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搬運(搬運)  拼音:bān yùn
把東西移動或運送到別處?!度龂萘x》第三二回:「方今糧草不接,搬運勞苦。」《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孫解官便起來催促騾夫、腳子搬運銀鞘,打發(fā)房錢上路。」
《國語辭典》:五鬼搬運法(五鬼搬運法)  拼音:wǔ guǐ bān yùn fǎ
傳說術士以邪道役使狐鬼運難運的物品。
《國語辭典》:搬運作用(搬運作用)  拼音:bān yùn zuò yòng
巖石經風化后的巖屑、泥土,因風力、水力和重力等的影響,自某地方移至另一地方,稱為「搬運作用」。
《漢語大詞典》:般運(般運)
搬運。 唐 元稹 《為河南府百姓訴車狀》:“右件草,準元敕令於 河 次收貯,待 河 開般運,送至行營?!?span id="drpojtc"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十年》:“ 俊 命諸漕備十日糧,諸漕以水路止于 廬州 ,陸路無夫般運,遂給軍士錢人一千,使之附帶?!?/div>
分類:搬運
《漢語大詞典》:津般
搬運。 宋 司馬光 《乞罷保甲招置長名弓手札子》:“償所支賞錢外,其不足之數(shù),令捕盜人等均攤,限壹月催足津般……若路遠難以津般,則各於本州官錢內關牒折兌?!?宋 蘇軾 《奏淮南閉糴狀》之一:“問得船車客旅等,稱説是 淮南 官場收糴,出立賞錢,不得津般粳米過 淮南 界?!?/div>
分類:搬運
《漢語大詞典》:般擔(般擔)
猶搬運。 宋 歐陽修 《乞罷刈白草札子》:“聞得本處白草,差百姓公人般擔,至今尚未了?!?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外諸司:“不許雇人般擔,并要親自肩來,祖宗之法也?!?/div>
分類:搬運
《國語辭典》:盤剝(盤剝)  拼音:pán bō
1.輾轉剝削。如:「盤剝取利」、「盤剝無度」。
2.搬運裝卸貨品。《六部成語注解。戶部》:「盤剝:將大船重載之米取出分載于小船之上。」
《漢語大詞典》:盤壩(盤壩)
運輸;搬運。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海運利漕:“自 上海 搭載海船,由 定海 洋面駛入 寧波 ,可以省盤壩之煩,避大關之稅。”參見“盤剝”。
分類:運輸搬運
《國語辭典》:盤剝(盤剝)  拼音:pán bō
1.輾轉剝削。如:「盤剝取利」、「盤剝無度」。
2.搬運裝卸貨品。《六部成語注解。戶部》:「盤剝:將大船重載之米取出分載于小船之上?!?/div>
《漢語大詞典》:盤撥(盤撥)
搬運。 明 張居正 《答河道潘印川書》:“先選舟數(shù)隻,停泊壩外,以待盤撥可也。”明史·食貨志三:“船至 張家灣 ,又僱車盤撥,多稱貸以濟用,此往來之苦也?!?/div>
分類:搬運
《漢語大詞典》:盤駁(盤駁)
(1).高峻貌。 清 袁枚 續(xù)新齊諧·陰陽山:“匍匐而升,危崖盤駁,驚奇怪異,氣色昏黯?!?br />(2).搬運。鏡花緣第六一回:“因近時茶葉每每有假,故不惜重費,於各處購求佳種,如 巴川 峽山大樹,亦必費力盤駁而來。”
(3).查問;辯駁。紅樓夢第七三回:“如今若溫習這個,又恐明日盤究那個;若溫習那個,又恐盤駁這個。”《何典》第五回:“他嘴頭子又來得,左話左轉,右話右轉……憑你老奸巨猾,能言舌辯的囚犯,也盤駁不過。”
《漢語大詞典》:盤博(盤博)
搬運。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下:“﹝ 新灘 ﹞石亂水洶,瞬息覆溺,上下欲脫免者,必盤博陸行,以虛舟過之?!?/div>
分類:搬運
《國語辭典》:盤運(盤運)  拼音:pán yùn
搬運。如:「倉庫的貨需要更多的人手來盤運。」
分類:搬運
《漢語大詞典》:獨運(獨運)
(1).單獨一人搬運。管子·八觀:“大木不可獨伐也,大木不可獨舉也,大木不可獨運也,大木不可加之薄墻之上。”
(2).獨立運行;獨自運行。 晉 袁宏 后漢紀·章帝紀上論:“夫剛健獨運,乾之德也;柔和順從,坤之性也?!?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然而日月又當石也?石既牢密,烏兔焉容?石在氣中,豈能獨運?”
(3).謂帝王獨自運用(威權、謀略)。宋書·恩幸傳序:“ 孝建 、 泰始 ,主成獨運,官置百司,權不外假。” 明 唐順之 《請皇太子受朝疏》:“伏惟陛下圣謨獨運,深惟宗社根本之重,早正東宮儲二之位,以繫宇內之心者,貳載于茲矣。”
(4).謂獨自籌劃。 唐 韓愈 《送汴州監(jiān)軍俱文珍序》:“﹝ 俱公 ﹞遇變出奇,先事獨運,偃息談笑,危疑以平?!?/div>
《國語辭典》:推挽  拼音:tuī wǎn
引進、薦舉。參見「推挽」條。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窮裔。」
《國語辭典》:推挽(推輓)  拼音:tuī wǎn
由后推進或由前牽引。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衛(wèi)君必入,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無入得乎?」后人遂用以比喻引進、薦舉。也作「推挽」。
《國語辭典》:腳力(腳力)  拼音:jiǎo lì
1.傳遞文書、搬運貨物、行李的人或牲口。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五。怪術》:「元和末,鹽城腳力張儼遞牒入京?!埂缎咽篮阊浴>矶?。三孝廉讓產立高名》:「不用官府車輛,自己雇了腳力登車。」
2.步行的能耐。宋。蘇軾 登玲瓏山詩:「腳力盡時山更好,莫將有限趁無窮?!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1372' target='_blank'>范成大 寒食郊行書事詩二首之二:「賞心添腳力,呼渡過溪東?!?br />3.根基、根底。《朱子語類。卷七。小學》:「如二十歲覺悟,便從二十歲立定腳力做去?!?br />4.腳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