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堂老  拼音:táng lǎo
1.唐代宰相彼此間的尊稱。
2.稱謂。指母親。
《漢語大詞典》:明本
(1).明白所為之事之“本”,如為什么要這樣做,達到什么效果等。管子·幼官:“執(zhí)務明本,則士不偷?!?尹知章 注:“明所為之本?!?br />(2). 明 代的刻本。詳“ 明版 ”。
《漢語大詞典》:明版
指 明 代所刻的書。精刻的 明 版可與 宋 版媲美,但一般 明 代刻本訛漏頗多,書坊所刻尤甚。 魯迅 《且介亭雜文·買〈小學大全〉記》:“線裝書真是買不起了。 乾隆 時候的刻本的價錢,幾乎等于那時的 宋 本。 明 版小說,是五四運動以后飛漲的?!?唐弢 《晦庵書話·翰墨緣》:“現在和別本對照,才知前者是抽去了序文的 元 刻,后者不過是經過剜補的 明 版?!眳㈤?葉德輝 《書林清話》卷七。
分類:媲美
《國語辭典》:宮坊(宮坊)  拼音:gōng fāng
1.青宮及春坊的合稱。《南史。卷六○。徐勉傳》:「累遷洗馬,中舍人,猶管書記,出入宮坊者歷稔?!?br />2.稱宮中。元。乃賢 題張萱美人織錦圖為慈溪蔡元起賦詩:「織錦秦川窈窕娘,新翻花樣學宮坊。」
《國語辭典》:不罰(不罰)  拼音:bù fá
指行為人所為之行為已經符合犯罪構成要件,但因特殊情由而不加處罰。如因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難,阻卻其行為之違法性或因行為人欠缺責任能力而不罰。
《國語辭典》:來頭(來頭)  拼音:lái tou
1.來歷、原由。如:「他這些話是有來頭的,是沖著咱們說的?!埂段饔斡洝返诙换兀骸讣热绱苏f,也是個有來頭的,我這敝處,卻無賣眼藥的?!?br />2.情勢?!都t樓夢》第一○五回:「眾人看見來頭不好,也有躲進里面屋里的,也有垂手侍立的。」
3.趣味。如:「這種游戲還有什么來頭?」
《漢語大詞典》:徒處(徒處)
謂無所為。晏子春秋·問下二十:“及夫大賢,則徒處與有事無擇也,隨時宜者也?!?span id="pza9l9n" class="book">《戰(zhàn)國策·秦策一》:“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zhàn)續(xù)之?!?鮑彪 注:“徒,猶空也。言無所為?!?/div>
分類:所為
《漢語大詞典》:串瓦
出入瓦舍。 宋 元 時稱妓院、茶樓、酒肆等場所為“瓦舍”。 元 周德清 《天凈沙·嘲歌者茶茶》曲:“根窠生長靈芽,旗槍搠立煙花。不許 馮魁 串瓦,休抬高價。小舟來販 茶茶 ?!?明 沈璟 《義俠記·設伏》:“積祖富豪家,好酒又貪花。終日游坊并串瓦,帽兒整得光光乍?!?/div>
《漢語大詞典》:寧業(yè)(寧業(yè))
安心從事其所為之業(yè)。晉書·馮跋載記:“今疆無虞,百姓寧業(yè),而田畝荒穢,有司不隨時督察,欲令家給人足,不亦難乎!”
《國語辭典》:屋下架屋  拼音:wū xià jià wū
在房屋之下架設房屋。本指晉代庾闡作〈揚都賦〉,邈絕當時,人人競寫,都下紙貴。謝安言此是「屋下架屋」,事事擬學,而不免狹隘。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后比喻重復模仿,無所創(chuàng)新。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九。山谷下》:「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傳不朽。若體規(guī)畫圓,準方作矩,終為人之臣仆。古人譏屋下架屋,信然?!挂啾扔髦貜屠圪?。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效,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挂沧鳌肝菹律w屋」、「屋上架屋」。
《國語辭典》:攪來攪去(攪來攪去)  拼音:gǎo lái gǎo qù
胡亂行事,讓人不明所為?!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六:「只見老師父與小師父,攪來攪去了兩夜,后來不見了?!?/div>
《國語辭典》:言論免責權(言論免責權)  拼音:yán lùn miǎn zé quán
所為言論可免受責備、處罰的權利。我國憲法上規(guī)定,中央民代在開會時所為的言論及表決,對會外可不負責任。即不因會內的言論與表決,而負民事上的損害賠償責任、受刑事上的處罰或受公務員懲戒責任。立法委員、監(jiān)察委員等享有此權。
《國語辭典》:不完全給付(不完全給付)  拼音:bù wán quán jǐ fù
債務人不依債之本旨所為之給付。
《漢語大詞典》:走馬斗雞(走馬鬭雞)
騎馬馳逐或斗雞以博勝負。古代多為輕薄少年所為。語本 三國 魏 曹植 《名都篇》:“鬭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唐 崔顥 《代閨人答輕薄少年》詩:“花間陌上春將晚,走馬鬭雞猶未返。” 宋 司馬光 《二十六日作真率會口號成詩》:“走馬鬭雞非我事,紵衣絲髮且相暉。”
《國語辭典》:警察權(警察權)  拼音:jǐng chá quán
警察機關依法所為的命令、禁止與強制等權力。國家制訂特別法令,賦予警察必要時可對人民施以強制執(zhí)行,以維持社會秩序,保障國家安全。
《國語辭典》:盥洗室  拼音:guàn xǐ shì
1.洗臉、洗手的房間。如:「他一回來便到盥洗室沖洗一番?!?br />2.今亦稱廁所為「盥洗室」。如:「盥洗室應講求衛(wèi)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