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15詞典 1分類詞匯 614
共614,分41頁顯示  上一頁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烏撒
僸佅
奚兒
外荒
毳服
冉駹
苗人
洞丁
金鳥
火頭
氈罽
氈包
出宋
蠻峒
鞮鞻
《漢語大詞典》:烏撒(烏撒)
古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居住在今 云南省 。 元 陳旅 《題蒙泉〈吏隱圖〉》詩:“ 世皇 昔日收 云南 ,鯨鯢伾伾手所戡。 烏蒙 、 烏撒 腹心地,不有軍府誰其監(jiān)?”
《漢語大詞典》:僸佅
古代指我國北部和東部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音樂。 清 鈕琇 觚賸續(xù)編·圣武成功詩:“僸佅陳歌合,蒲萄飲釂齊?!眳⒁姟?僸佅兜離 ”。
《漢語大詞典》:僸佅兜離(僸佅兜離)
泛指我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音樂。《文選·班固〈東都賦〉》:“四夷間奏,德廣所及,僸佅兜離,罔不具集?!?李善 注引《孝經(jīng)鉤命訣》:“東夷之樂曰佅,南夷之樂曰任,西夷之樂曰林離,北夷之樂曰僸?!?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山高水長殿看煙火:“上入座,賜茶畢,凡各營角伎以及僸佅兜離之戲,以次入奏?!?/div>
《國語辭典》:奚兒(奚兒)  拼音:xī ér
胡人,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唐。杜甫 悲青坂詩:「黃頭奚兒日向西,數(shù)騎彎弓敢馳突?!?/div>
《漢語大詞典》:外荒
(1).謂耽樂田獵。以使人精神迷亂,故稱。語出書·五子之歌:“內(nèi)作色荒,外作禽荒?!?孔 傳:“迷亂曰荒……禽,鳥獸?!?孔穎達(dá) 疏:“ 老子 云: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好色好田,則精神迷亂?!?宋 王禹偁 《放五坊鷹犬詔》:“仍勅天下,今后不得更進鷹犬。庶使發(fā)狂之言,遐遵於 老 氏;外荒之戒,無愧於古書。”
(2).邊境少數(shù)民族所居僻遠(yuǎn)之地。《陳書·廢帝紀(jì)》:“ 世祖文皇帝 克嗣洪基,光宣寳業(yè),惠養(yǎng)中國,綏寧外荒。”
《漢語大詞典》:毳服
(1).毛皮制的衣服。 梁啟超 《中國地理大勢論》:“故京師之俗雜五方,而為首惡之區(qū)。其民則土坑毳服,如氊鄉(xiāng)焉?!?br />(2).舊亦用以借稱少數(shù)民族服裝。 柳亞子 《十月十日紀(jì)事》詩之一:“毳服氊冠拜冕旒,謂他人母不知羞!”
《漢語大詞典》:冉駹
(1). 漢 代西南的兩個少數(shù)民族,亦指其國名。冉,亦作“ 冄 ”。史記·西南夷列傳“自 筰 以東北,君長以什數(shù), 冄 駹 最大” 張守節(jié) 正義引《括地志》:“ 蜀 西徼外 羌 , 茂州 、 冄州 ,本 冄 、 駹國 地也。” 漢 桓寬 鹽鐵論·結(jié)和:“先帝興義兵以誅暴強,東滅 朝鮮 ,西定 冉 駹 。”
(2).泛指我國古代邊境少數(shù)民族。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nèi)附賀表》:“戢干戈,櫜弓矢,萬方偃武以修文;役 邛 筰 ,朝 冉 駹 ,億載宅中而圖大?!?/div>
《國語辭典》:苗人  拼音:miáo rén
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參見「苗族」條。
《漢語大詞典》:洞丁
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部落的壯丁。 宋 岳飛 《奏措置曹成事宜狀》:“仍仰 廣東西路 帥臣起發(fā)軍路洞丁刀弩手……疾速躬親統(tǒng)率前去?!?/div>
《漢語大詞典》:金鳥(金鳥)
(1).指古代 吐蕃 等少數(shù)民族報急的使者。 唐 白居易 《城鹽州》詩:“金鳥飛傳贊普聞,建牙傳箭集羣臣。” 蘇仲翔 注:“新唐書·吐蕃傳上:‘其舉兵以七寸金箭為契,百里一驛,有急兵,驛人臆前加銀鶻,甚急,鶻益多。使者上馬如飛,號為鳥使?!?br />(2).對飛鳥的美稱。 唐 鮑溶 《郊天回》詩:“金鳥赦書鳴九夜,玉山壽酒舞千宮。”
《國語辭典》:火頭(火頭)  拼音:huǒ tóu
1.火焰、火苗?!队魇烂餮?。卷一三。張道陵七試趙升》:「六魔笑曰:『有何難哉!』把手分開火頭,?身便跳。」《老殘游記》第一五回:「這冰的力量比水還大,一塊冰投下去,就有一塊地方?jīng)]了火頭?!?br />2.負(fù)責(zé)炊爨的人?!端问贰>硪黄甙?。食貨志上六》:「差官卒,充使令,置火頭,具飲膳,給以衲衣絮被?!埂堆腋萘x》第一○回:「不如權(quán)作火頭,倘后立些功勞,我在駕前保舉,將功贖罪?!?br />3.引起火災(zāi)的禍?zhǔn)住!毒劳ㄑ?。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忽然廚房中火起,舉家驚慌逃奔。德稱因腹餒,緩行了幾步,被地方拿他做火頭,解去官司?!?br />4.借指引起事端的禍?zhǔn)?。《蕩寇志》第八九回:「這兩個便是害我家的火頭?!?br />5.邊疆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小頭領(lǐng)。《明史。卷三一一。四川土司列傳一。烏蒙烏撒東川鎮(zhèn)雄四軍民府》:「于是主立阿固,而先立其父阿章。章尋病死,阿固不為夷眾所服,往復(fù)察勘。者氏及四十八目、十五火頭等共推阿卜?!姑?。徐弘祖《徐霞客游記。卷九下。滇游日記十一》:「有聚落倚坡,東向羅列,是為蠻邊。覓火頭不見,其妻持檄,覓一僧讀之,延余坐竹欄上而具餐焉。」
《國語辭典》:火頭軍(火頭軍)  拼音:huǒ tóu jūn
軍中專司炊事的士兵。《醒世姻緣傳》第九九回:「看他的狨腔,一定是個火頭軍?!?/div>
《漢語大詞典》:氈罽(氈罽)
亦作“氊罽”。
(1).氈和毛毯。 晉 王嘉 拾遺記·蜀:“錦繡氈罽,積如丘巄?!?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張柬之傳》:“ 漢 置 永昌郡 以統(tǒng)理之,乃收其鹽布?xì)亓Y之稅,以利中土。”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雍熙三年:“ 代 北苦寒,人多服氈罽?!?br />(2).借指以氈罽為服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
《國語辭典》:氈包(氈包)  拼音:zhān bāo
1.中亞游牧民族用以居住的帳篷。以木條支撐,上覆獸皮、手織品等,頂部中央有圓形天窗,易于拆裝。也稱為「蒙古包」。
2.以獸毛或毛氈編制的袋子,外出時用來盛放衣物?!督鹌棵贰返诎嘶兀骸钢灰娢鏖T慶家小廝玳安,夾著氈包,騎著馬,打婦人門首過?!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竷扇俗耍瑑蓚€長隨跟著,一個抱著氈包,一直來到河下。」
《漢語大詞典》:出宋
宋 代南方某些山居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出歸朝廷者稱出宋。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蠻:“今刺史 莫延葚 逐其弟 延廩 而自立, 延廩 奔朝廷,謂之出宋?!弊ⅲ骸胺仓荻礆w朝者皆稱出宋?!?/div>
《漢語大詞典》:蠻峒(蠻峒)
指南方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區(qū)。亦指這一地區(qū)的人。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三:“笻竹杖 蜀中 無之,乃出徼外 蠻峒 。”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南越逸事:“ 南越 古 蠻峒 , 秦 時最強,俗尤善弩,每發(fā)銅箭,貫十餘人?!?/div>
《國語辭典》:鞮鞻  拼音:dī lóu
職官名。周置,掌管四夷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