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鵬鳣(鵬鱣)
鵬鳥與鱘鰉。喻尊者。 宋 蘇軾 《次韻水官詩》:“天姿儼龍鳳,雜沓朝鵬鱣。”
《漢語大詞典》:頭面禮足(頭面禮足)
以頭親尊者之足。為佛教的最敬禮。 晉 法顯 佛國記:“ 瞿摩帝 中是大乘學,王所敬重,最先行像……像去門百步,王脫天冠,易著新衣,徒跣持華香,翼從出城迎像,頭面禮足,散華燒香?!?span id="0d16105" class="book">《大智度論》卷十:“問曰:‘應言禮,何以名頭面禮足?’答曰:‘人身中第一貴者頭,五情所著而最在上故;足第一賤,履不浄處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貴禮所賤,貴重供養(yǎng)故?!?/div>
分類:尊者佛教
《漢語大詞典》:脅不沾席(脅不沾席)
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語本 波栗濕縛尊者 ( 脅尊者 )勤修苦行,終不以脅至席的故事。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 明 宋濂 《桐江大師行業(yè)碑銘》:“師益加奮勵,脅不沾席者數(shù)載,朝叩夕咨,所以悟疑辯惑者,無一髮遺憾?!?/div>
《漢語大詞典》:即溫聽厲(即溫聽厲)
《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后以“即溫聽厲”稱面受尊者的教誨。 宋 胡繼宗 《書言故事·會遇》:“不得即溫聽厲,良以為歉?!?/div>
《漢語大詞典》:迪戟
即棨戟。形似戟。古代尊者出行時的儀仗之一。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戈戟》:“戟以木為之……亦謂之迪戟,亦謂之棨戟,公王以下通用以為前駈。 唐 五品已上,皆施棨戟於門?!?/div>
《漢語大詞典》:謙尊而光(謙尊而光)
謂尊者謙虛而顯示其光明美德;謙虛。語本《易·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孔穎達 疏:“尊者有謙而更光明盛大,卑謙而不可踰越。” 阮元 ??庇洠骸?span id="a01o100" class="book">《集解》作‘卑者有謙而不踰越’?!币徽f,尊,通“ 撙 ”。退讓。 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周易下:“尊讀撙節(jié)退讓之撙……尊與退讓同義?!?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魏書·李彪傳》:“先皇有大功二十,加以謙尊而光,為而弗有,可謂四三皇而六五帝矣。”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公子原是説自己不通庶務,不想惹得老人家也‘謙尊而光’起來?!币嗍∽鳌?謙光 ”、“ 謙尊 ”。《三國志·魏志·高貴鄉(xiāng)公髦傳》:“今聽所執(zhí),出表示外,以章公之謙光焉?!?唐 柳宗元 《為百官上尊號表》之二:“伏惟皇帝陛下,允恭克讓,約己謙尊,參天雨地之功,為而不有,安上理人之德,置而不論。”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 安老爺 向來諸處謙光,只有遇著人拜他作老師,從不推讓?!?/div>
《漢語大詞典》:辟口
謂將口側向一邊,不對準尊者,以免口氣觸及尊者。禮記·少儀“有問焉,則辟咡而對” 唐 孔穎達 疏:“尊者有事問己,己則辟口而對,不使口氣及尊者?!?/div>
《國語辭典》:雷霆之怒  拼音:léi tíng zhī nù
形容非常憤怒?!度龂尽>砦灏?。吳書。陸遜傳》:「今不忍小忿,而發(fā)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精忠岳傳》第二九回:「主公暫停雷霆之怒,這牛皋是一員勇將,乃是岳飛的結義弟兄?!?/div>
牛王尊者
【佛學大辭典】
(人名)佛弟子憍梵波提之譯名。無量壽經(jīng)上曰:「尊者牛王?!光沤?jīng)譯為牛呞、牛跡、牛相等。(參見:憍梵波提)
憍梵波提
【佛學大辭典】
(人名)Gava%m%pati,又作憍梵缽提,迦梵波提,笈房缽底。比丘名。譯曰牛呞,牛王,牛相等。解律第一。法華文句二上曰:「憍梵波提,此翻牛呞,無量壽稱牛王,增一云牛跡。昔五百世,曾為牛王。牛若食后恒事虛哨,馀報未夷,唼唼常嚼,時人稱為牛呞?!狗ㄈA玄贊一曰:「梵云笈房缽底,此云牛相。憍梵波提,訛也。過去因摘一莖禾數(shù)顆墜地,五百生中作牛償他。今雖人身,尚作牛蹄牛呞之相,因號為牛相比丘。」
四明尊者
【佛學大辭典】
(人名)宋知禮法師居四明山,弘天臺之正義,號四明尊者。
北齊尊者
【佛學大辭典】
(人名)北齊慧文禪師讀中觀論,始證明一心三觀之妙旨,是東土臺家之鼻祖也。彼徒稱師為北齊尊者。
至相尊者
【佛學大辭典】
(人名)即華嚴第二祖智儼也。(參見:智儼)
因揭陀尊者
【佛學大辭典】
(人名)十六羅漢之一,(參見:羅漢)
戍縛迦尊者
【佛學大辭典】
(羅漢)十六羅漢之一。(參見:羅漢)附錄。
金色尊者
【佛學大辭典】
(人名)摩訶迦葉之別稱。又名金色迦葉,金色頭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