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權貴(權貴)  拼音:quán guì
掌握權勢的人?!稘h書。卷八八。儒林傳。嚴彭祖?zhèn)鳌罚骸敢愿叩谌霝樽篑T翊,遷太子太傅,廉直不事權貴?!固?。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其后以不能媚權貴,失御史。」也作「權右」。
分類:權貴
《國語辭典》:權貴顯要(權貴顯要)  拼音:quán guì xiǎn yào
握有權勢,極具聲望地位的人。如:「他家世顯赫,平常交往的人多為權貴顯要?!?/div>
《國語辭典》:炎熱(炎熱)  拼音:yán rè
氣候酷熱?!秴亲印A蠑场罚骸甘⑾难谉?,晏興無閒?!埂都t樓夢》第二九回:「只因天氣炎熱,眾位千金都出來了。」
《國語辭典》:權要(權要)  拼音:quán yào
1.權貴要人。《后漢書。卷一○。皇后紀下。安思閻皇后紀》:「兄弟權要,威福自由。」唐。杜甫 三韻三篇三首之三:「名利茍可取,殺身傍權要。」
2.機要。晉。葛洪《西京雜記》:「皆握其權要而得其歡心。」
分類:權貴
《漢語大詞典》:七貴(七貴)
(1).指 西漢 時七個以外戚關系把持朝政的家族。文選·潘岳〈西征賦〉:“窺七貴於 漢 庭,譸一姓之或在。” 李周翰 注:“ 漢 庭七貴: 呂 、 霍 、 上官 、 丁 、 趙 、 傅 、 王 ,并后族也。” 唐 劉知幾 史通·辨職:“昔 魯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勢; 漢 臣之著史記也,無假七貴之權?!?br />(2). 隋 末, 洛陽 人稱 段達 、 王世充 、 元文都 、 盧楚 、 皇甫無逸 、 郭文懿 、 趙長文 為七貴。見隋書·越王侗傳。
(3).泛指權貴。 唐 李白 《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昔在 長安 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明 何景明 《入京篇》詩:“七貴家連鳳城里,轉(zhuǎn)日薰天勢無比。” 清 顧炎武 《酬史庶??沙獭?/a>詩:“跨驢入 長安 ,七貴相經(jīng)過?!?/div>
《漢語大詞典》:貴權(貴權)
(1).重權,大權。 唐 符載 《蘄州新城門頌》序:“以公有文武上才,秉心塞淵,可以防方隅,可以握貴權,故拔自倅牧,雄居盛府?!币槐咀鳌?權貴 ”。
(2).猶權貴。 宋 范仲淹 《遺表》:“大忤貴權,幾成廢放。” 宋 陸游 《答人賀賜弟啟》:“頃游場屋,首犯貴權。” 明 吳承恩 《通議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潘公神道碑》:“幸而全脫,人謂公有天助焉。然與貴權牴牾,知不安於內(nèi)哉?!?/div>
《國語辭典》:貴寵(貴寵)  拼音:guì chǒng
居顯貴地位且受君王寵幸?!稌?jīng)。周官》:「居寵思危,罔不惟畏?!?jié)h??装矅鳎骸秆噪m居貴寵,當思危懼,無所不畏?!?/div>
《漢語大詞典》:權嬖(權嬖)
指受到君王寵幸的權貴。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司徒梁國盛允》:“若乃不令之下愚,流貨財於權嬖,此罪人也?!?span id="tlcxrjm" class="book">《新唐書·班宏傳》:“每制旨有所營建,必極瓌麗,親程役,媚結權嬖以傾 參 ?!?/div>
《漢語大詞典》:焰勢(焰勢)
指氣焰熾盛的權貴。 宋 留元剛 《〈顏魯公文集〉后序》:“觀所奏論事,先白長官之疏,嬰逆鱗,陵焰勢,抗言不忌。”
《漢語大詞典》:貴熱(貴熱)
指炙手可熱的權貴。 前蜀 貫休 《續(xù)姚梁公坐右銘》:“無見貴熱,諂走蹩躠;無輕微賤,上下相依?!?/div>
分類:權貴
《國語辭典》:鐘鼓(鐘鼓)  拼音:zhōng gǔ
1.編鐘、樂鼓等樂器的統(tǒng)稱。《禮記。樂記》:「故鐘鼓管磬、羽籥干戚,樂之器也?!贡敝?。庾信小園賦〉:「爰居避風,本無情于鐘鼓?!?br />2.古代用于軍事的鐘和鼓,是戰(zhàn)場上的指揮器材。宋。蘇軾教戰(zhàn)守策〉:「使其耳目習于鐘鼓旌旗之間而不亂,使其心志安于斬刈殺伐之際而不懾。」
《國語辭典》:形勢(形勢)  拼音:xíng shì
1.外觀、形體。唐。賈耽 賦虞書歌:「不同懷素只攻顛,豈類張芝惟創(chuàng)草。形勢素,筋骨老。」《水滸傳》第一一一回:「焦山上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見形勢,謂之山裹寺?!?br />2.地勢?!稘h書。卷五九。張湯傳》:「還,謁大將軍光,問千秋戰(zhàn)斗方略,山川形勢。」
3.局勢、情況。元。鄧玉賓〈粉蝶兒。丫髻環(huán)絳套。紅繡鞋〉曲:「陪著笑頻哀告,鎮(zhèn)著色下風雹,比這砍柴的形勢惡?!?br />4.權勢、權力。《史記。卷一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純,形勢弱也?!固?。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br />5.軍勢陣容、勢力。宋。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惟西羌夏人,叛服不常?!厦T將按兵不戰(zhàn),示以形勢。」
《漢語大詞典》:五侯
(1).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參見“ 五侯九伯 ”。
(2).指同時封侯的五人。 漢成帝 封其舅 王譚平 阿侯 、 王商 成都侯 、 王立 紅陽侯 、 王根 曲陽侯 、 王逢時 高平侯 。見《漢書·元后傳》《文選·鮑照〈數(shù)詩〉》:“五侯相餞送,高會集 新豐 ?!?李善 注:“漢書曰: 成帝 悉封舅 王譚 、 王立 、 王根 、 王逢時 、 王商 為列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br />(3).指同時封侯的五人。 東漢 大將軍 梁冀 擅權,其子 梁胤 、叔父 梁讓 及親屬 梁淑 、 梁忠 、 梁戟 皆封侯。后漢書·陳蕃傳:“前 梁氏 五侯,毒徧海內(nèi)?!?李賢 注:“五侯謂 胤 、 讓 、 淑 、 忠 、 戟 五人?!?br />(4).指同時封侯的五人。 漢桓帝 封宦者 單超 新豐侯 、 徐璜 武原侯 、 左悺 上蔡侯 、 具瑗 東武陽侯 、 唐衡 汝陽侯 。后漢書·宦者傳·單超:“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
(5).泛指權貴豪門。 唐 韓翃 《寒食》詩:“日暮 漢 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明 劉績 《早春寄白虛室》詩:“殘雪未消雙鳳闕,春風先入五侯家?!?清 龔自珍 《摸魚兒》詞:“五侯門第非儂宅,賸可五湖同去。”
《漢語大詞典》:五侯九伯
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和九州之長。泛指天下諸侯。《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 周 室?!?杜預 注:“五等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討其罪?!?span id="ndftofb" class="book">《漢書·諸侯王表序》:“ 太公 於 齊 ,亦五侯九伯之地。”舊唐書·哀帝紀論:“五侯九伯,無非問鼎之徒;四岳十連,皆畜無君之跡?!?/div>
《國語辭典》:游客(遊客)  拼音:yóu kè
1.離家在外的人?!度辶滞馐贰返谖逡换兀骸覆还軉柲闵跚楣?jié),你只說家中住的一個游客鳳鳴岐做的。」《老殘游記》第一回:「卻說那年有個游客,名叫老殘?!?br />2.前往游覽的人。如:「公務重地,游客止步。」
《國語辭典》:游人(遊人)  拼音:yóu rén
游玩的人。《老殘游記》第三回:「殿前搭著涼棚,擺設著四五張桌子,十幾條板凳賣茶,以便游人歇息?!埂段拿餍∈贰返谖迦兀骸缚茨悄心信挠稳耍撕眯r,方才回去?!?/div>
《國語辭典》:游子  拼音:yóu zǐ
離家遠游他鄉(xiāng)作客的人。漢。蘇武〈燭燭晨明月〉詩:「征夫懷遠路,游子戀故鄉(xiāng)。」也作「游子」。
《國語辭典》:游子(遊子)  拼音:yóu zǐ
離家遠游的人?!段倪x。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唐。李白 送友人詩:「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也作「游子」。
《國語辭典》:無道(無道)  拼音:wú dào
1.國政不修、社會混亂。《禮記。檀弓下》:「曾子曰:『國無道,君子恥。』」
2.國君無德,不行正道?!稌?jīng)。武成》:「今商王受,無道?!?br />3.沒有說、不說?!睹献?。梁惠王上》:「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
4.沒有方法。《抱樸子。外篇。良規(guī)》:「爭臣七人,無道可救,致令王莽之徒,生其奸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