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景響
響和
噫噫
響犀
呀吁
措想
應挨
響答影隨
應弦飲羽
答應不迭
其它辭典
石鯨(應聲 )

人物簡介

維基
石鯨(1517年—?),字應聲,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人。山東鄉(xiāng)試第七名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會試第二十名,登第三甲第九十五名進士。官知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行取戶科給事中。三十年四月升本科右,九月升刑科左。
《漢語大詞典》:景響(景響)
亦作“ 景嚮 ”。亦作“ 景鄉(xiāng) ”。
(1).如影隨形,如響應聲。《楚辭·九章·悲回風》:“入景響而無應兮,聞省想而不可得?!?洪興祖 補注:“景,於境切,物之陰影也……或作‘嚮’,古字借用?!?span id="kjuijrc" class="book">《荀子·富國》:“三德誠乎上,則下應之如景嚮?!?span id="rkynvtr" class="book">《漢書·董仲舒?zhèn)?/a>》:“夫善惡相從,如景鄉(xiāng)之應形聲也?!?顏師古 注:“鄉(xiāng)讀曰‘響’?!?span id="mpqlmig" class="book">《新唐書·武平一傳》:“臣聞災不忘生,上見下應,信如景響?!?br />(2).影子與回響。比喻無根據的、傳聞的、不可捉摸或牽強附會的。 晉 向秀 《難〈養(yǎng)生論〉》:“此殆景響之論,可言而不可得?!?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詩瀋》:“援證確實,迥非傅會景嚮者比?!?/div>
《漢語大詞典》:響和(響和)
應聲相和。 漢 蔡邕 《郭有道碑文》:“望形表而影附,聆嘉聲而響和?!?/div>
《漢語大詞典》:噫噫
答應聲。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八:“噫噫,相答應聲?!?柳青 《銅墻鐵壁》第一章:“眾人噫噫啊啊承認著,卻無心聽 老葛 的話,只管歪起頭看飛機朝哪個方向過?!?/div>
分類:答應應聲
《漢語大詞典》:響犀(響犀)
犀牛角所制的棒槌,擊物能應聲回響。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俄遂進白玉方響,云本 吳元濟 所與也。光明皎潔,可照十數步,言其犀槌即響犀也。凡物有聲,乃響應其中焉?!?/div>
《漢語大詞典》:呀吁
集體勞動時的呼應聲。 唐 盧肇 《漢堤》詩:“疲癃鰥獨,奮有筋膂;呀吁來助,提筐負筥?!?/div>
《漢語大詞典》:措想
猶思索。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仙人島:“ 桓 諛而慰之曰:‘適有一言,請席中屬對焉:“王子身邊,無有一點不似玉?!薄娢创胂?, 緑云 應聲曰:‘黽翁頭上,再著半夕即成龜?!?/div>
分類:思索應聲
《漢語大詞典》:應挨
答應聲。《敦煌變文集·八相變》:“數次叫問,都沒譍挨,推筑再三,方始回答。”
分類:答應應聲
《國語辭典》:響答影隨(響答影隨)  拼音:xiǎng dá yǐng suí
形容報應的迅疾不爽。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一七。廣成先生序》:「由是論之,罪福報應猶響答影隨,不差毫末?!?/div>
《國語辭典》:應弦飲羽(應弦飲羽)  拼音:yìng xián yǐn yǔ
弓弦響處,鳥獸應聲命中,深及箭羽。唐?;矢γ丁锻踔拧罚骸干傺?,有群狐突出,焦頭爛額者,罝羅罥掛者,應弦飲羽者,凡獲狐大小百馀頭以歸?!?/div>
《國語辭典》:答應不迭(答應不迭)  拼音:dā yìng bù dié
應聲回答不止?!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一日因滴珠起得遲了些,公婆朝飯要緊,猝地答應不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