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指樹日
李樹周柱史
指樹曰
相關(guān)人物老子
《神仙傳》卷一〈老子〉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陽。……或云,老子之母,適至李樹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樹曰:「以此為我姓。」
例句
歲歲相傳指樹日,翩翩來伴慶云翔。
李樹影籠周柱史,昴星光照漢酂侯。
《漢書》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列傳·龔勝、龔舍〉~308~
后歲馀,丞相王嘉上書薦故廷尉梁相等,尚書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國罔上,不道?!瓜聦④娭谐咦h,左將軍公孫祿、司隸鮑宣、光祿大夫孔光等十四人皆以為嘉應迷國不道法。勝獨書議曰:「嘉資性邪僻,所舉多貪殘吏。位列三公,陰陽不和,諸事并廢,咎皆繇嘉,迷國不疑,今舉相等,過微薄?!谷漳鹤h者罷。明旦復會,左將軍祿問勝:「君議亡所據(jù),今奏當上,宜何從?」勝曰:「將軍以勝議不可者,通劾之?!共┦肯暮畛R妱賾摬缓停鹬羷偾爸^曰:「宜如奏所言?!箘僖允滞瞥T唬骸溉?!」
《孟子注疏》卷一上〈梁惠王章句上〉~9~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論語·學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國魏·何晏《集解》:「馬曰:子者,男子之通稱,謂孔子也?!?/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