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14,分1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解鹽
汾晉
綿上
汾河
杏花村
絳縣
孟門
蒲坂
霍山
山右
西曲
大鹵
蒲城
汾曲
參墟
《漢語大詞典》:解鹽(解鹽)
山西 解池 出產的鹽。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五:“舊制 河南 、 河北 、 曹濮 以西、 秦 鳳 以東,皆食 解 鹽?!?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三·食鹽﹝集解﹞引 蘇頌 曰:“大鹽生 河東 池澤,粗于末鹽,即今 解 鹽也?!?/div>
分類:山西
《漢語大詞典》:汾晉(汾晉)
指 汾水 流域。亦特指 山西省 太原 地區(qū)。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司空王公思禮》:“千秋 汾 晉 間,事與云水白。” 金 元好問 《涌金亭示同游諸君》詩:“我從 汾 晉 來,山之面目腹背皆經過?!?明 梅鼎祚 《玉合記·悟真》:“寓身 汾 晉 之間,棲志 蓬 瑤 之上?!?/div>
《國語辭典》:綿上(綿上)  拼音:mián shàng
地名。春秋晉地,在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相傳介之推于該地因隱遁焚身而死,晉文公于是以綿上之田作為其祭田。
《國語辭典》:汾河  拼音:fén hé
河川名。源出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西南管涔山,西南流于運城市萬榮縣北注入黃河。
《國語辭典》:杏花村  拼音:xìng huā cūn
種有很多杏花的村莊。詞章中描寫春景時的常用詞。唐。杜牧 清明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div>
《國語辭典》:絳縣(絳縣)  拼音:jiàng xiàn
縣名。位于山西省南部,涑水北岸,新絳縣東南。漢為聞喜縣,后魏設置南絳縣,西魏時改為絳縣,唐移縣于今所在。清屬絳州直隸州,民國后直屬于山西省。農產以小麥、棉花為主。
《漢語大詞典》:孟門(孟門)
(1).古山名。在今 河南 輝縣 西。 春秋 時為 晉國 要隘。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齊侯 遂伐 晉 ,取 朝歌 ,為二隊,入 孟門 ,登 太行 。” 杜預 注:“ 孟門 , 晉 隘道?!?span id="mcocceo" class="book">《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殷紂 之國,左 孟門 ,右 太行 ?!?唐 長孫佐輔 《對鏡吟》:“開簾覽鏡悲難語,對面相看 孟門 阻?!?br />(2).古山名。在 陜西 宜川 東北、 山西 吉縣 西,綿亙 黃河 兩岸,又稱 龍門 上口。山海經·北山經:“ 孟門 之山,其上多蒼玉,多金;其下多黃堊,多涅石。” 郭璞 注引尸子:“ 龍門 未闢, 呂梁 未鑿, 河 出於 孟門 之上。”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 孟門 ,即 龍門 之上口也。實謂 黃河 之巨阨,兼 孟津 之名矣?!?/div>
《國語辭典》:蒲坂  拼音:pú bǎn
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永濟縣西蒲州。相傳虞舜在此建都,春秋時屬晉,戰(zhàn)國時屬魏,西漢改稱為「蒲反」,東漢復舊,隋煬帝大業(yè)初并入河東縣。地當黃河轉折東流處,有風陵渡隔河與潼關相望,為河東通往關中的要沖。也作「蒲阪」。
《漢語大詞典》:霍山
(1).在 山西省 霍縣 東南。周禮·夏官·職方氏:“ 河 內曰 冀州 ,其山鎮(zhèn)曰 霍山 ?!?鄭玄 注:“ 霍山 在 彘陽 。”按 彘陽 后漢 時改 永安縣 ,即今 山西省 霍縣 。
(2). 安徽 天柱山 的別名。在 安徽省 潛山縣 。 漢武帝 以 衡山 遼曠,移岳祠于 天柱山 ,以后俗人呼之為南岳,故又名 天柱山 為 霍山 。漢書·武帝紀“登 灊 天柱山 ” 唐 顏師古 注:“ 應劭 曰:‘灊音若潛,南岳 霍山 在 灊 , 灊 ,縣名,屬 廬江 ?!?文穎 曰:‘ 天柱山 在 灊縣 南,有祠?!?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禹江山水澤地所在:“ 霍山 為南岳,在 廬江 灊縣 西南, 天柱山 也?!?br />(3).在今 廣東省 龍川縣 東北。傳說 秦 時有 霍龍 避亂隱居于此,遇真人給他金液還生丹,功成仙去。后人因以霍名山。 宋 蘇軾 《江漲用過韻》:“已連漲海白,尚帶 霍山 緑?!?王文誥 輯注引 查慎行 曰:“《廣東舊志》:‘ 霍山 在 龍川縣 北一百里?!?/div>
《漢語大詞典》:山右
山的西側。特指 山西省 。因居 太行山 之右,故稱。 清 陸隴其 《答山西范彪西進士書》:“夙聞 山右 辛復元 先生之名,而未見其書。承乏 恒陽 ,幸與 山右 接壤,則又聞先生今之 辛復元 也。”《花月痕》第四回:“ 山右 尤畿疆屏蔽,西北膏腴?!?/div>
《國語辭典》:西曲  拼音:xī qǔ
1.屬樂府清商曲辭,起源于荊郢樊鄧一帶,其演唱形式做為尾聲的「送」與幫腔形式的「和」,與吳歌有別,故稱為「西曲」。如〈石城樂〉、〈烏夜啼〉等。
2.山西、陜西的地方小曲?!锻ㄋ拙帯Y絻?yōu)》:「今以山陜所唱的小曲曰西曲。與古絕殊,然亦因其方俗言之?!?br />3.西邊的角落。
4.泛指西洋音樂。
《漢語大詞典》:西曲歌
樂府《清商曲》的一部。大抵出于 荊 、 郢 、 樊 、 鄧 之間,故稱“西曲”。原為民歌,后被貴族采入樂府;也有少數(shù)是文人制作?,F(xiàn)存歌詞約一百四十首,大都描寫商賈的水上生涯和商婦的送別懷念之情。形式多為五言四句,語言自然真率。
《漢語大詞典》:大鹵(大鹵)
(1).古地名。在今 山西省 太原市 西南約二十五里。春秋·昭公元年:“ 晉 荀吳 帥師敗 狄 於 大鹵 ?!?杜預 注:“ 大鹵 , 太原 晉陽縣 ?!?br />(2).借指 并州 。 唐 劉禹錫 《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紀》:“始公參 大鹵 記室,以文雄於邊。”
(3).廣大的荒漠地區(qū)。舊唐書·張仲武傳:“ 雁門 之北,羌戎雜處,濈濈羣羊,茫茫大鹵?!?/div>
《國語辭典》:蒲城  拼音:pú chéng
地名。春秋晉邑,在今山西省隰縣。
分類:地名山西
《漢語大詞典》:汾曲
汾水 源出 山西省 寧武縣 管涔山 ,東南流經 太原市 至 新絳縣 而西折入 黃河 。其西折處謂 汾 曲。詩·魏風·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魏書·安同傳:“宜截 汾 曲為南北浮橋,乘西岸筑圍。西圍既固,賊至無所施其智力矣?!?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周書·武帝紀下》:“往者軍下 宜陽 ,釁由彼始;兵興 汾 曲,事非我先。”
《漢語大詞典》:參墟(參墟)
亦作“參虛”。 參星的分野。當今 山西 、 河南 一帶。左傳·昭公十五年:“ 唐叔 受之,以處參虛?!?杜預 注:“參虛,實沉之次, 晉 之分野?!?孔穎達 疏:“實沉之次, 晉 之分野,上繫參之虛域,故云參虛。” 漢 焦贛 《易林·泰之未濟》:“實沉參墟,以義討 尤 ?!?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隋書·高祖紀上》:“昔者明王設官胙土, 營丘 四履,得征五侯,參墟寵章,異其禮物。”舊唐書·忠義傳上·夏侯端:“參墟得歲,必有真人起于實沉之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