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10詞典 1分類詞匯 209
《分類字錦》:初月飛來(初月飛來)
蔡孚 打毬篇 奔星亂下花場里,初月飛來畫杖頭。
分類:雜技
《漢語大詞典》:蹴瓶伎
亦作“蹵瓶伎”。 古代雜技名。文獻(xiàn)通考·樂二十:“蹵瓶伎,蓋蹵其瓶使上於鐵鋒杖端,或水精丸與瓶相植,回旋而不失也?!?/div>
分類:雜技
《分類字錦》:從空倒回(從空倒回)
閻寬 溫湯御毬賦 未拂地而還起,乍從空而倒回。
分類:雜技
《漢語大詞典》:躡毬(躡毬)
踩球。一種雜技。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打球:“今樂人又有躡毬之戲,作綵畫木毬,高一二尺,妓女登蹋,毬轉(zhuǎn)而行,縈回去來,無不如意?!?/div>
分類:雜技
《漢語大詞典》:躡球
同“躡毬”。踩球。一種雜技。
分類:雜技
《國語辭典》:爬竿  拼音:pá gān
一種傳統(tǒng)競技。源于漢代尋橦、宋朝立竿等節(jié)目??煞譃槿悾阂?、將竹竿頂在頭上。也稱為「戴竿」、「頂竿」。二、立長竿于地上,由一人或數(shù)人爬上竿頂表演。三、長竿豎立于肩部。至今仍列入體技訓(xùn)練項目。也稱為「杠竿」、「夯竿」。
《漢語大詞典》:弄盌注
古代雜技的一個項目。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宰執(zhí)親王宗室百官入內(nèi)上壽:“百戲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盌注、踢瓶、筋斗、擎戴之類?!?/div>
分類:雜技
《漢語大詞典》:弄椀
古代雜技的一個項目。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jì)勝·瓦舍眾伎:“雜手藝皆有巧名:踢瓶、弄椀、踢磬、弄花鼓搥、踢墨筆、弄毬子?!?/div>
分類:雜技
《漢語大詞典》:婆猴伎
亦作“ 婆侯伎 ”。 雜技名。相傳 周成王 時南方有 扶婁國 ,其人善機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變幻。后世樂府皆傳其技,俗謂之婆猴伎?!捌藕铩奔础胺鰥洹敝糇儭㈤?晉 王嘉 拾遺記·周。
《漢語大詞典》:槃鼓
雜技節(jié)目的一種。事物異名錄·玩戲·雜戲引 明 黃一正 《事物紺珠》:“槃鼓,或石臼或大缸,各以手掌足底跳弄之?!?/div>
《分類字錦》:身輕裙?。ㄉ磔p裙薄)
王建 鞦韆詞 身輕裙薄易生力,雙手向空如鳥翼。
分類:雜技
《國語辭典》:耍把戲(耍把戲)  拼音:shuǎ bǎ xì
1.表演雜技、魔術(shù)、馬戲等技藝。如:「廟口有人在耍把戲,咱們過去瞧瞧吧!」
2.比喻施展詭計。如:「這人老實,不會耍把戲!」
《漢語大詞典》:?;ūP(耍花盤)
耍盤子。雜技節(jié)目。參見“ 耍盤子 ”。
《漢語大詞典》:耍盤子(耍盤子)
即轉(zhuǎn)碟。雜技節(jié)目。也稱?;ūP。演員雙手各執(zhí)有彈性的細(xì)竿數(shù)根,細(xì)竿上端各頂一個盤子,借腕力使之飛快轉(zhuǎn)動。要求在做翻筋斗、背劍、叼花、單臂倒立等難度很高的動作時,盤子不停轉(zhuǎn)、不跌落。
《漢語大詞典》:?;▔ㄋ;ɡ棧?/div>
雜技節(jié)目之一。演員將各種大小不同的瓷制花壇、大缸或酒甏輪番用頭頂、手扔、腳踢、臂滾等動作,使之翻滾旋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