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秋深
深秋。指晚秋時節(jié)。 南朝 陳 陳叔齊 《籟紀(jì)》:“擣衣者,秋深治衣之聲也。” 唐 劉長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樓》詩:“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 唐 李紳 《重別西湖》詩:“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div>
《漢語大詞典》:寒花
亦作“ 寒華 ”。 寒冷時節(jié)開放的花。多指菊花。 晉 張協(xié) 《雜詩》:“寒花發(fā)黃采,秋草含緑滋?!?晉 陶潛 《九日閑居》:“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唐 李頎 《送李回》詩:“千巖曙雪旌門上,十月寒花輦路中?!?明 湯潛 《衲子道明云瀆川陶古石家菊甚好兒子中偕看有詩二首子亦興發(fā)詩以招之》:“蘿門何處通幽曲,背指寒花屋后栽。”
《國語辭典》:歷數(shù)(曆數(shù))  拼音:lì shù
1.天運、氣數(shù)?!段倪x。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昔炎精幽昧,歷數(shù)將終。」也作「歷數(shù)」。
2.歷法?!缎绿茣>硪痪啪?。儒學(xué)傳中。馬懷素傳》:「博學(xué),尤通氏族、歷數(shù)、醫(yī)方。」《警世通言。卷四○。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有一人姓王名朔,亦善通五行歷數(shù)之書。」也作「歷數(shù)」。
《國語辭典》:歷數(shù)(歷數(shù))  拼音:lì shù
1.天道、天運,指星象運行的軌道及周期。古人以此觀盛衰興亡的氣數(shù)?!稌?jīng)。大禹謨》:「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歷數(shù)在汝躬,汝終陟元后?!挂沧鳌笟v數(shù)」。
2.歷法?!稌?jīng)。洪范》:「五曰歷數(shù)?!固啤?追f達(dá)。正義:「算日月行道所歷,計氣朔早晚之?dāng)?shù),所以為一歲之歷。」也作「歷數(shù)」。
《國語辭典》:寒色  拼音:hán sè
1.嚴(yán)厲的臉色。如:「面有寒色」。
2.清寒的景象。唐。李頎〈望秦川〉詩:「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乖jP(guān)漢卿《救風(fēng)塵》第一折:「冬月間著炭火煨,哪愁他寒色透重衣。」
3.會令人產(chǎn)生收縮、寒冷等感覺的色彩。如藍(lán)、紫、青等色。
《國語辭典》:殘暑(殘暑)  拼音:cán shǔ
1.尚未散盡的暑氣。唐。白居易曲江早秋〉詩:「早涼晴后至,殘暑暝來散。」宋。陸游〈風(fēng)雨〉詩:「殘暑時嘗盡,清風(fēng)勢自回。」
2.暮夏。唐。白居易 秋涼閒臥詩:「殘暑晝猶長,早涼秋尚嫩。」宋。范成大 西樓秋晚詩:「殘暑已隨梁燕去,小春應(yīng)為海棠來?!?/div>
《國語辭典》:上巳  拼音:shàng sì
漢以前定農(nóng)歷的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有修禊之俗,臨水洗濯,以滌除不祥。魏晉以后,則改在農(nóng)歷的三月三日?!独m(xù)漢書志。第四。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于晉時。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亦是此意?!?/div>
《國語辭典》:時政(時政)  拼音:shí zhèng
1.因時施政的原則。《左傳。文公六年》:「不告閏朔,棄時政也?!?br />2.當(dāng)時的政令。《后漢書。卷四七。班超等傳。論曰》:「時政平則文德用,而武略之士無所奮其力能?!?/div>
《漢語大詞典》:芳時(芳時)
良辰;花開時節(jié)。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游役去芳時,歸來屢徂諐?!?宋 歐陽修 《減字木蘭花》詞:“愛惜芳時,莫待無花空折枝?!?明 劉基 《感遇》詩之二:“芳時良可惜,此物何足數(shù)?!?瞿秋白 《赤都心史》八:“芳時易過,駒隙年光?!?/div>
《國語辭典》:節(jié)用(節(jié)用)  拼音:jié yòng
1.節(jié)減用度?!墩撜Z。學(xué)而》:「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2.《墨子》的篇名,分上、中、下篇,今缺下篇。
《國語辭典》:履霜  拼音:lǚ shuāng
腳踩在霜上。比喻在事態(tài)的開始階段,持戒慎警惕的態(tài)度。參見「履霜堅冰」條。《宋書。卷四三。檀道濟(jì)傳》:「曾不感佩殊遇,思答萬分,乃空懷疑貳,履霜日久?!埂缎绿茣?。卷三。高宗本紀(jì)。贊曰》:「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div>
《國語辭典》:履霜堅冰(履霜堅冰)  拼音:lǚ shuāng jiān bīng
腳踩在霜上,即可知嚴(yán)寒冰凍的季節(jié)即將到臨。語出《易經(jīng)。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购蟊扔鲝氖挛锏尼缯卓煽闯鏊鼘戆l(fā)展的結(jié)果或逐漸擴(kuò)大、嚴(yán)重。唐。王義方 請重勘李義府致死畢正義奏:「臣恐履霜堅冰,積小成大,請乞重勘?!挂沧鳌嘎乃洹埂ⅰ嘎乃?。
《漢語大詞典》:履霜操
古樂府琴曲名。 漢 蔡邕 《琴操·履霜操》:“《履霜操》者, 尹吉甫 之子 伯奇 所作也。”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一·〈履霜操〉題解:“ 伯奇 無罪,為后母讒而見逐,乃集芰荷以為衣,採楟花以為食,晨朝履霜,自傷見放,於是援琴鼓之而作此操。曲終,投河而死?!?唐 韓愈 有《履霜操》詩。
分類:樂府琴曲
《漢語大詞典》:時物(時物)
(1).指一定時間內(nèi)的事物。易·繫辭下:“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 韓康伯 注:“物,事也?!?br />(2).應(yīng)時的作物。后漢書·章帝紀(jì):“宜助萌陽,以育時物?!?br />(3).應(yīng)時的食物。三國志·吳志·孫晧傳“司空 孟仁 卒”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 孟仁 ﹞每得時物,來以寄母?!?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是月巷陌雜賣:“是月時物,巷陌路口,橋門市井,皆賣大小米水飯、炙肉?!?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七:“ 樂氏 至孝,凡遇時物,必遣女踰嶺餽其姑?!?br />(4).時節(jié)景物。 唐 杜甫 《故著作郎貶臺州司戶滎陽鄭公虔》詩:“操紙終夕酣,時物集遐想。” 清 譚獻(xiàn) 《〈唐詩錄〉序》:“攬時物之遷變,感家室之仳別?!?/div>
《國語辭典》:素節(jié)(素節(jié))  拼音:sù jié
1.秋節(jié)?!段倪x。張協(xié)。七命》:「若乃白商素節(jié),月既授衣,天凝地閉風(fēng)厲霜飛。」
2.堅貞的節(jié)操。唐。喬知之羸駿篇〉:「丹心素節(jié)本無求,長鳴向君君不留。」
《漢語大詞典》:窮天(窮天)
(1).謂季冬時節(jié)。文選·顏延之〈北使洛〉詩:“陰風(fēng)振涼野,飛雪瞀窮天。” 李善 注:“窮天,謂季冬之日月窮盡也?!?br />(2).終天;畢生。 唐 韓愈 《潮州刺史謝上表》:“懷痛窮天,死不閉目。” 宋 曾鞏 《雜詩》之三:“窮天破大惑,更覺功業(yè)久?!?br />(3).高入天際。 南朝 宋 鮑照 《凌煙樓銘》序:“重樹窮天,通原盡目?!?元 倪瓚 《垂虹亭》詩:“飛云忽入戶,去鳥欲窮天?!?/div>
《漢語大詞典》:陽節(jié)(陽節(jié))
(1).指輕疾猛厲、剛勁顯露的氣勢。國語·越語下:“剛彊以御,陽節(jié)不盡,不死其野……盡其陽節(jié)、盈吾陰節(jié)而奪之。宜為人客,剛彊而力疾;陽節(jié)不盡,輕而不可取?!?韋昭 注:“彼陽勢已盡而吾陰節(jié)盛滿,則能奪之。先動為客,於時宜為人客,剛彊力疾,陽數(shù)未盡,雖輕易人猶不可得取也?!?br />(2).陽數(shù)。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一:“陰節(jié)不盡,陽節(jié)不興,故傾否開泰之大人,以極剝?yōu)闃O復(fù)?!?br />(3).陽春時節(jié)。 唐 張九齡 《巡屬縣道中作》詩:“矧逢陽節(jié)獻(xiàn),默聽時禽鳴?!?/div>
《國語辭典》:農(nóng)時(農(nóng)時)  拼音:nóng shí
適合從事農(nóng)作物耕種、收穫等農(nóng)務(wù)的時節(jié)?!睹献?。梁惠王上》:「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