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性質(zhì)(性質(zhì))  拼音:xìng zhí
稟性氣質(zhì)。元。白樸《東墻記》第一折:「生得一個女孩兒,喚做秀英,年長一十九歲,生的性質(zhì)沉重?!埂段拿餍∈贰返谌呋兀骸肝覀冎袊说男再|(zhì),只要自己有好處,那里有工夫管世界上的事呢?」
《國語辭典》:變相(變相)  拼音:biàn xiàng
1.本質(zhì)沒變而外在形式或方法改變。如:「變相加價」、「變相剝削」。
2.經(jīng)過變化后,產(chǎn)生的許多不同的相貌、型式?!独蠚堄斡洝返谝灰换兀骸赣忠蜻@感動力所及之處與那本地的應(yīng)動力相交,生出種種變相,莫可紀(jì)述,所以各宗教家的書總不及儒家的易經(jīng)為最精妙?!?br />3.將佛經(jīng)描述的故事,圖繪成畫,以便傳播佛法。變相曾流行于古印度及中國六朝、隋、唐之際?!段鍩魰?。卷一。弘忍大滿禪師》:「其壁本欲令處士盧珍繪楞伽變相,及見題偈在壁,遂止不畫,各令念誦?!?/div>
《漢語大詞典》:玉相
謂純美如玉的本質(zhì)。語出詩·大雅·棫樸:“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毛 傳:“相,質(zhì)也?!?晉 張華 《祖道趙王應(yīng)詔詩》:“稟姿自然,金質(zhì)玉相?!?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賦》:“我筠心而松性,君金采而玉相?!?/div>
《國語辭典》:根性  拼音:gēn xìng
1.人的本質(zhì)。如:「他根性善良?!?br />2.佛教用語。指人性中有生善惡作業(yè)的力量。唐。王維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詩:「了觀四大因,根性何所有?!?/div>
《漢語大詞典》:抱素
保持淳樸的本質(zhì)。《漢書·禮樂志》:“易亂除邪,革正異俗,兆民反本,抱素懷樸?!?宋 沈作喆 寓簡卷九:“ 唐 李嗣真 論 右軍 書……《逍遙篇》《孤鴈賦》,跡遠(yuǎn)趣高,有拔俗抱素之像。”
《漢語大詞典》:識微(識微)
易·繫辭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物之望?!焙笠浴白R微”指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本質(zhì)和發(fā)展趨向。 漢 劉向 說苑·雜言:“故 箕子 棄國而佯狂, 范蠡 去 越 而易名, 智過 去君弟而更姓,皆見遠(yuǎn)識微而仁,能去富勢以避萌生之禍者也?!?明 張綸 《林泉隨筆》:“蓋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盛衰無常,吉兇靡定,非識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 梁啟超 《過渡時代論》五:“今世識微之士,謂 俄羅斯 將達(dá)於彼岸之時不遠(yuǎn)矣?!?/div>
《漢語大詞典》:皓質(zhì)(皓質(zhì))
(1).潔白的質(zhì)地。 漢 班固 《典引》:“擾緇文皓質(zhì)於郊,升黃輝采鱗於沼?!?明 徐渭 《月下梨花》詩之三:“丹輪皓質(zhì)兩微茫,桂粟梨云鬭淺黃?!?br />(2).白晳的肌膚。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xiàng),皓質(zhì)呈露?!?br />(3).潔白的本質(zhì)。 前蜀 韋莊 《舊居》詩:“皓質(zhì)留殘雪,香魂逐斷霞。不知何處笛,一夜叫梅花?!?/div>
《國語辭典》:定義(定義)  拼音:dìng yì
將一個概念所包含的內(nèi)容簡要而完整的表達(dá)出來,稱為「定義」。
《漢語大詞典》:真質(zhì)(真質(zhì))
(1).本質(zhì),實(shí)質(zhì)。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號:“今案其真質(zhì),而謂民性已善者,是失天意而去王任也?!?br />(2).猶純樸。 明 馬愈 《馬氏日抄·水火稱毒》:“ 天竺國 人性狷急,志尚真質(zhì),於財無茍得,於義有餘讓。”
《國語辭典》:假象  拼音:jiǎ xiàng
與事物本質(zhì)不相符的虛偽表象。如:「近來房地產(chǎn)的交易看似又活絡(luò)起來,其實(shí)那只不過是財團(tuán)炒作的假象。」
《國語辭典》:深度  拼音:shēn dù
1.深淺的程度。如:「這口井的深度是多少?」
2.對事物理解、體悟的程度。如:「他的見解頗有深度?!?/div>
《國語辭典》:變質(zhì)(變質(zhì))  拼音:biàn zhí
1.事物的本質(zhì)、原義或人的思想改變。如:「這瓶藥水已經(jīng)變質(zhì)了?!?br />2.植物體的一部產(chǎn)生突變,改變固有的性質(zhì),稱為「變質(zhì)」。
《國語辭典》:畫皮(畫皮)  拼音:huà pí
1.鬼怪用畫成美女的人皮披在身上騙人害命。比喻掩蓋丑惡實(shí)質(zhì)的美麗外表。典出《聊齋志異。卷一。畫皮》。如:「這種內(nèi)心狠毒的女人光有美麗的外表,正像畫皮一樣,單只是畫了一層皮,包的可是鬼怪妖魔啊!」
2.描繪出事物的表象。明。徐元太《喻林。卷七。人事門。品藻》引《大方等集經(jīng)》:「聲聞人悲,猶如畫皮;菩薩大悲,猶如破肉,如來大悲,破骨徹髓?!骨?。謝章鋌〈滿江紅。香草美人〉詞:「香草美人,好懷抱,風(fēng)騷有幾。便拈毫,鋪紅染翠,畫皮而已?!?/div>
《國語辭典》:內(nèi)涵(內(nèi)涵)  拼音:nèi hán
1.人的內(nèi)在涵養(yǎng)。如:「他學(xué)問淵博,是個有內(nèi)涵的人?!?br />2.語言所包含的內(nèi)容。如:「這篇文章文字雖短,內(nèi)涵卻十分豐富?!?/div>
《漢語大詞典》:同質(zhì)(同質(zhì))
謂本質(zhì)相同。《后漢書·延篤傳》:“或謂先孝后仁,非 仲尼 序 回 參 之意。蓋以為仁孝同質(zhì)而生,純體之者,則互以為稱, 虞舜 顏回 是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