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近廟(近廟)
古時(shí)謂高祖以下祖先的宗廟。《孔子家語·廟制》:“天下有王,分地建國;設(shè)祖宗,乃為親疏貴賤多少之?dāng)?shù)。是故天子立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七。太祖近廟,皆月祭之。” 王肅 注:“近,謂高祖下親為近?!?/div>
《駢字類編》:八廟(八廟)
宋史禮志:元豐元年,詳定郊廟禮文所圖上八廟異宮之制,以始祖居中,分昭穆為左右,自北而南。水經(jīng)注:林邑小大廟,八層臺(tái)重榭,狀似佛剎。
《駢字類編》:下廟(下廟)
水經(jīng)注見上廟下。
《駢字類編》:廟灣(廟灣)
元史董搏霄傳:至正十六年,剿平北沙、廟灣、沙浦等砦。
《漢語大詞典》:廟院(廟院)
(1).指名門望族世有官祭的宗祠。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誤放:“ 鄭侍郎 薰 主文,誤謂 顏標(biāo) 乃 魯公 之后,時(shí) 徐 方未寧,志在激勸忠烈,即以 標(biāo) 為狀元。謝恩日從容問及廟院。 標(biāo) 寒畯也,未嘗有廟院。 薰 始大悟,塞默而已?!?br />(2).寺院。 唐 鄭谷 《同志顧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詩:“吟聒暮鶯歸廟院,睡消遲日寄僧家。”
《駢字類編》:廟楹(廟楹)
唐書高郢傳:昔魯莊公丹桓公廟楹而刻其桷,春秋書之。
《駢字類編》:廟圖(廟圖)
宋史食貨志:自崇寧以來,言利之臣,殆析秋毫。沿汴州縣刱增鎮(zhèn)柵,以牟稅利。官賣石炭,增二十馀場,而天下市易務(wù)炭皆官自賣。名品瑣碎,則有四腳鋪、床、榨磨、水磨、廟圖、淘沙金等錢,不得而盡記也。
《漢語大詞典》:廟堂碑(廟堂碑)
《孔子廟堂碑》。立于 唐 貞觀 初, 虞世南 撰并書,記述 唐 武德 九年封 孔子 二十三世孫 孔德倫 為“褒圣侯”及修葺 孔 廟等事,書法俊朗圓腴,內(nèi)剛外柔,為 唐 楷典范作品之一。不久碑隨廟毀。 武后 長安 三年重刻,相王 李旦 篆額,冠以“大周”二字, 大中 四年琢去,后佚。 宋 初 王彥超 重刻,今存 西安 碑林 ,俗稱“西廟堂碑”。 山東 城武 亦存一石, 元 刻,稱“東廟堂碑”。東瘦西肥,字亦互有出入。參閱《金石粹編》卷四一。
《漢語大詞典》:廟頌(廟頌)
贊頌天子功德的宗廟樂歌。后漢書·傅毅傳:“ 毅 追美 孝明皇帝 功德最盛,而廟頌未立,乃依《清廟》《顯宗頌》十篇奏之?!?/div>
《漢語大詞典》:廟戶(廟戶)
監(jiān)守太廟的民戶。元史·祭祀志六:“明年,祭器、樂器俱備,以醫(yī)籍百四十有八戶充廟戶、禮樂生。” 明 沈榜 《宛署雜記·經(jīng)費(fèi)下》:“膳夫二名,廟戶三名,俱見均徭下。”
《漢語大詞典》:湘妃廟(湘妃廟)
即 湘山祠 。 唐 白居易 《畫竹歌》:“東叢八莖疎且寒,憶曾 湘妃廟 里雨中看。” 宋 孫光憲 《河瀆神》詞之二:“江上草芊芊,春晚 湘妃廟 前?!眳⒁姟?湘山祠 ”。
《漢語大詞典》:湘山祠
供奉 湘水 神的廟宇。在 洞庭湖 君山 上。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始皇 ﹞浮 江 ,至 湘山祠 。逢大風(fēng),幾不得渡?!?/div>
《國語辭典》:學(xué)廟(學(xué)廟)  拼音:xué miào
舊時(shí)設(shè)在學(xué)校里的孔子廟。
《駢字類編》:中廟(中廟)
水經(jīng)注見上廟下。
《漢語大詞典》:廟策(廟策)
指朝廷的謀略。后漢書·班勇傳:“ 李明皇帝 深惟廟策,乃命虎臣,出征西域?!?唐 徐彥伯 《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yīng)制》:“ 羌 庭遙筑館,廟策重和親?!?/div>
分類:朝廷謀略
《駢字類編》:廟列(廟列)
唐 李商隱 登霍山驛樓 廟列前峰迥,樓開四望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