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5—1075 【介紹】: 宋開封人,字君錫。仁宗景祐元年進(jìn)士。以薦為集賢校理、提點開封府界,督吏捕盜,盡得之。為淮南轉(zhuǎn)運使,兩浙饑,移淮粟賑贍。神宗時累官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河南府,嚴(yán)整吏習(xí),號為治辦。然用法刻深,煩碎無大體,唯厚結(jié)中人。權(quán)發(fā)遣開封府卒。
全宋詩
李中師(一○一五~一○七五),字君錫,開封(今屬河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jìn)士。充集賢校理,提點開封府界諸縣。擢三司度支判官,為淮南轉(zhuǎn)運使,徙河?xùn)|轉(zhuǎn)運使。英宗即位,除天章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澶州、河南府。神宗即位,遷給事中,除龍圖閣直學(xué)士,充群牧使,兼知審官東院。熙寧八年權(quán)發(fā)遣開封府(《開封府題名記碑》),卒,年六十一。事見《祠部集》卷三四《李公行狀》,《宋史》卷三三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端州高要人,字子厚。仁宗天圣中同學(xué)究出身。授象州司理參軍,歷橫州、白州、欽州推官,所至以廉能稱。神宗熙寧中交人攻城,其一家十三人俱死于難。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巖,字子章,樂昌(今屬廣東)人。渤弟。仁宗皇祐四年(一○五二)賜同進(jìn)士出身。官至朝奉郎、知象州。事見《粵東詩海》卷五。今錄詩二首。
全粵詩·卷二四
李巖,字子章。樂昌人。李渤之弟。宋仁宗皇祐二年(一○五〇),以上書召見崇政殿,特賜同進(jìn)士出身。官至朝奉郎、知象州。曾隨余靖平儂智高。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六、清阮元修道光刊《廣東通志》卷二八八有傳。詩四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道士。虔州贛縣人。相傳遇異人得一寶鏡,懸鏡而臥,能神游洞天海岳。嘗憶所游模寫為圖,并題詠之。仁宗皇祐間進(jìn)上,賜號洞淵大師沖妙先生。
全宋詩
李思聰,號洞淵大師,處州祥符宮道士。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賜號玄妙先生。撰有《璇霄列象拱極圖》。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七。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九三一
李思聰,贛縣(今江西贛州)人,虔州祥符宮道士。皇祐初,獻(xiàn)上《玉清璇極》等圖,賜號洞淵大師。至和初,又上《璇霄列象拱極圖》,賜號玄妙先生。著有《道門三界詠》三卷,《洞淵集》九卷(存)。見《宋會要輯稿》崇儒六之三四,《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七,《宋史》卷二○五《藝文志》四,正統(tǒng)《道藏》和字號,嘉靖《贛州府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袁州人,字夢符。仁宗慶歷二年進(jìn)士。以著作佐郎知清江縣。歷太學(xué)官,出判處州,請監(jiān)南岳廟以歸。淡于世味,終日醉吟玉溪之上,自號玉溪叟。
全宋詩
李觀(一○二三~一○九五),字夢符,號玉溪叟,袁州(今江西宜春)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jìn)士,時方弱冠,知清江縣(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八)。神宗熙寧初為大官令,尋言役法不便,出通判處州(清乾隆《袁州府志》卷二五)。元豐四年(一○八一)知岳州(《宋會要輯稿》禮二○之六四)。哲宗元祐初由監(jiān)江州太平興國觀除知虔州,不就,請監(jiān)南岳廟以歸。卒年七十三(乾隆《袁州府志》)。今錄詩八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韶州樂昌人,字子文。仁宗嘉祐二年進(jìn)士。以學(xué)行稱,郡人尊為夫子。曾試南昌,作《聞伯夷之風(fēng)頑夫廉賦》,有“李伯夷”之稱。官至朝奉郎、知白州。
全宋詩
李渤,字子文,樂昌(今屬廣東)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jìn)士。官至朝奉郎、知白州。事見《粵東詩海》卷五。今錄詩二首。
全粵詩·卷二四
李渤,字子文。樂昌人。宋仁宗嘉祐三年(一○五八)進(jìn)士。官至朝奉郎、知白州。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六、清阮元修道光刊《廣東通志》卷二八八有傳。詩四首。
全宋文·卷一五七九
李渤,字子文,韶州樂昌(今廣東樂昌)人。李巖兄。世業(yè)儒,有聲嶺表。嘉祐二年進(jìn)士。元豐三年為朝奉郎、知白州。嘗試南昌,作《聞伯夷之風(fēng)頑夫廉賦》,時人膾炙,稱李伯夷,鄉(xiāng)人尊之號李夫子。見《宋詩紀(jì)事》卷二二〇、《宋元學(xué)案補遺別附》卷一。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綖,字子儀。仁宗嘉祐元年(一○五六)及嘉祐三年兩次以秘閣校理考試國子監(jiān)舉人(《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一二、一三)。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知蘇州(明正德《姑蘇志》卷三)。五年,為刑部郎中同判太常寺(《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二)。七年,知明州(同上書卷二四七)。
全宋文·卷一五一九
李綖,字子儀。嘉祐元年官秘閣校理;五年權(quán)同判尚書刑部;熙寧三年知蘇州,入為刑部郎中、同判太常寺,累官少卿。熙寧六年知明州。見《宋詩紀(jì)事補遺》卷二○,《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一二、一三,《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一、二四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滄州無棣人,字端叔,號姑溪居士。之純從弟。神宗元豐年間進(jìn)士。師事范純?nèi)省:髲奶K軾于定州幕府。歷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兆诔?,提舉河?xùn)|常平。坐草純?nèi)蔬z表及行狀,編管太平州,徙唐州,官終朝請大夫。卒年八十余。能文,尤工尺牘,蘇軾謂入刀筆三昧。有《姑溪居士集》等。
全宋詩
李之儀,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滄州無棣(今山東無棣西北)人。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jìn)士(民國《無棣縣志》卷八)。元豐六年(一○八三),曾辟為祭奠高麗國使書狀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一)。哲宗紹圣初蘇軾知定州,辟為管勾機宜文字。四年(一○九七)因折可適兵敗事連累,罷原州通判(同上書卷四九一)。后以元祐黨籍貶惠州。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監(jiān)內(nèi)香藥庫,旋因從蘇軾辟事勒停(同上書卷五一一)?;兆诔鐚幊跆崤e河?xùn)|常平,又以代作范純?nèi)蔬z表忤蔡京,編管太平州,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官終朝請大夫。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四有傳?!±钪畠x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姑溪前后集》為底本。校以明吳氏叢書堂鈔本(殘存卷五、卷六,簡稱吳鈔,藏北京圖書館),清楊守敬跋明黃汝亨鈔本(簡稱黃鈔,藏上海圖書館),清丁丙藏并跋之清研經(jīng)樓抄本(簡稱研經(jīng)樓本,藏南京圖書館),清咸豐伍崇曜??痘浹盘脜矔繁荆ê喎Q粵本),清宣統(tǒng)吳崶金陵督糧道署??荆ê喎Q吳刊)。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
李之儀(1038-1117) 字端叔,晚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nóng)。滄州無棣(今屬山東)人,一說樂壽(河北獻(xiàn)縣)人。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詞》。
全宋文·卷二四○九
李之儀,字端叔,滄州無棣(今山東無棣)人。頎子,之純從弟。進(jìn)士及第,曾任河中府萬全縣令、權(quán)知開封府開封縣。元豐中曾入呼延幕府,為折可適所知。六年十二月以楊景略奏辟使高麗。元祐中為樞密院編修官,與蘇軾兄弟游。及第幾三十年,乃于元祐八年從蘇軾辟,主管定州安撫司事機宜文字。紹圣四年為原州通判。元符二年,監(jiān)內(nèi)香藥庫,以蘇軾薦辟,「為奸臣心腹之黨」放罷。崇寧元年,提舉河?xùn)|常平,坐為范純?nèi)什荨哆z表》,并作《行狀》,除名勒停,編管太平州,遂居姑熟,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nóng)。久之,徙唐州。政和三年九月,以與楊姝踰濫及以楊姝所生男為己子,自管勾成都府玉局觀除名勒停。卒于重和元年(是年作有《祥瑛上人字序》)以后,年八十馀。見《東都事略》卷一一六《李之儀傳》,《宋史》卷三四四《李之儀傳》及《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一、四九一、五一一,《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一九、六七之二六、六八之二九。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山甫,字明叟,避高魯王諱,以字行,更字公晦,號龍溪釣叟。南城(今屬江西)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jìn)士。嘉祐中知建寧。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通判河州。元豐初,授西京作坊使、知澧州。累官樞密副使。事見清同治《南城縣志》卷八。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八
李山甫,字明叟,以字行,更字公晦。號龍溪釣叟,建昌軍南城(今江西南城)人。覯族子?;实v元年進(jìn)士。嘉祐中知建寧縣。熙寧間官太常博士、通判河州。元豐初為西京作坊副使、知澧州。見《李直講集》附錄卷二《直講李先生門人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七、二九八,《楚紀(jì)》卷五二,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八三,《清一統(tǒng)志》卷三三二。
李安國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洪州人,號梅山老人。神宗熙寧中徙安化,悅山水靈奇,筑室隱居讀書。后又徙邵州新化,州人重其行,請入學(xué)教子弟,未幾辭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2—1092 【介紹】: 宋開封祥符人,字子范?;鹿?。仁宗時補入內(nèi)黃門,遷供奉官。神宗間與王韶收復(fù)河州,為熙河經(jīng)略安撫司干當(dāng)公事。擊降羌酋木征。主持秦鳳路及熙河路軍事,以功累遷宣慶使。元豐間攻西夏無功。哲宗即位,徙永興軍路副都總管。被劾貪功欺罔,貶右千牛衛(wèi)將軍,分司南京,居陳州。卒謚敏恪,改忠敏。
全宋文·卷二一八五
李憲(一○四二——一○九二),字子范,開封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实v中補入內(nèi)黃門,稍遷供奉官。神宗即位,歷永興、太原府路走馬承受,數(shù)論邊事合旨,干當(dāng)后苑。為熙河經(jīng)略安撫司干當(dāng)公事,以功加昭宣使、嘉州防御使。后加宣州觀察使、宣政使、入內(nèi)副都知,又遷宣慶使。元豐中,五路出師討夏國,憲領(lǐng)熙、秦軍至西市新城。復(fù)蘭州,城之,請建為帥府。復(fù)為涇原經(jīng)略安撫制置使,進(jìn)景福殿、武信軍留后,使復(fù)還熙河,仍兼知秦鳳軍。哲宗時歷官永興軍路副都總管。降宣州觀察使,貶右千牛衛(wèi)將軍。元祐七年六月卒,年五十一。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七四,《宋史》卷四六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棣州陽信人,字子修。神宗熙寧中知祥符縣,因執(zhí)行青苗法不力,觸怒宰相,遂通判廣信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邛州臨邛人,或云眉州彭山人,字肩吾,一字子我,號蠙州。為魏了翁講友。精六書之學(xué)。有《字通》。
全宋文·卷七三二六
李從周,字肩吾,一云名肓吾,字子我,號蠙州,彭山(今四川彭山)人,一云眉山(今四川眉山)人。魏了翁門人。精六書之學(xué),著有《字通》二卷(存)。見魏了翁《字通序》(《字通》卷首),《書史會要》卷六,《道園學(xué)古錄》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3—1109 【介紹】: 宋福州連江人,徙居蘇州吳縣,字子約。李彌遜父。師事曾鞏。神宗熙寧六年進(jìn)士。累官袁州通判,所至以興學(xué)校為先務(wù)。有《毛詩訓(xùn)解》、《孟子講義》及文集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9—1106 【介紹】: 宋舒州人,或作舒城人,字伯時,號龍眠居士。神宗熙寧三年進(jìn)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后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好古博學(xué),長于詩,精鑒別古器物。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所畫鞍馬、人物,超越前代名家,時推為宋畫中第一。哲宗元符三年,因風(fēng)痹致仕,歸居龍眠山莊,自作《山莊圖》,為世所寶。傳世作品有《五馬圖》等。
全宋詩
李公麟(一○四九?~一一○六),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城(今屬安徽)人。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jìn)士。歷南康、長垣尉,泗州錄事參軍。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后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元豐二年(一○七九),為禮部試試官。哲宗元符三年(一一○○),病痹致仕,歸龍眠山?;兆诔鐚幬迥曜?。公麟以書畫知名,工山水佛像。事見《畫繼》卷三,《宋史》卷四四四有傳。今錄詩二十首。
詞學(xué)圖錄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桐城人。熙寧三年進(jìn)士。工詩文,擅畫人物、鞍馬,長于白描,又擅辨古器物。任中書門下省刪定官、御史檢法、朝奉郎等。元符三年因病辭退,歸老龍眠山。有《蓮社圖》、《西園雅集圖》、《免胄圖》、《孝經(jīng)圖》等。
全宋文·卷二五六三
李公麟(一○四九——一一○六),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州(安徽舒城)人,南唐李升四世孫。熙寧三年(一作元祐三年)進(jìn)士,歷南康、長垣尉,泗州錄事參軍,用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后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官至朝奉郎。公麟好古博學(xué),長于詩,多識奇字,自夏商以來鐘鼎尊彝,皆考訂世次,辨識款識。尤工畫,鞍馬、佛像、山水、人物皆臻精妙,論者謂當(dāng)為宋畫中第一。元符三年病痹,遂致仕,肆意于龍眠山巖壑間。崇寧五年卒,年五十八。有《考古圖》五卷。見《宋史》卷四四四本傳,《畫繼》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