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14,分41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靺鞨
老上
和市
氈廬
漢兒
昆夷
烏桓
雜種
夷獠
蠻歌
蠻府
差發(fā)
邊笳
民夷
思結
《國語辭典》:靺鞨  拼音:mò hé
中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之一。屬通古斯族,史書記載其歷史淵源的關系,其族屬在周代稱為「肅慎」,漢魏稱為「挹婁」,隋唐始稱「靺鞨」,分布在今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龍江中下游。從事農(nóng)業(yè),擅養(yǎng)豬,兼狩獵和漁業(yè)。此族中的黑水靺鞨后來又稱為「女真」,曾滅北宋建立金國,而與南宋對峙。后為蒙古所滅。
《漢語大詞典》:老上
本為 漢 初 匈奴 單于名號。后用以泛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首領。史記·匈奴列傳:“ 冒頓 死,子 稽粥 立,號曰‘老上單于’?!?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躡 冒頓 之區(qū)落,焚老上之龍庭?!?宋 王禹偁 《宣徽南院使郭公墓志銘》:“焚老上之庭,橫行域外?!?/div>
《漢語大詞典》:和市
(1).古代指官府按價向民間購買實物。至 唐 宋 以后,實際成為強行攤派、掠奪民財民物的制度。宋書·武帝紀下:“臺府所須,皆別遣主帥與民和市,即時禆直,不復責租民求辦?!?span id="ftjztjv" class="book">《新唐書·韓琬傳》:“今和市顓刻剝,名為和而實奪之?!?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且言 江 南和市紬絹,豫給緡錢。郡縣或以私惠人,而不及農(nóng)者?!?span id="nhxtjzj" class="book">《元史·何榮祖?zhèn)?/a>》:“ 阿合馬 方用事,置總庫于其家,以收四方之利,號曰和市?!?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四節(jié):“﹝ 唐 時﹞強令民眾服役叫做召雇,攤派物品叫做和市,表示官出錢雇役買物?!?br />(2).指與少數(shù)民族交易。舊唐書·回紇傳》:“自 乾元 之后,﹝ 回紇 ﹞屢遣使以馬和市繒帛……以馬一匹易絹四十匹?!?宋 蘇轍 《潁濱遺老傳下》:“ 夏 人竟大入 河 東,朝廷乃議絶歲賜,禁和市?!?/div>
《漢語大詞典》:氈廬(氈廬)
亦作“氊廬”。
(1).即氈帳。新唐書·北狄傳·奚:“逐水草畜牧,居氊廬,環(huán)車為營。” 宋 梅堯臣 《送祖擇之學士北使》詩:“宿造氈廬開,行逢獵騎合?!?清 趙翼 《潞江》詩:“經(jīng)年馬背安居地,每夕氊廬托宿家?!?br />(2).借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南朝 陳 徐陵 《移齊文》:“西窮版屋,北罄氈廬?!?宋 曾鞏 《明妃曲》之二:“一辭椒屋風塵遠,去託氊廬沙磧深?!眳⒁姟?氈帳 ”。
《漢語大詞典》:氈帳(氈帳)
亦作“氊帳”。
(1).氈制的帳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為居室。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昔在 江 南,不信有千人氈帳?!?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花燭:“氊帳起自 北朝 穹廬之制,請皆不設,惟於堂室中置帳,以紫綾幔為之?!?元 馬致遠 《漢宮秋》楔子:“氈帳秋風迷宿草,穹廬夜月聽悲笳?!?清 納蘭性德 《唆龍與經(jīng)巖叔夜話》詩:“誰持花間集,一燈氊帳里?!?br />(2).氈制帷幔。 唐 白居易 《別氈帳火爐》詩:“年老不禁寒,夜長安可徹;賴有青氈帳,風前自張設?!?/div>
《漢語大詞典》:漢兒(漢兒)
(1).我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對 漢 人的稱呼。《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折楊柳歌辭》:“我是虜家兒,不解 漢 兒歌?!?明 陳沂 《詢芻錄·漢子》:“ 漢 自 武帝 征伐 匈奴 ,二十餘年。馬畜孕重墮殰罷極,聞 漢 兵莫不畏者,稱之為 漢 兒?!?清 昭梿 嘯亭雜錄·阿里瑪:“ 阿 曰:‘死則死耳,余 滿洲 人,終不使 漢 兒見之,誅於門內可也?!?br />(2).猶言男子漢。 宋 文瑩 《續(xù)湘山野錄》:“陛下大謁之日,還作漢兒拜邪?女兒拜邪?”
(3).指養(yǎng)子不閹的內侍。 清 褚人穫 《堅瓠三集·單于問家世詞》:“ 蘇東坡 《送子由使契丹》詩末句云:‘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唐 李揆 事也。 紹興 中, 曹功顯 勛 使 金國 ,好事者戲作小詞,其后闋曰:‘單于若問君家世,説與教知,便是紅窗迥底兒?!^ 功顯 之父 元寵 ,昔以此曲著名也。后大璫 張去為 之子 安世 ,以閤門宣贊為副使,或改其語曰:‘便是中朝一漢兒?!w京師人謂內侍養(yǎng)子不閹者為漢兒也?!?/div>
《國語辭典》:昆夷  拼音:kūn yí
西戎種族的一支。分布于今陜西涇渭流域一帶?!逗鬂h書。卷八七。西羌傳。序》:「及文王為西伯,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獫狁之難,遂攘戎狄而戍之,莫不賓服。」也稱為「犬戎」。
《國語辭典》:烏桓(烏桓)  拼音:wū huán
中國古代民族之一。本屬東胡,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馀眾退保烏桓山,因以為號。漢獻帝建安年間,徙居內地,與漢人融合。《后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烏桓傳》中見有記載。也作「烏丸」。
《國語辭典》:雜種(雜種)  拼音:zá zhǒng
1.遺傳學上指兩個不同遺傳世系的個體雜交所產(chǎn)生的子代。
2.異族。《后漢書。卷三八。張法滕馮度楊列傳。度尚》:「尚躬率部曲,與同勞逸,廣募雜種諸蠻夷,明設購賞,進擊,大破之。」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姬漢舊邦,無取雜種?!?br />3.罵人的話。野種。含貶義?!都t樓夢》第七回:「二十年頭里的焦大太爺,眼里有誰,別說你們這一把子雜種忘八羔子們!」《文明小史》第五○回:「這個雜種,不知是那里來的?好好一個中國人,到要去學外國狗?!?/div>
《漢語大詞典》:夷獠
(1).古代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之稱。后漢書·西南夷傳:“ 夷獠 咸以 竹王 非血氣所生,甚重之,求為立后。”梁書·徐文盛傳:“ 文盛 推心撫慰,示以威德, 夷獠 感之,風俗遂改?!?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其賊并是 夷獠 ,亦無城郭可居,依山傍險,自稱洞主?!?br />(2).指外國侵略者。 清 張際亮 《傳聞》詩:“ 翁山 士馬傷亡盡, 支海 夷獠笑舞來?!?/div>
《漢語大詞典》:蠻歌(蠻歌)
南方少數(shù)民族之歌。 唐 杜甫 《夜》詩之一:“蠻歌犯星起,重覺在天邊?!?唐 皇甫松 《浪淘沙》詩之二:“蠻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風野艇秋?!?明 徐熥 《送李太守擢憲滇南》詩:“開府定能寬 漢 法,采詩自可入蠻歌?!?/div>
《漢語大詞典》:蠻府(蠻府)
舊指主管少數(shù)民族的官署。 明 陳子龍 《送吳巒稚司李桂林》詩:“蠻府官閒能作賦, 漢 廷恩近憶鳴珂?!?明 袁宗道 《送郭少參希彥之蜀》詩:“蠻府傳新檄,賓人候去旌?!?/div>
《國語辭典》:差發(fā)(差發(fā))  拼音:chāi fā
征調稅賦。元。睢景臣〈哨遍。社長排蠻門套。尾〉:「少我的錢差發(fā)內旋撥還,欠我的粟稅糧中私準除?!?/div>
《漢語大詞典》:邊笳(邊笳)
亦作“ 邊加 ”。 即胡笳。我國古代北方邊地少數(shù)民族的一種樂器,類似笛子。 南朝 宋 鮑照 《王昭君》詩:“霜鞞旦夕驚,邊笳中夜咽?!?唐 馬戴 《邊館逢賀秀才》詩:“不堪吟斷邊笳曉,葉落東西客又分。” 明 梁辰魚 《紅線女》第二折:“牧馬邊笳,刁斗軍中夜?!?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四:“綺閣低迷空昔夢,邊加凄切咽新愁。”
《國語辭典》:民夷  拼音:mín yí
人民、百姓?!度龂尽>戆?。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張魯》:「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為治,民夷便樂之?!?/div>
《漢語大詞典》:思結(思結)
(1).我國少數(shù)民族部族名。 敕勒 諸部之一。見新唐書·回鶻傳上。
(2).復姓。 回紇 九姓之一。 唐 有 思結歸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