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1,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干植
基兆
根素
壓根兒
挖基腳
挖老根
根菀
本氐
根本
煩惱
一本
國體
本原
大本
清源
《漢語大詞典》:干植(幹植)
猶言根本。《淮南子·兵略訓(xùn)》:“神莫貴於天,勢莫便於地,動(dòng)莫急於時(shí),用莫利於人。凡此四者,兵之干植也,然必待道而后行,可一用也?!?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士有風(fēng)姿豐偉,雅望有餘,而懷空抱素,干植不足?!?/div>
分類:根本
《漢語大詞典》:基兆
根本;基礎(chǔ)。漢書·匡衡傳:“故《國風(fēng)》,《冠》《婚》。始乎《國風(fēng)》,原情性而明人倫也;本乎《冠》《婚》,正基兆而防未然也?!?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遂因 魯僖 基兆而營焉?!?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臧洪傳》:“昔 高祖 取 彭越 于 鉅野 , 光武 創(chuàng)基兆于 緑林 ,卒能龍飛受命,中興帝業(yè)?!?/div>
《漢語大詞典》:根素
根本。 漢 劉向 說苑·反質(zhì):“自今以來,無以美妾疑妻,無以聲樂妨政,無以姦情害公,無以貨利示下。其有之者,是謂伐其根素,流於華葉。”
分類:根本
《國語辭典》:壓根兒(壓根兒)  拼音:yā gēn ér
從頭到尾、自始至今。表示持續(xù)性過去的時(shí)間。如:「壓根兒他就沒管?!?/div>
分類:根本從來
《國語辭典》:挖基腳(挖基腳)  拼音:wā jī jiǎo
比喻澈底清除某事物的根本。如:「像這種為害社會(huì)的販毒組織,我們得從挖基腳上入手,才能根除禍害?!?/div>
《國語辭典》:挖老根  拼音:wā lǎo gēn
比喻澈底清除某事物的根本。如:「他們的組織嚴(yán)密,想挖老根并不十分容易?!?/div>
《漢語大詞典》:根菀
謂根本。管子·水地:“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也。”菀,一本作“ 苑 ”。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引之 曰:“‘根菀’當(dāng)為‘根荄’。下文曰‘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諸生之宗室也’。本原、根荄、宗室,皆謂根本也?!?/div>
《漢語大詞典》:本氐
根本。 章炳麟 《駁神我憲政論》:“故 馬氏 亦傅會(huì)數(shù)論神我之説,以為本氐?!?/div>
分類:根本
《國語辭典》:根本  拼音:gēn běn
1.植物的根。唐。齊己 薔薇詩:「根本似玫瑰,繁英刺外開?!?br />2.本源、基礎(chǔ)。《三國演義》第九六回:「吾累次丁寧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領(lǐng)此重任?!?br />3.主要的、重要的。如:「《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4.本錢。《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八:「若有一兩二兩贏馀,便也留著些做個(gè)根本。」
《國語辭典》:煩惱(煩惱)  拼音:fán nǎo
煩悶而不快活。唐。白居易客路感秋寄明準(zhǔn)上人〉詩:「使我忘得心,不教煩惱生?!顾?。王觀〈紅芍藥。人生百歲〉詞:「那二十五載之中,寧無些個(gè)煩惱?!?/div>
《國語辭典》:一本  拼音:yī běn
1.同源?!睹献印k墓稀罚骸盖姨熘镆?,使之一本?!?br />2.??庇谜Z。指另一個(gè)版本。如:「一本作某某?!?br />3.表示數(shù)量的多寡:(1)文書一冊?!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肝@蠣斠炎詥柫俗?,發(fā)在和州去。我?guī)Я艘槐聚〕瓉砼c你看。」(2)草木一株。如:「臘梅一本」。(3)戲曲一折或數(shù)折合成的一個(gè)段落?!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更c(diǎn)了一本戲,是梁灝八十歲中狀元的故事。」
4.完全根據(jù)?!缎挛宕?。卷六○。職方考》:「蓋得其要,則雖萬國而治,失其所守,則雖一天下不能以容,豈非一本于道德哉!」
《國語辭典》:國體(國體)  拼音:guó tǐ
1.國家的大體?!稘h書。卷四八。賈誼傳。贊曰》:「賈誼言三代與秦治亂之意,其論甚美,通達(dá)國體?!?br />2.國家的形式。因主權(quán)歸屬的對象不同,可分為君主國與共和國。
《國語辭典》:本原  拼音:běn yuán
根源?!豆茏?。水地》:「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也?!?/div>
《國語辭典》:大本  拼音:dà běn
1.事物最主要的基本?!抖Y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2.較大的本子。如:「把桌上那本大本的書拿給我?!?/div>
《漢語大詞典》:清源
亦作“ 清原 ”。
(1).清理本源。謂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漢書·刑法志:“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刪定律令,籑二百章,以應(yīng)大辟。” 清 林則徐 《體察洋面堵截情形折》:“第既經(jīng)開動(dòng),其為畏憚可知,亟應(yīng)宣示天威,乘勢盡行驅(qū)逐,以為清源之計(jì)?!?br />(2).清澈的水源。《楚辭·遠(yuǎn)游》:“軼迅風(fēng)於清源兮,從 顓頊 乎增冰?!?蔣驥 注:“清源,水源。謂 北海 也?!?span id="jjvz9z1" class="book">《后漢書·張衡傳》:“旦余沐於清原兮,晞?dòng)囿岇冻??!?唐 賈島 《南池》詩:“蕭條微雨絶,荒岸抱清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