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陵歷(陵歷)
謂星辰超越本來軌道而進(jìn)入他星軌道,常指日月蝕現(xiàn)象。漢書·天文志:“及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歷鬭食,彗孛飛流,日月薄食。” 宋 王安石 《原過》:“天有過乎?有之,陵歷鬭蝕是也?!?/div>
《漢語大詞典》:辰序
星辰運(yùn)行的次序。管子·宙合:“半星辰序,各有其司,故曰天不一時(shí)。” 尹知章 注:“半星辰序,言其星辰晝隱夜出常見半,至於次序,有司以為法也。”
《漢語大詞典》:炎躔
南方星辰運(yùn)行的度次。 清 查慎行 《謁南海神廟》詩:“ 祝融 分位當(dāng)炎躔,紫霞紅浪上下兩摩盪,中有萬點(diǎn)風(fēng)檣竿?!?/div>
《漢語大詞典》:辰斗
星辰,星斗。梁書·侯景傳:“蓋懸象在天,四時(shí)取則於辰斗;羣生育地,萬物仰照於大明。”
分類:星辰星斗
《漢語大詞典》:恒文(恆文)
亦作“恒文”。 指星辰。文選·班固〈典引〉:“懸象闇而恒文乖,彝倫斁而舊章缺。” 呂向 注:“日月暗昧,星辰乖錯(cuò)?!?/div>
分類:星辰
《漢語大詞典》:幽禜
祭名。古代設(shè)壇祈祭星辰之稱。禮記·祭法:“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壇,祭四方也?!?鄭玄 注:“宗皆當(dāng)為禜字之誤也。幽禜,亦謂星壇也。星以昏始見。禜之言營也。” 孔穎達(dá) 疏:“幽,闇也。宗當(dāng)為禜。禜,壇域也。星至夜而出,故曰幽也。為營域而祭之,故曰幽禜也?!?span id="tyvjwxx" class="book">《孔叢子·論書》:“幽禜所以祭星也,雩禜所以祭水旱也?!?明 李東陽 《郊?jí)肢I(xiàn)再得星辰》詩:“制傳幽禜從周禮,歌罷重輝協(xié) 漢 祥。”
《漢語大詞典》:避次
謂星辰運(yùn)行不在原處的躔次上。 宋 葛長庚 《沁園春·送王侍郎帥三山》詞:“昨履聲漸近,星辰避次,竹符重剖,湖海生光?!?/div>
《漢語大詞典》:形想
古代迷信,以日月光照、星辰云氣的形象和色彩以附會(huì)人事,辨吉兇。周禮·春官·眡祲“眡祲掌十煇之灋……十曰想” 漢 鄭玄 注:“想,雜氣有似,可形想?!?賈公彥 疏:“以其云氣雜,有所相似,故可形想?!?span id="oppzjda" class="book">《隋書·天文志下》:“周禮眡祲氏掌十煇之法,以觀妖祥,辨吉兇……十曰想,謂氣五色,有形想也:青饑,赤兵,白喪,黑憂,黃熟?;蛟唬?,思也,赤氣為人獸之形,可思而知其吉兇?!?/div>
《漢語大詞典》:光緯(光緯)
指日、月、星辰。 南朝 梁 江淹 《蕭驃騎讓封第三表》:“莫不下協(xié)河岳,上踵光緯?!?/div>
分類:星辰
《漢語大詞典》:廿八躔
指躔次在黃道赤道附近一周天的二十八宿等星辰。 清 趙翼 《蘇州玄妙觀登三層樓》詩:“眼廓三千界,胸羅廿八躔?!?/div>
《國語辭典》:占星術(shù)(占星術(shù))  拼音:zhān xīng shù
以觀察星辰的運(yùn)行、位置、顏色、亮度、芒角,以及星辰間相互關(guān)系,以推測人事變化的一種方術(shù)。
《國語辭典》:物換星移(物換星移)  拼音:wù huàn xīng yí
事物變改,星辰移動(dòng)。比喻時(shí)序景物的變遷,世事的更替。唐。王勃 滕王閣詩:「閒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乖?。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剛及一載,為聞百鳥鳴春,思?xì)w故里,早已物換星移,過了一百多歲?!挂沧鳌感且莆飺Q」。
《國語辭典》:星月交輝(星月交輝)  拼音:xīng yuè jiāo huī
星辰與月亮的光芒相互輝映?!度龂萘x》第六九回:「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霽,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競放花燈?!?/div>
《漢語大詞典》:貴星(貴星)
預(yù)兆主人發(fā)跡變泰的星辰。 明 無名氏 《白兔記·祭賽》:“目下有個(gè)貴星,落在莊上來,老員外請(qǐng)后殿散福?!?明 無名氏 《女真觀》第四折:“我命里有貴星,主照師尼運(yùn)?!?/div>
《漢語大詞典》:沖辰(衝辰)
相對(duì)相沖的星辰。《淮南子·天文訓(xùn)》:“凡用太陰,左前刑,右背德,擊鉤陳之衝辰,以戰(zhàn)必勝,以攻必剋?!?/div>
分類: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