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畛域  拼音:zhěn yù
1.范圍、界限。《莊子。秋水》:「泛泛乎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畛域。」唐。韓愈 與崔群書:「至于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無瑕尤,窺之閫奧而不見畛域,明白淳粹、輝光日新者,惟吾崔君一人?!?br />2.比喻成見、偏見?!睹魇?。卷二四六。江秉謙傳》:「今廷弼勘覆已明,議者猶以一人私情沒天下公論,寧壞朝廷封疆,不忘胸中畛域。」
《國語辭典》:五宗  拼音:wǔ zōng
1.五服以內(nèi)的親屬。指高祖、曾祖、祖、父、己身五代。《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所愛光五宗,所怨滅三族。」北齊。顏之推觀我生賦〉:「疇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剪焉?!?br />2.同母者為一宗。五宗,一父五母所生的子女。見《史記。卷五九。五宗世家》。
《漢語大詞典》:心宗
佛教宗派名。即禪宗。禪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為標(biāo)的,故稱。 唐 宗密 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下:“所傳心宗,實貫三尊。” 清 譚嗣同 《仁學(xué)·界說》:“凡為仁學(xué)者,於佛書當(dāng)通《華嚴》及心宗、相宗之書?!?/div>
《國語辭典》:元燈(元燈)  拼音:yuán dēng
正宗、標(biāo)準(zhǔn)。有如燈之照明,指引迷津之意?!度辶滞馐贰返谝话嘶兀骸负椤⒂烙泻?、永的法則,成、弘有成、弘的法則,都是一脈流傳,有個元燈。」
分類:宗派淵源
《國語辭典》:新教  拼音:xīn jiào
十六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后,因反對羅馬教皇的統(tǒng)治,而分裂出來的基督教各教派的統(tǒng)稱。
《漢語大詞典》:諸宗(諸宗)
(1).眾宗族。 唐 羅隱 《魏博羅令公附卷有迴》詩:“寒門雖得在諸宗,棲北巢南恨不同?!?br />(2).佛教語。指佛教各宗派。 梁啟超 《論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六章第三節(jié):“五祖 宗密 稱 圭峯禪師 ,紹述 清涼 ,盛弘華嚴,兼通諸宗,斯道益以光大。”
《漢語大詞典》:本山
(1).佛教語。對各宗派傳法的中心寺院之稱。也叫本寺,下屬各寺稱為末寺。 晉 慧遠 《萬佛影銘》:“共立此臺,擬像本山。”
(2).此山。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他是本山人,乃是本房檀越,就中與我獨厚?!?/div>
《漢語大詞典》:性宗
(1).佛教語。法性宗的簡稱,與法相宗同為大乘的兩大宗派。以破相顯性為宗旨。 清 錢謙益 《寄內(nèi)衡法師書》:“古來判教,大率以《瑜珈》屬相宗,中論屬性宗。相先性后,似有淺深差別?!?br />(2).道家的一宗派,主張以修性為本。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道家有南北二宗,南宗不言性,北宗則曰性命雙修……其學(xué)先了心性,謂之性宗;后以坐功得丹得藥,謂之命宗,故曰性命雙修?!?/div>
《國語辭典》:教父  拼音:jiào fù
1.教師?!独献印返谒亩拢骸溉酥蹋乙嘟讨?。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br />2.初世紀時,融通希臘學(xué)說與基督信仰的學(xué)者,被教會封為「教父」。分為希臘教父與拉丁教父。
3.天主教、正教及某些新教宗派,行洗禮時為受洗者設(shè)置的男性保證人和監(jiān)護人。
4.黑社會的領(lǐng)導(dǎo)者。
《漢語大詞典》:禪祖(禪祖)
佛教宗派始祖或傳人的尊稱。景德傳燈錄·佛陀難提:“我?guī)煻U祖中當(dāng)?shù)脼榈诎?,化眾無量,悉獲阿羅漢?!?宋 蘇軾 《端午游真如遲適遠從》詩:“獨攜三子出,古剎訪禪祖?!?/div>
《漢語大詞典》:異宗(異宗)
不同宗派。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華經(jīng)記》:“今夫碑既文,經(jīng)既石,而又九諸侯相率貢錢於所事,由近而言,亦可謂來異宗而成不朽矣。”
分類:同宗宗派
《漢語大詞典》:同脈(同脈)
同一宗派。 明 劉若愚 酌中志·逆賢羽翼紀略:“ 王國泰 者……於 李永貞 為同脈?!?/div>
分類:一宗宗派
《國語辭典》:空宗  拼音:kōng zōng
除唯識宗以外的大乘佛教宗派。這些宗派都主張萬法皆空,不若唯識宗主張一切唯識。
《漢語大詞典》:異部(異部)
(1).不同派別或門類。《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聞 冀州 俗,父子異部,更相毀譽?!?span id="cuc0umq" class="book">《宋書·律歷志上》:“ 劉歆 《七畧》,儒 墨 異部?!?br />(2).佛教語。謂宗派不同。異部宗輪論·述記上:“異者,別也;部者,類也。人隨理解,情見不同,別而為類,名為異部。”
《國語辭典》:花教  拼音:huā jiào
西藏佛教宗派薩迦派的俗稱。因此派寺院圍墻涂有紅、白、黑三色分別象徵文殊、觀音、金剛手菩薩,故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