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34,分43頁顯示  上一頁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察院
補缺
注籍
平調(diào)
鎖廳
升遷
乞休
輸粟
官當(dāng)
正印
黨禁
不官
察視
獨拜
官號
《國語辭典》:察院  拼音:chá yuàn
1.唐代御史臺下三院之一,監(jiān)察御史隸屬之?!缎绿茣>硭陌?。百官志三》:「御史臺……其屬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隸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隸焉;三曰察院,監(jiān)察御史隸焉?!?br />2.明、清時都察院簡稱為「察院」。職掌監(jiān)察巡按,考察舉劾。明。祝允明〈與分巡黃僉憲〉:「今具一牘并狀申繳察院,謹(jǐn)以副本呈覽,所望于我公者必為調(diào)停?!?br />3.明代官職名。巡按察院的簡稱。明于各省置巡按御史一人,專以察吏安民?!抖膛陌阁@奇》卷四:「石察院趕開左右,直喚兩生到案前來,輕輕地分付道:『二生所告,本院久知此人罪惡貫盈?!弧?br />4.院試的考場?!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赣幸粋€童生,推著出恭,走到察院土墻跟前,把土墻挖個洞,伸手要到外頭去接文章?!?/div>
《國語辭典》:補缺(補缺)  拼音:bǔ quē
1.填補缺額?!妒酚?。卷四三。趙世家》:「愿得補黑衣之缺以衛(wèi)王官,昧死以聞。」
2.彌補缺漏。《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渠犁傳》:「當(dāng)今務(wù)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nóng),脩馬復(fù)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注籍(註籍)
(1).記錄之簿冊。后漢書·楊賜傳:“后帝徙 南宮 ,閲録故事,得 賜 所上 張角 奏及前侍講注籍,乃感悟?!?李賢 注:“所注之籍録?!?br />(2).指登記入冊。南史·齊紀(jì)下·廢帝東昏侯:“又東境役苦,百姓多注籍詐病,遣外醫(yī)巫,在所檢占諸屬名,并取病身。” 梁啟超 《少年中國說》:“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為人注籍之奴?!?br />(3).古代朝臣受彈劾,情節(jié)較重者,在家聽候處理。同時在家門上貼“注籍”兩字,以避免與人往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他沒有看見首輔 薛國觀 ,明白他是因為受了彈劾,‘注籍’在家?!?br />謂登錄在冊,在家聽授官職。 明 許譽卿 《科臣被言咆哮等事疏》:“先是舉行枚卜,臣病,註籍兼旬,始終不聞會推?!?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明 時,羣僚被劾者,自衙歸私宅,則下轎簾以障之,于門揭註籍二字,閉門以待命?!?/div>
《國語辭典》:平調(diào)(平調(diào))  拼音:píng tiáo
平穩(wěn)和諧?!逗鬂h書。卷四一。宋均傳》:「今諸國之封,并皆膏腴,風(fēng)氣平調(diào),道路夷近,朝聘有期,行來不難?!?/div>
《國語辭典》:鎖廳(鎖廳)  拼音:suǒ tīng
即「鎖廳試」。宋代稱有爵祿者或現(xiàn)任官員參加進士考試。見《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一》:「凡命士應(yīng)舉,謂之鎖廳試。所屬先以名聞,得旨而后解?!骨濉T丁峨S園隨筆。卷一○??频陬?。鎖廳》:「宋現(xiàn)任官應(yīng)進士試曰鎖廳,言鎖其官廳而往應(yīng)試也。雖中,止遷官而不與科第,不中則?,F(xiàn)任?!?/div>
《國語辭典》:升遷(升遷)  拼音:shēng qiān
官職或工作職位的提升與調(diào)動。漢。王充《論衡。治期》:「長吏秩貴,當(dāng)階平安以升遷?!?/div>
《國語辭典》:乞休  拼音:qǐ xiū
自請退職。如:「年老乞休」。也作「乞免」。
《漢語大詞典》:輸粟(輸粟)
(1).運送谷物。左傳·僖公十三年:“ 秦 於是乎輸粟于 晉 ,自 雍 及 絳 相繼?!?br />(2).古代農(nóng)戶向官府捐納糧食。新唐書·食貨志一:“凡授田者,丁歲輸粟二斛,稻三斛,謂之租?!?br />(3). 明 清 時,富家子弟為得功名、官職而捐納財貨于官府,稱輸粟。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納粟民生高第:“ 景泰 以后,胄監(jiān)始有納馬之例,既改為輸粟,初不過青衿援例耳?!?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輸粟富家兒,不識一丁,口尚乳臭。” 明 章懋 《陜西副使靜虛潘公墓志銘》:“生子三人,長即 希奭 ,材而克家,以輸粟拜散官。”
《漢語大詞典》:官當(dāng)(官當(dāng))
(1).以官職抵當(dāng)徒刑。 唐 宋 時期官吏犯罪,可以降低品級以減免徒刑。《唐律疏議·名例·以官當(dāng)徒》:“若本罪官當(dāng)以上,別條云‘以理去官與見任同’,即依以官當(dāng)徒之法:用官不盡,一年聽敘,降先品一等;若用官盡者,三載聽敘,降先品二等。若犯罪未至官當(dāng),不追告身,敘法依考解例,期年聽敘,不降其品?!?宋 沈括 夢溪筆談·官政一:“降先品者,謂免官二官皆免,則從未降之品降二等敘之;免所居官及官當(dāng)止一官,故降未降之品一等敘之,今敘官乃從見存之官更降一等者,誤曉律意也?!?br />(2).官府批準(zhǔn)營業(yè)的當(dāng)鋪。 清 黃六鴻 《?;萑珪るs課·當(dāng)稅》:“現(xiàn)在納稅者,即為官當(dāng)。許鋪門懸牌?!?/div>
《漢語大詞典》:正印
(1).猶正宗。 宋 王邁 《代通舶使啟》:“追 河閒 于千載,后得禮樂之盛,心夢 太白 于三生前,傳文章之正印?!?br />(2). 明 制,某些重要官職(如御史)鑄有二印。其一為職官本人掌管,謂之“副印”;其一藏于內(nèi)府,謂之“正印”。有事則受“正印”而出,復(fù)命時則仍上交朝廷。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鄭克塽 降日。奏繳 延平王 冊一付, 延平王 印一顆,招討大將軍正印一顆,副印一顆,蓋副印用以隨帶軍前者。”參閱明史·輿服志四。
(3).正方形的官印。 清 制,自布政使至知州、知縣等各級地方長官均用正印,故府州縣官又稱正印或正印官。《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回:“既然有路子,為什么不過班做知縣,到底是正印。”
《國語辭典》:黨禁(黨禁)  拼音:dǎng jìn
1.禁止誹謗宦官的黨人出任官職,并限制其與人交往。也作「黨錮」。
2.由政府所制定,限制各黨派參與政治活動的禁令。
《漢語大詞典》:不官
(1).不擔(dān)任官職。禮記·學(xué)記:“大德不官,大道不器。” 孔穎達 疏:“官謂分職在位者?!?br />(2).不任以官職。荀子·王制:“無能不官,無功不賞?!?三國 魏 曹操 《論吏士能行令》:“故明君不官無功之臣。”
(3).非官方的。指通過不正當(dāng)?shù)耐緩健?span id="kw2qeug" class="book">《荀子·致士》:“凡流言、流説、流事、流謀、流譽、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br />(4).不到官府,猶言不自首。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照提》:“照提者,因舉照中另提立名,除應(yīng)奏官員之外,有逃亡不官者,四項。”
《漢語大詞典》:察視(察視)
(1).考察;視察。 唐 元結(jié) 《與韋洪州書》:“某聞古之賢達居位也,令當(dāng)世頌其德,后世師其行,何以言之?在分君子小人,察視邪正?!?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其為御史也,則察視臧否,糾遏姦邪?!?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蓋 元豐 末, 陸師閔 提舉 川 陜 茶馬,運茶抵 陜 , 蜀 人苦之。中丞 蘇轍 、御史 呂陶 以為言, 司馬 丞相 建 遣戶部郎官 黃廉 往察視?!?br />(2).仔細(xì)看,查看。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傳:“徒 杜泠 不殺人,自誣,被掠羸困,使輿見,畏吏,不敢自理。吏將去,微疾舉頸,若欲有言,太后察視覺之,即呼還問狀,遂信?!?清 袁枚 新齊諧·染坊椎:“ 陳 妻雖沉兒,猶恐兒不死,復(fù)往河邊察視,不見兒,但見椎在水。”
(3).官職名。監(jiān)察御史的別稱。 宋 王禹偁 《送姚著作之任宣城》詩:“第三牓中第二人,今在烏臺為察視。”
《漢語大詞典》:獨拜(獨拜)
(1).特行敬禮。東觀漢記·鄭眾傳:“今臣銜命,必見陵折,臣恐不忍將 大漢 節(jié)對氈裘獨拜。如令 匈奴 遂能服臣,將有損 大漢 之強?!?span id="cm2wm2i" class="book">《三國志·蜀志·龐統(tǒng)傳》“ 徽 甚異之” 裴松之 注引《襄陽記》:“ 龐德公 襄陽 人, 孔明 每至其家,獨拜牀下。”
(2).特授官職。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趙公墓志銘》:“方 衛(wèi)青 之張幕,冊重元勛;譬 韓信 之登壇,榮高獨拜?!?/div>
分類:官職敬禮
《漢語大詞典》:官號(官號)
官職的名稱。史記·匈奴列傳:“然至 冒頓 而 匈奴 最彊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其世傳國官號,乃可得而記云?!?宋 曾鞏 《請改官制前預(yù)令諸司次比整齊架閣版籍等事》:“臣伏以陛下發(fā)德音,正官號,法制度數(shù),皆易以新書,太平之原,實在於此?!?章炳麟 《文學(xué)說例》:“夫惟官號地望,著於標(biāo)題,施於傳誌譜録者,必用今名?!?/div>
分類:官號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