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3,分3頁顯示  上一頁  1  2
分類詞匯(續(xù)上)
白色恐怖
阿姆利則慘案
捐殘去殺
《漢語大詞典》:白色恐怖
指反動統(tǒng)治者大規(guī)模逮捕、屠殺革命人民,破壞革命組織,殘酷鎮(zhèn)壓人民革命運動、民族解放運動的恐怖行為。 魯迅 《且介亭雜文·關于新文字》:“然而他們卻深知道新文字對于勞苦大眾有利,所以在彌漫著白色恐怖的地方,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殘的。” 鄧穎超 《一個嚴格遵守保密紀律的共產(chǎn)黨員》:“在白色恐怖的歲月里,無論是同志間,夫婦間,每次的生離,實意味著死別呀!” 梁斌 《播火記》四四:“我沒有別的囑咐,黨正在困難關頭,希望你能執(zhí)行黨的任務,度過這白色恐怖?!?/div>
《漢語大詞典》:阿姆利則慘案
英國殖民者屠殺印度人民的事件。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的阿姆利則市二萬多群眾舉行抗議集會,遭到英國駐軍血腥屠殺,數(shù)百名群眾喪生,另有千余人受傷。這一慘案,使印度人民反英斗爭迅速高漲。
《國語辭典》:捐殘去殺(捐殘去殺)  拼音:juān cán qù shā
放棄殘暴和屠殺的行為,改用德治教化。參見「勝殘去殺」條?!稘h書。卷五四。李廣傳》:「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于將軍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