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75詞典 1分類詞匯 674
共675,分4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昆侖
丹山
北固
荊門
肅然
庾嶺
衡山
昆山
北邙
不周
靈巖
碧雞
荊山
太一
龜山
《漢語大詞典》:昆侖(昆侖)
亦作“崐侖2”。
(1).古代亦寫作“昆侖”。 昆侖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間,西接 帕米爾 高原,東延入 青海 境內(nèi)。勢極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達(dá)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話傳說, 昆侖山 上有 瑤池 、 閬苑 、 增城 、 縣圃 等仙境。莊子·天地:“ 黃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span id="ldhpan1" class="book">《楚辭·離騷》:“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遠(yuǎn)以周流?!?唐 韓愈 《雜詩》之三:“ 崑崙 高萬里,歲盡道苦邅?!?宋 張元干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 黃 流亂注?”
(2).古代西方國名。書·禹貢:“織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敘。” 孔 傳:“織皮,毛布。有此四國,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內(nèi)。”一說此指 昆侖山 。 孔穎達(dá) 疏引 鄭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br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各國或其國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溫水:“闇中大戰(zhàn), 謙之 手射 陽邁 柁工,船敗縱橫, 崑崙 單舸接得 陽邁 ?!?唐 張籍 《昆侖兒》詩:“ 崑崙 家住海中洲,蠻客將來 漢 地游?!?span id="g6i3t1x" class="book">《舊唐書·南蠻傳·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號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稱。 唐 王維 《賀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師子、崑崙各二?!?br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余德:“向暮,有兩崑崙捉馬挑燈,迎導(dǎo)以去。”參見“ 崑崙奴 ”。
(6).特指 昆侖 奴 磨勒 。 明 王錂《春蕪記·說劍》:“你看他乘云駕霧憑虛走,早把那 崑崙 秘術(shù)來傳受?!?清 顧彩 《髯樵傳》:“女泣如雨,訴失身狀,愿公為 崑崙 ?!眳⒁姟?崑崙奴 ”。
(7).古代稱皮膚黑色的人。晉書·后妃傳下·孝武文李太后傳:“時后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崐崘?!?span id="bh3ny3e" class="book">《舊五代史·慕容彥超傳》:“嘗冒姓 閻 氏,體黑麻面,故謂之 閻崑崙 ?!?br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隱 《魏侯第東北樓堂書所見成篇》:“鎖香金屈戌,帶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稱。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訶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痹ⅲ骸熬泼?。”參見“ 崑崙觴 ”。
(10).道教語。指頭腦。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黃庭外景經(jīng)》:“子欲不死修崑崙?!?span id="vbf11zt"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十七:“眼為日月,髮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
(11).臍之別名。黃庭內(nèi)景經(jīng)·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緯經(jīng)》:“臍中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極,一名太淵,一名崑崙,一名特樞?!?br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間。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訓(xùn)》:“經(jīng)紀(jì)山川,蹈騰 昆侖 ,排閶闔,淪天門?!?高誘 注:“ 昆侖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萬九千里?!?陳毅 《昆侖山頌》詩:“ 昆侖 魄力何偉大,不以丘壑博盛名?!?br />(2).指 漢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記·封禪書:“ 濟(jì)南 人 公玊帶 上 黃帝 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復(fù)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 昆侖 ,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眳⒁姟?昆侖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侖障 。 西漢 置。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南。為宜禾都尉治所。
(4). 東晉 南朝 時指我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其膚色較黑。南齊書·王琨傳:“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為 崑崙 ?!卑矗瑣媿?,同“ 昆侖 ”。參閱 周一良 《魏晉南北朝史札記·昆侖》。
(5).我國古代泛稱今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以至 東非 之人為昆侖。參閱太平御覽卷七八六引 三國 吳萬震 《南州異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記》、 唐 義凈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6).古島嶼名。亦譯 軍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侖島 。為古代海舶往來東西洋必經(jīng)之地。島夷志略星槎勝覽有專條記述,《鄭和航海圖》亦有此島。
(7).針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之中點凹陷處。《醫(yī)宗金鑒·針灸心法要訣·足三陽經(jīng)總穴名》:“足太陽膀胱經(jīng),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陰……昆侖,跗陽?!?br />廣大無垠貌。昆,通“ 渾 ”。 漢 揚雄 《太玄·中》:“昆侖旁薄,思之貞也。” 司馬光 集注:“昆,音魂;侖,盧昆切?!?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元氣昆侖,充滿天地?!?/div>
《漢語大詞典》:昆侖道(昆侖道)
指 漢 時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記·孝武本紀(jì):“於是上令 奉高 作明堂 汶上 ,如 帶 ( 公玊帶 )圖。及五年脩封,則祠 太一 、五帝於明堂上坐……天子從 昆侖道 入,始拜明堂如郊禮?!?司馬貞 索隱:“ 玊帶 明堂圖中為復(fù)道,有樓從西南入,名其道曰 崑崙 。言其似 崑崙山 之五城十二樓,故名之也?!眳⒁姟?昆侖 ”。
分類:明堂通道
《漢語大詞典》:丹山
(1).南方當(dāng)日之地。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非 丹山 之赫曦,聞琴瑟之空音?!眳⒁姟?丹穴 ”。
(2).古謂產(chǎn)鳳之山名。《呂氏春秋·本味》:“ 流沙 之西, 丹山 之南,有鳳之丸, 沃 民所食?!?span id="vphd0cw" class="book">《說唐》第十三回:“鳳翅展 丹山 ,天下咸欣瑞兆?!眳⒁姟?丹穴 ”。
(3).山名。在今 湖北 宜都縣 西。北堂書鈔卷一五一引 晉 袁山松 《宜都記》:“郡西北四十里有 丹山 。山間時有赤氣籠林,嶺如丹色,因名 丹山 ?!?br />(4).地名。指 丹州 ,在今 陜西 宜川縣 東北。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校戰(zhàn) 丹山 ,移營 白璧 ?!?倪璠 注:“ 丹山 , 丹州 。”
《國語辭典》:丹穴  拼音:dān xuè
產(chǎn)丹砂之處?!妒酚?。卷一二九。貨殖列傳》:「而巴(蜀)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shù)世,家亦不訾。」
《漢語大詞典》:北固
山名。固,也寫作“顧”。在今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東北。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臨江,形勢險要,故稱“北固”。 南朝 梁武帝 曾登此山,謂可為 京口 壯觀,改曰“北顧”。參閱世說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登 北 固 望海云” 劉孝標(biāo) 注引《南徐州記》、南史·臨川靜忠王宏傳。 元 薩都剌 《偕曹克明登北固樓》詩:“ 江南 三月萬花柳, 北固山 頭一回首,東風(fēng)吹緑 揚子江 ,灧灧紅波瀉春酒?!?/div>
《國語辭典》:荊門(荊門)  拼音:jīng mén
1.用木柴做成的門。南朝梁。陶弘景〈尋山志〉:「荊門晝掩,蓬戶夜開?!?br />2.山名。(1)位于湖北省宜都縣西北,與虎牙山相對。形勢險要,自古為重要關(guān)塞。(2)位于湖北省荊門縣南。
3.縣名。位于湖北省境中部,介于漳水、漢水之間,荊山山脈東南。
《國語辭典》:肅然(肅然)  拼音:sù rán
1.嚴(yán)謹(jǐn)恭敬的樣子。《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孝滿了,娶了一房媳婦,且是夫妻相敬,門風(fēng)肅然。」《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聽了趙翰林的話,知道他是個有才學(xué)的,不覺肅然起敬。」
2.山名。位于山東萊蕪縣東北,當(dāng)泰山東麓,漢武帝封泰山,禪肅然,即此。也稱為「宿巖山」。
《國語辭典》:庾嶺(庾嶺)  拼音:yǔ lǐng
山名。位于江西省大庾縣南,五嶺之一。為往來嶺南、嶺北間的交通要道,藏鎢礦,嶺上植梅。也稱為「梅嶺」、「大庾嶺」。
《國語辭典》:衡山  拼音:héng shān
山名。為中國大陸五岳中的南岳。位于湖南省衡陽市的北邊,綿延于湘、資之間。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蓋、云密、石廩、天柱五峰為最大。也稱為「南岳」。
《國語辭典》:昆山(崑山)  拼音:kūn shān
山名:(1)位于江蘇省松江縣西北。(2)江蘇省昆山縣西北的馬鞍山,唐天寶中改名為「昆山」。(3)昆崙山的簡稱。參見「昆崙山」條。
《國語辭典》:昆腔(崑腔)  拼音:kūn qiāng
流行于江浙一帶的劇種。始于元代,最初是江蘇昆山一帶民間所流行的清唱腔調(diào),故稱為「昆山腔」。明嘉靖年間,魏良輔以昆山腔為基礎(chǔ),綜合我國各地方腔調(diào),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鑼鼓等為樂器,旋律婉轉(zhuǎn)細(xì)致,擅長抒情,有「水磨調(diào)」之稱,為集南北曲大成的時曲,是明代到清中葉以前我國主要的戲曲腔調(diào)。由于所唱的是曲牌,故稱為「昆曲」;因以江南蘇州昆山一帶的語言演出,故也稱為「昆劇」。
《國語辭典》:北邙  拼音:běi máng
1.墳?zāi)?,埋葬死人的地方。唐。王建?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8420'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北邙行〉:「北邙山頭少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姑?。徐渭《雌木蘭》第一出:「長嗟嘆道:『兩口兒北邙近也,女孩兒東坦蕭然。』」
2.北邙山的簡稱。參見「北邙山」條。
《國語辭典》:不周  拼音:bù zhōu
1.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參見「不周山」條?!冻o。屈原。離騷》:「路不周以左轉(zhuǎn)兮,指西海以為期?!?jié)h。王逸。注:「不周,山名,在昆崙西北轉(zhuǎn)行也?!?br />2.西北風(fēng)?!段倪x。揚雄。羽獵賦》:「帝將惟田于靈之囿,開北垠受不周之制?!固啤@钌?。注:「西北為不周風(fēng),謂冬時也?!?br />3.不合?!冻o。屈原。離騷》:「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文選。班固。典引》:「司馬相如洿行無節(jié),但有浮華之辭,不周于用?!?br />4.不至?!段倪x。班固。幽通賦》:「道脩長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固啤@钌?。注:「曹大家曰:『夐,遠(yuǎn)渺也。周,至也。』」《文選。曹植。贈王粲詩》:「重陰潤萬物,何懼澤不周?!?br />5.疏忽、不周全?!都t樓夢》第四五回:「接待不周,禮數(shù)粗忽。」
《國語辭典》:不周風(fēng)(不周風(fēng))  拼音:bù zhōu fēng
西北風(fēng)。傳說中西北有不周山,因山缺壞不周,風(fēng)自此山出,故以山命名?!妒酚?。卷二五。律書》:「不周風(fēng)居西北,主殺生?!?/div>
《國語辭典》:不周山  拼音:bù zhōu shān
神話傳說中的山名。據(jù)聞在上古時代,共工與顓頊為爭奪帝位,一怒之下,擊壞天柱,致此山缺壞不周,故稱為「不周山」?!痘茨献?。天文》:「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諸毗之山,臨彼崇岳之山?!?/div>
《漢語大詞典》:靈巖(靈巖)
(1).指仙山。 晉 庾闡 《孫登隱居》詩:“靈巖霞蔚,石室鱗構(gòu),青松標(biāo)空,蘭泉吐牖?!?br />(2).山名。指 山西省 大同市 云岡 ,又名 武周山 , 北魏 建石窟于此。
(3).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木瀆鎮(zhèn) 西北。一名 硯石山 。 春秋 末 吳王 夫差 建離宮于此,今 靈巖寺 即其地。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外郡·靈巖山:“ 靈巖山 有 夫差 館娃宮 、 響屧廊 、 浣花池 、 采香徑 等勝,固 吳中 麗矚也?!?清 張怡 《入山聞鶯》詩:“不識 靈巖 路,行行轉(zhuǎn)欲迷?!?br />(4).山名。在 浙江 樂清 雁蕩山 ,為 雁蕩 第一峰。 明 張煌言 《吳子佩遠(yuǎn)游雁蕩歸備述名勝因為詩記略》:“ 靈巖 割元氣,陰洞礙朝曦。巖中何所有,萬象迸葳蕤?!?br />(5).山名。在 江蘇 六合 東。峰巒回抱,有 瑪瑙澗 ,出五色石卵,世稱靈巖石。參閱《嘉慶一統(tǒng)志·江寧府》。
(6).山名。在 山東 長清 東南。四面方正,又名 方山 。
《漢語大詞典》:碧雞(碧雞,碧鷄)
亦作“ 碧鷄 ”。
(1).傳說中的神物。漢書·郊祀志下:“或言 益州 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於是遣諫大夫 王褒 使持節(jié)而求之?!?span id="15px3bh" class="book">《后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夷》:“ 青蛉縣 禺同山 有碧鷄、金馬,光景時時出見?!?span id="hxtztg3" class="book">《文選·左思〈蜀都賦〉》:“金馬騁光而絶景,碧雞儵忽而曜儀?!?呂延濟(jì) 注:“金馬、碧雞,神物也?!?宋 王安石 《送文學(xué)士倅邛州》詩:“時平無喻檄,不訪碧雞祥?!?明 李夢陽 《得何子過湖南消息》詩:“ 馬援 留銅柱, 王褒 祀碧雞?!?清 姚鼐 《云南布政使王芥子入覲賦贈》詩:“維藩萬里護(hù)邊黎,擁節(jié)三年祀碧雞?!?br />(2).山名。在今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元 李京 《初到滇池》詩:“珍重 碧雞 山上月,相隨萬里更多情?!?明 機先 《碧雞秋色》詩:“ 碧雞 西望水天虛,漠漠秋光畫不如。”
(3).山名。在今 四川省 西昌市 。 唐 劉禹錫 《送楊處厚》詩:“王城曉入窺 丹鳳 , 蜀 路晴來見 碧鷄 ?!?br />(4). 漢 王褒 《碧雞頌》的省稱。文選·劉孝標(biāo)〈廣絕交論〉:“騁黃馬之劇談,縱《碧雞》之雄辯?!?呂延濟(jì) 注:“ 王褒 為《碧雞頌》,雄盛辯(辭)之謂也?!?span id="3qnh11b" class="book">《梁書·任昉傳》作“碧鷄”。 唐玄宗 《鹡鸰頌》序:“才雄白鳳,辯壯《碧雞》?!?br />(5).一種會報更的林鳥。 明 劉基 《絕句漫興》之七:“碧雞啼落山頭月,腸斷槐根夢不回?!?明 張佳胤 《游太華山記》:“每鼓林鳥叫號,互移棲所,夜凡五起,山僧視為更候。是夕,余不能寐,驗之果爾。枕上口占四詩,內(nèi)云:‘山中無玉漏,自有碧雞啼?!w謂是也?!?/div>
《國語辭典》:荊山(荊山)  拼音:jīng shān
山名:(1)位于山東省諸城縣東北,也稱為「荊臺山」。(2)位于河南省禹縣西北。(3)位于河南省閿鄉(xiāng)縣南。也稱為「覆釜山」。(4)位于安徽省蕪湖縣東南。(5)位于安徽省懷遠(yuǎn)縣西南。(6)位于湖北省南漳縣西。
《國語辭典》:太一  拼音:tài yī
1.宇宙萬物的本源。《莊子。天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呂氏春秋。仲夏紀(jì)。大樂》:「萬物所出,造于太一?!挂沧鳌复笠弧?。
2.神仙。即天帝?!妒酚洝>矶?。封禪書》:「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埂段倪x。宋玉。高唐賦》:「醮諸神,禮太一?!挂沧鳌柑┮弧?。
3.山名。在陜西省郿縣南,高矗云表,終年積雪,故也稱為「太白山」,為秦嶺山脈之秀峰或以為終南山之別名。《文選。張衡。西京賦》:「于前則終年太一,隆崛崔崒?!挂沧鳌柑摇埂?br />4.星名。在紫微宮中,天一星之南,古代曾以之為北極星。《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南,……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挂沧鳌柑摇?。
《國語辭典》:龜山(龜山)  拼音:guī shān
1.山名:(1)在山東省泗水縣東。昔時孔子望山而作琴曲龜山操。(2)在湖北省漢陽縣東北。即大別山,為江漢要塞。(3)在福建省將樂縣東北。宋朝楊時歸休于此,學(xué)者稱稱為「龜山先生」。(4)在安徽省盱眙縣。有上、下二山,上龜山在縣東南,下龜山在縣東北。
2.鄉(xiāng)鎮(zhèn)名。即桃園縣龜山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