親。其皇地祇,宜就南郊合祭。是月十八日親享 玄元皇帝 于 太清宮 ,十九日親享太廟,二十日合祭天地于南郊,謂之三大禮?!?/div>
《漢語大詞典》:殷祫
天子、諸侯在太廟對遠(yuǎn)近祖先的盛大合祭。晉書·禮志上:“今 晉 廟 宣皇 為主,而四祖居之,是屈祖就孫也,殷祫在上,是代太祖也?!?/div>
《漢語大詞典》:祔祫
謂使死者神主入于太廟,附于祖先神主,舉行合祭。舊唐書·禮儀志五:“宰相 孔緯 曰:‘博士之言是也。昨禮院所奏儀注,今已敕下,大祭日迫,不可遽改,且依行之。’於是遂以三太后祔祫太廟。”
《漢語大詞典》:遷廟主(遷廟主)
專指太廟中昭廟穆廟之上、最后遷入遷廟之神主。《禮記·曾子問》:“ 曾子 問曰:‘古者師行,必以遷廟主行乎?’” 陳澔 集說:“遷廟主,謂新祧廟之主也。” 明 丘浚 大學(xué)衍義補(bǔ)·秩祭祀·祭告祈禱之禮:“ 吳澂 曰:‘遷廟主,謂祔禰時所遷昭穆最上之廟一主也,在昭廟、穆廟之上最尊最親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俘廟(俘廟)
古代一種禮儀。作戰(zhàn)勝利后在太廟獻(xiàn)俘告成。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二:“ 太祖 遣學(xué)士 李瀚 就問俘廟之儀,庶同參酌?!?/div>
《漢語大詞典》:告俘
古代凱旋,獻(xiàn)俘太廟,以告成功。新唐書·突厥傳上·頡利可汗:“ 頡利 至京師,告俘太廟,帝御 順天樓 ,陳仗衞,士民縱觀?!?/div>
《漢語大詞典》:灌廟(灌廟)
聚群廟之主于太廟。大戴禮記·千乘:“千乘之國,受命於天子,通其四疆,教其書社,循其灌廟。” 王聘珍 解詁:“循,順也。灌,聚也。順其昭穆,聚羣廟之主於太廟,而行大祭之禮?!?/div>
分類:太廟解詁
《漢語大詞典》:喝攔(喝攔)
宋 代皇帝在行宮及太廟齋宿時的一種警衛(wèi)儀式。 宋 周密 武林舊事·大禮:“行宮至暮,則嚴(yán)更警場,鼓角轟振。又有衛(wèi)士十餘隊(duì),每隊(duì)十餘人,互喝云:‘是與不是?’眾應(yīng)曰:‘是?!趾仍疲骸巧跞耍俊姂?yīng)曰:‘殿前都指揮使某人。’謂之‘喝攔’?!?/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