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俘廟(俘廟)
古代一種禮儀。作戰(zhàn)勝利后在太廟獻俘告成。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二:“ 太祖 遣學士 李瀚 就問俘廟之儀,庶同參酌?!?/div>
《漢語大詞典》:二王廟(二王廟)
又稱二郎廟。在 四川省 灌縣 城西北 玉壘關 側 岷江 東岸,背山面江。廟前即 都江堰 。傳為紀念 秦 蜀 郡守 李冰 及其子 二郎 修建 都江堰 的功績而建。
《國語辭典》:火燒祆廟(火燒祆廟)  拼音:huǒ shāo xiān miào
蜀公主乳母之子因思念公主而成疾,公主假幸祆廟之名,前去探視,時子沉睡,公主遺玉環(huán)而去,待子醒而見之,怨氣成火而廟焚的故事。見《淵鑒類函。卷五八。公主三》。后多用以比喻感情受挫或好事多磨。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我今夜著他個火燒祆廟,水淹斷了藍橋?!?/div>
《漢語大詞典》:過了廟不下雨(過了廟不下雨)
喻目的達到后即將幫助達到目的者忘掉。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差人道:‘你這呆孩子,只曉得吃酒吃飯,要同女人睡覺。放著這樣一注大財不會發(fā),豈不是如入寶山空手回?’ 宦成 道:‘老爹指教便是?!钊说溃骸抑更c你,你卻不要過了廟不下雨?!?/div>
《漢語大詞典》:灌廟(灌廟)
聚群廟之主于太廟。大戴禮記·千乘:“千乘之國,受命於天子,通其四疆,教其書社,循其灌廟?!?王聘珍 解詁:“循,順也。灌,聚也。順其昭穆,聚羣廟之主於太廟,而行大祭之禮?!?/div>
分類:太廟解詁
《漢語大詞典》:不遷之廟(不遷之廟)
古代不遷入祧廟合祭而單獨進行祭祀的帝王家廟。 唐 元稹 《遷廟議狀》:“若以為后代有功有德者,盡為不遷之廟,則 成 康 措刑, 宣王 中興, 平王 東周 之始王,并無不祧之説,豈非有功有德者哉?”參見“ 不祧 ”。
《國語辭典》:不祧  拼音:bù tiāo
一種古代廟制。古時要把世次過遠的祖先神主,陸續(xù)遷于太祖廟合祭,稱為「祧」,只有創(chuàng)業(yè)的始祖是永不遷移的,稱為「不祧」。后比喻永久不廢之意?!端问?。卷一○六。禮志九》:「今太祖受命開基,太宗纘承大寶,則百世不祧之廟矣?!?/div>
《分類字錦》:朝廟樂歌(朝廟樂歌)
朱子詩傳序:若夫雅頌之篇,則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廟樂歌之詞,其語和而莊,其義寬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為萬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分類:
《分類字錦》:白鳩集廟(白鳩集廟)
宋書符瑞志:晉武帝太始八年五月甲辰,白鳩二集太廟南門,議郎董胄獲以獻。
分類:諸瑞
《漢語大詞典》:大水沖了龍王廟(大水沖了龍王廟)
比喻自己人之間發(fā)生了誤會。龍王在傳說中司雨水,故云。兒女英雄傳第七回:“你瞧,‘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得一家人’咧!”
《分類字錦》:登歌清廟(登歌清廟)
禮記:反,登歌清廟。鄭注:反謂獻群老畢,皆升就席也。反就席,乃席工于西階上,歌清廟以樂之。
分類:養(yǎng)老
《分類字錦》:親漁薦廟(親漁薦廟)
魏書太祖紀:天興四年三月,帝親漁,薦于寢廟。
分類:宗廟
《分類字錦》:清廟雅聲(清廟雅聲)
陸暢 夜到泗州酬崔使君詩 徐城洪盡到淮頭,月里山河見泗州。聞道泗濱清廟磬,雅聲今在謝家樓。
分類:
《漢語大詞典》:娘娘廟(娘娘廟)
俗謂送子女神之廟。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你瞧瞧他那臉蛋子,有紅似白兒的,不像那娘娘廟里的小娃娃子么?” 老舍 《駱駝祥子》十九:“﹝ 虎妞 ﹞到娘娘廟,她求了個神方:一點香灰之外,還有兩三味草藥?!?/div>
分類:子女女神
《國語辭典》:跑了和尚跑不了廟(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拼音: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iǎo miào
(諺語)比喻無論如何逃避某件事物,終究還是逃脫不了。參見「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條。如:「他雖然潛逃出國,但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我們只要盯住他家,總有一天會逮到他?!?/div>
《漢語大詞典》:皮場廟(皮場廟)
廟名。在 杭州 吳山 看江亭 附近。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南山城內勝跡:“ 惠應廟 ,俗呼 皮場廟 。相傳有神 張森 , 相州 湯陰 人。縣故有 皮場鎮(zhèn) ,萃 河北 皮鞹,蒸潰產蝎,螫人輒死。神時為場庫吏,素謹事 神農氏 ,禱神殺蝎,鎮(zhèn)民德之,遂立祠,凡疹疾瘡瘍,有禱輒應…… 宋 時建廟於 汴京 顯仁坊 。 建炎 南渡,有 商立 者,攜神像至 杭州 ,舍於 吳山 看江亭 ,因以為廟,額曰‘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