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452或456—536 【介紹】: 南朝梁丹陽秣陵人,字通明。讀書萬卷,善琴棋,工草隸,博通歷算、地理、醫(yī)藥等。蕭道成(齊高帝)為相時,引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齊武帝永明十年,隱居句容句曲山。梁武帝禮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每以咨詢,時稱“山中宰相”。晚號華陽真逸。主張儒、佛、道合流。有《本草經(jīng)集注》、《肘后百一方》等。謚貞白先生。全梁文·卷四十六
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宋末為諸王侍讀,入齊除奉朝請,永明十年解職,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贈中散大夫,謚曰貞白先生,有《三禮目錄注》一卷,《論語》集注十卷,《真誥》十卷,《本草》十卷,《本草經(jīng)集注》七卷,《太清草木集要》二卷,《補闕肘后百一方》九卷,《練化雜術(shù)》一卷,《太清諸丹集要》四卷,《合丹節(jié)度》四卷,《服餌方》三卷,《集》三十卷,《內(nèi)集》十五卷。
人物簡介
【介紹】: 唐鳳翔陳倉人,字中師。早年隨父客蜀,曾隱居青城山。后與苻載、王簡言、李元象同隱廬山,結(jié)草堂于五老峰下,號山中四友。德宗貞元中登進士第。貞元七年隨桂管觀察使齊映至桂州,后又入廣州嶺南節(jié)度使薛玨幕。貞元十六年任桂陽郡從事、郴州倉曹參軍。官至試大理評事。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0—822以后 字中師??ね朕r(nóng)(今河南靈寶),籍貫鳳翔寶雞(今陜西寶雞)。早年隨父宦游于蜀,與苻載等共隱青城山。德宗建中元年(780)又與苻載、李元象、王簡言共隱廬山,號“山中四友”。貞元五年(789)登進士第。十六年官左金吾衛(wèi)倉曹參軍桂陽部從事。事跡散見苻載《犀浦縣令楊鷗墓志銘》、《唐摭言》卷二、《唐才子傳》卷五等。楊衡愛寫古調(diào)詩,頗自負,最重“一一鶴聲飛上天”之句。(見《唐摭言》卷二)《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續(xù)拾》補入2句。唐詩匯評
楊衡,生年年不詳,字中師,鳳翔寶雞(今陜西寶雞)人,郡望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南)。初與符載、王簡言、李元象同隱蜀中青城山,后又同隱廬山,號“山中四友”。貞元五年(789),登進士第,客荊州。七年,為桂管觀察使齊映幕從事。八年,入嶺南節(jié)度使薛玨幕。王鍔代薛玨鎮(zhèn)廣州,衡仍居幕職。又為郴州倉曹參軍。十六年尚存。后不知所終。《全唐詩》存詩一卷。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失姓名。婺州有僧入山,見其古貌巾褐,騎牛手執(zhí)鞭、扣角而歌。事見《葆光錄》卷一?!?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生卒年、籍貫不詳。排行五,德宗時人,始與苻載、楊衡棲青城山以司業(yè),一曰與楊衡、苻載、崔群隱廬山,號山中四友。屢試不第,以布衣終。事跡散見《國史補》卷下、《唐摭言》卷一〇、《北夢瑣言》卷五、《太平廣記》卷二五五引《盧氏雜說》。《全唐詩》存詩2首,而《塞上聞笛》乃高適詩誤入者。唐詩匯評
宋濟,生卒年里貫均未詳。德宗時人。始與符載、楊衡棲青城山以習業(yè),后屢試不第,布衣以終?!?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其《塞上聞笛》乃高適詩誤入者。
作品評論
宋濟老于詞場,舉止可笑。嘗試賦,誤落宮韻,撫膺曰:“宋五坦率矣!”由此大著。后禮部上甲乙名,明皇先問曰:“宋五坦率否?”或曰:“有客譏宋濟曰:‘白袍何紛紛?’答曰:‘為朱袍、紫袍紛紛耳?!?/blockquote>
人物簡介
【生卒】:1049—1106 【介紹】: 宋舒州人,或作舒城人,字伯時,號龍眠居士。神宗熙寧三年進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后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好古博學,長于詩,精鑒別古器物。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所畫鞍馬、人物,超越前代名家,時推為宋畫中第一。哲宗元符三年,因風痹致仕,歸居龍眠山莊,自作《山莊圖》,為世所寶。傳世作品有《五馬圖》等。全宋詩
李公麟(一○四九?~一一○六),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城(今屬安徽)人。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士。歷南康、長垣尉,泗州錄事參軍。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后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元豐二年(一○七九),為禮部試試官。哲宗元符三年(一一○○),病痹致仕,歸龍眠山?;兆诔鐚幬迥曜?。公麟以書畫知名,工山水佛像。事見《畫繼》卷三,《宋史》卷四四四有傳。今錄詩二十首。詞學圖錄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桐城人。熙寧三年進士。工詩文,擅畫人物、鞍馬,長于白描,又擅辨古器物。任中書門下省刪定官、御史檢法、朝奉郎等。元符三年因病辭退,歸老龍眠山。有《蓮社圖》、《西園雅集圖》、《免胄圖》、《孝經(jīng)圖》等。全宋文·卷二五六三
李公麟(一○四九——一一○六),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州(安徽舒城)人,南唐李升四世孫。熙寧三年(一作元祐三年)進士,歷南康、長垣尉,泗州錄事參軍,用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后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官至朝奉郎。公麟好古博學,長于詩,多識奇字,自夏商以來鐘鼎尊彝,皆考訂世次,辨識款識。尤工畫,鞍馬、佛像、山水、人物皆臻精妙,論者謂當為宋畫中第一。元符三年病痹,遂致仕,肆意于龍眠山巖壑間。崇寧五年卒,年五十八。有《考古圖》五卷。見《宋史》卷四四四本傳,《畫繼》卷三。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清浙江蘭溪人,字仙止,號席山。少貧,不能卒業(yè)家塾,乃習書畫。歷游吳越、甌閩、齊魯、燕趙廿余年,后愛括蒼山川,往來棲遲其間,自號萬山中人。有《松窗集》。
人物簡介
黃賓虹(1865-1955) 原名懋質(zhì),因生于農(nóng)歷元旦,又取名元吉,又因諱十世祖元吉名,改名質(zhì),字樸存。別號予向、賓虹、虹若、虹廬、虹叟、黃山山中人。祖籍安徽歙縣,生于浙江金華。早年為貢生,任小官吏。后受維新思想影響,與譚嗣同交往,棄官參加反清活動,發(fā)起成立進步組織"黃社",被通緝, 1907年逃亡上海。后任編輯、記者,并在昌明藝專、新華藝專、上海美專任教授。 1937年赴北平,任北平藝專教授。1948年到杭,居西湖棲霞嶺。歷任國立藝專、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教授、中央美院民族美術(shù)研究所所長、華東美術(shù)家協(xié)會副主席。華東行政委員會在他90壽辰時頒發(fā)榮譽獎,譽為"中國人民優(yōu)秀的畫家"。所作山水渾厚華滋,晚年尤精墨法。每于濃墨、焦墨中施以重彩,斑瀾古艷。書法篆籀,富金石氣。詩文亦清雋疏朗,喜藏秦秫、漢印、心領(lǐng)神會,鑄刻尤工。山水畫創(chuàng)作有理論,著述宏豐,發(fā)表、編纂百余萬字。有《古畫微》、《虹廬畫談》、《畫學通論》、《畫法要旨》、《賓虹詩秒》、《黃山游記》等。人物簡介
黃質(zhì)(1865 -1955) ,原籍安徽省徽州(今黃山市)歙縣,生于浙江金華,成長于老家歙縣潭渡村,初名懋質(zhì),后改名質(zhì),字樸存,號賓虹,別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近現(xiàn)代著名畫家、學者。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六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曾從鄭珊,陳崇光等學花鳥。精研傳統(tǒng)與關(guān)注寫生齊頭并進,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干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