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34,分43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重遷
換授
官銜
位序
尚書履
密印
三途
奪官
父任
真除
得職
連率
歸班
真官
出朝
《國語辭典》:重遷(重遷)  拼音:zhòng qiān
安于鄉(xiāng)土,不輕易遷徙?!稘h書。卷九。元帝紀(jì)》:「安土重遷,黎民之性。」《晉書。卷五一。束晰傳》:「二郡田地逼狹,謂可徙還西州,以充邊土,賜其十年之復(fù),以慰重遷之情?!?/div>
《漢語大詞典》:換授
謂酌其才能調(diào)任官職。宋史·儒林傳七·劉清之:“又言用人四事……四曰聽換授。謂文武之官不可用違其才,然不當(dāng)許之自列,宜令文武臣四品以上,各以性行材略及文武藝,每歲互舉堪充左右選者一人,於合入資格外,稍與優(yōu)奬。” 宋 岳珂 《桯史·吳畏齋謝贄啟》:“偽官換授,是當(dāng)誅而蒙賞?!?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取士上:“取士之弊,至今日制科而極矣。故 毅宗 嘗患之也,為拔貢、保舉、準(zhǔn)貢、特授、積分、換授,思以得度外之士?!?/div>
《國語辭典》:官銜(官銜)  拼音:guān xián
官吏的頭銜。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五。官銜》:「官銜之官,蓋興近代,當(dāng)是選曹補受,須存資歷,聞奏之時,先具舊官名品于前,次書擬官于后,使新舊相銜不斷,故曰官銜,亦曰頭銜?!埂度辶滞馐贰返谒幕兀骸咐咸蛉四怪?,就要借湯公的官銜名字。」
《漢語大詞典》:位序
官職級別。左傳·襄公十年:“ 子孔 當(dāng)國,為載書,以位序、聽政辟?!?宋 曾鞏 《菊曩二右班殿直制》:“宜陞位序,以奬爾勞?!?/div>
《漢語大詞典》:尚書履(尚書履)
漢書·鄭崇傳:“ 哀帝 擢為尚書僕射,數(shù)求見諫爭,上初納用之。每見曳革履,上笑曰:‘我識 鄭尚書 履聲?!焙笠浴吧袝摹敝干袝墓俾殹?唐 蘇颋 《夜發(fā)三泉即事》詩:“忝曳尚書履,叨兼使臣節(jié)?!?/div>
分類:尚書官職
《漢語大詞典》:密印
(1).即蜜印。死后追贈官職所賜的蠟印。晉書·山濤傳:“以 太康 四年薨,時年七十九。詔賜東園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五十萬、布百匹,以供喪事,策贈司徒,密印紫綬,侍中貂蟬, 新沓伯 密印青朱綬,祭以太牢,諡曰‘康’。” 唐 劉禹錫 《彭陽侯令狐氏先廟碑》:“先夫人亦四徙封,密印累累,邦族聳慕?!卑?,“蜜印”古籍多訛為“密印”。
(2).佛教語。諸佛菩薩各有本誓,為標(biāo)志此本誓,以兩手十指結(jié)種種之相,是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奧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門,以身、口、意“三密相應(yīng)”,手結(jié)印,心觀想,口持咒,以求證佛果。《大日經(jīng)·密印品》:“身分舉動住止,應(yīng)知皆是密??;舌相所轉(zhuǎn)眾多言語,應(yīng)知皆是真言?!?br />(3).佛教禪宗指 達摩 西來所傳的直指人心的“心印”。此“心印”為“教外別傳”,故稱“密”。 清 龔自珍 《最錄天臺傳佛心印記》:“其曰傳佛心印何也? 達摩 之東,此方人爭言西土二十八祖佩佛密印……且曰:‘佛果有密印歟?教外果有別傳歟?’”
《漢語大詞典》:三途
(1).亦作“ 三涂 ”。佛教語。即火途(地獄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餓鬼道)。 晉 郗超 《奉法要》:“十惡畢犯,則入地獄。抵揬強梁,不受忠諫,及毒心內(nèi)盛,狥私欺紿,則或墮畜生;或生蛇虺。慳貪專利,??嗖蛔悖瑒t或墮餓鬼……此謂三涂,亦謂三惡道?!?唐 湛然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一之三:“《四解脫經(jīng)》以三途名火、血、刀也。” 明 汪廷訥 《獅吼記·冥游》:“三途渺渺苦無邊,長夜漫漫幾時曉?!?清 姚鼐 《羅兩峰鬼趣圖》詩:“幻作三途業(yè),何異景罔兩?!?br />(2).指封建時代取得官職的三條途徑:舉薦、征辟、科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話説自 漢 以前,人才只是舉薦、征辟……自 唐 宋 以來,俱重科名。雖是別途進身,盡能致位權(quán)要,卻是惟以此為華美。往往有只為不得一第,情愿老死京華的。到我國朝初時,三途并用?!?/div>
《漢語大詞典》:奪官(奪官)
削去官職。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吏部·司農(nóng)署銓:“至次年, 梁 遂奪官歸。”明史·唐龍傳:“后坐 嵩 黨,奪官?!?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同入試闈:“事聞, 文端 奪官, 熊 黜舉人, 文忠 以失察,鎸三級?!?/div>
分類:去官官職
《漢語大詞典》:父任
謂以父蔭而任官職。漢書·汲黯傳:“﹝ 黯 ﹞以父任, 孝景 時為太子洗馬?!?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大臣任舉其子弟為官?!?唐 杜甫 《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yán)公武》:“歷職匪父任,嫉邪嘗力爭。”
分類:任官官職
《國語辭典》:真除  拼音:zhēn chú
實授官職,由暫時代理改為正式職位。
分類:實授官職
《國語辭典》:得職(得職)  拼音:dé zhí
1.獲得官職、職位。漢。焦延壽《易林。卷二。需之未濟》:「登高上山,見王自言,申理我讒,得職蒙恩。」
2.得到安身立命的所在?!稘h書。卷七六。趙廣漢傳》:「廣漢雖坐法誅,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強,小民得職?!?/div>
《漢語大詞典》:連率(連率)
(1).連帥。古代十國諸侯之長。 唐 柳宗元 《梓人傳》:“外薄四海,有方伯連率。” 宋 王安石 《周秦本末論》:“制方伯、連率之職?!?br />(2). 新 朝官職名,相當(dāng)于太守。漢書·王莽傳中:“ 莽 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卒正、連率、大尹,職如太守?!?span id="ynd7an2" class="book">《后漢書·馬援傳》:“及 莽 敗, 援 兄 員 時為 增山 連率?!?李賢 注:“連率亦太守也?!焙笠喾悍Q地方長官。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公之桑梓,本於此地,再為連率,頻仍衣錦?!?br />(3).統(tǒng)帥;盟主。《梁書·元帝紀(jì)》:“粵以不佞,謬董連率,遠惟國艱,不遑寧處?!?span id="yaz8qku" class="book">《舊唐書·劉仁軌傳》:“臣蒙陛下曲重天奬,棄瑕録用,授之刺舉,又加連率?!?/div>
《漢語大詞典》:歸班(歸班)
(1).指有爵祿者就閑待選。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孝宗圣政:“后 秀邸 諸子弟悉歸班焉?!?br />(2). 清 制,凡進士不授以他項官職,而以知縣銓選者亦稱“ 歸班 ”。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到了中書,就不大有人想了;歸班更不必講……那時一紙呈兒掛冠林下,倒是一樁樂事,不然索性歸了班,十年后才選得出?!?span id="lwohfph" class="book">《清會典事例·禮部·貢舉》:“ 慶廉 著仍照前旨,歸班銓選?!?/div>
《國語辭典》:真官  拼音:zhēn guān
1.有官職的仙人。唐。陸龜蒙 奉和襲美懷華陽潤卿博士詩三首之一:「幾降真官授隱書,洛公曾到夢中無。」
2.道士、方術(shù)之士。唐。皎然宿道士觀〉詩:「清佩聞虛步,真官方宿朝?!顾?。洪邁《夷堅乙志。卷一五。桂真官》:「會稽人桂百祥,能役使六甲六丁,以持正法著名,稱為真官?!?/div>
《漢語大詞典》:出朝
謂被罷去朝內(nèi)官職。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二節(jié):“朝中官員向 道宗 揭發(fā) 乙辛 奸惡, 道宗 開始懷疑 乙辛 。三月,命 乙辛 出朝,知南院大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