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duì)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duì)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350
詞典
1
分類詞匯
345
佛典
4
共345,分23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檀那
夜叉
五蘊(yùn)
娑羅
毗尼
堵波
涅盤
尼珠
信士
善知識(shí)
授記
示寂
慈氏
維那
維摩詰
《國語辭典》:
檀那
拼音:
tán nà
1.布施。為梵語d?。睿岬囊糇g。《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顧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會(huì)芙蓉屏。」
2.施主。明。李昌祺《剪燈馀話。卷三。武平靈怪錄》:「檀那一去寺久荒,清宵賦詠來諸郎?!?/div>
分類:
梵語
梵語音譯
語音
音譯
布施
施主
《國語辭典》:
夜叉
拼音:
yè chā
1.佛教用語。梵語yak?a的音譯。佛教謂一種捷疾勇健會(huì)傷害人的鬼。為八部眾之一?!峨s寶藏經(jīng)》卷八:「龍王夫婦及諸眷屬生敬信心,盡受五戒,并夜叉眾亦受五戒?!挂沧鳌杆幉妗埂?br />2.比喻容貌丑陋或性情兇暴的人。明??岛!吨猩嚼恰返谝徽郏骸刚l道俺的殘生命,又撞著這狼夜叉?!?br />3.妻子。為舊社會(huì)中對(duì)妻子的謔稱?!读凝S志異。卷三。夜叉國》:「家家床頭有個(gè)夜叉在。」《紅樓夢》第六五回:「可是扯謊!這樣一個(gè)夜叉,怎么反怕屋里的人呢?」
分類:
夜叉
梵語
丑惡
譯音
佛經(jīng)
人
形象
《國語辭典》:
五蘊(yùn)(五蘊(yùn))
拼音:
wǔ yùn
佛教用語。梵語pa?ca-skandha的意譯。蘊(yùn)為堆、積聚的意思。佛教稱構(gòu)成人或其他眾生的五堆成分為「五蘊(yùn)」。分別為色蘊(yùn)、受蘊(yùn)、想蘊(yùn)、行蘊(yùn)、識(shí)蘊(yùn)。其中除色蘊(yùn)之外,其馀皆屬精神層面。色指組成身體的物質(zhì),受指感覺,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識(shí)指認(rèn)識(shí)分別作用。由于每一種蘊(yùn),都是由許多分子積聚而成,故稱為「蘊(yùn)」?!栋闳舨_蜜多心經(jīng)》:「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shí),照見五蘊(yùn)皆空。」也譯作「五陰」。
分類:
梵語
梵語意譯
語意
意譯
佛教語
假合
身心
《漢語大詞典》:
娑羅(娑羅)
梵語的譯音。植物名。即柳安。原產(chǎn)于 印度 、 東南亞 等地。常綠大喬木,木質(zhì)優(yōu)良。 北魏
賈思協(xié)
《
齊民要術(shù)·娑羅
》
:“ 盛弘之
《荊州記》
曰:‘ 巴陵縣 南有寺,僧房牀下,忽生一木,隨生旬日,勢凌軒棟。道人移房避之,木長便遲,但極晚秀。有外國沙門見之,名為娑羅也?!?繆啟愉 校釋:“娑羅是龍腦香科的shorearobustaGaertn。其木材俗名柳安木,在 印度 等地是次于柚木的重要木材。其樹脂可作瀝青的代用品?!币喔綍?huì)為七葉樹或月中桂樹。 宋
歐陽修
《定力院七葉木》
:“ 伊 洛 多佳木,娑羅舊得名。常於佛家見,宜在月中生。” 宋
洪邁
《
容齋四筆·娑羅樹
》
:“世俗多指言月中桂為娑羅樹,不知所起?!?元
馬祖常
《送華山隱之宗陽宮》
詩:“高談見明月,為我問娑羅?!?/div>
分類:
梵語
譯音
植物
印度
《漢語大詞典》:
毗尼
佛教語。梵語vinaya的譯音。又譯作“毗奈耶”。意為律。
《楞嚴(yán)經(jīng)》
卷一:“嚴(yán)浄毗尼,弘范三界?!?唐
顏真卿
《撫州戒壇記》
:“學(xué)徒雖增,毗尼未立?!?宋
王禹偁
《〈左街僧錄通惠大師文集〉序》
:“大師多毗尼著述,謂之‘律虎’?!?明
屠隆
《曇花記·夫人內(nèi)修》
:“蓮臺(tái)寶剎新構(gòu)起,云冠嚴(yán)浄毗尼?!?/div>
分類:
佛教語
梵語
譯音
《漢語大詞典》:
堵波
梵語stūpa(窣堵波)音譯之省。即塔。 唐
李紳
《修龍宮寺碑序》
:“堵波已傾,法輪莫轉(zhuǎn)?!?/div>
分類:
梵語
音譯
《國語辭典》:
涅槃
拼音:
niè pán
佛教修行者的終極理想。為梵語nirvā?a的音譯。意譯為滅、滅度、寂滅。指滅一切貪、瞋、癡的境界。因?yàn)樗械臒蓝家褱缃^,所以永不再輪回生死。涅槃并非死時(shí)才能證得,肉身尚在者稱有馀依涅槃,肉身已死者稱無馀依涅槃。一般也用來尊稱出家人去世。唐。李華〈
荊州南泉大云寺故蘭若和尚碑
〉:「報(bào)年之限,涅槃之時(shí),同于如來?!挂沧鳌讣艤纭?、「圓寂」。
分類:
佛教語
死
梵語
音譯
意譯
《漢語大詞典》:
尼珠
摩尼寶珠。梵語意為寶珠,故稱寶珠為“尼珠”。 明
汪廷訥
《獅吼記·攝對(duì)》
:“地府冥冥無日月,尼珠何幸照迷途?!?清
周亮工
《海上晝夢亡姬成詩》
之七:“釧上尼珠閒月指,機(jī)中綵線認(rèn)風(fēng)旛?!?/div>
分類:
摩尼
寶珠
梵語
語意
《國語辭典》:
信士
拼音:
xìn shì
1.誠實(shí)不欺的人。《荀子。王霸》:「人無百歲之壽,而有千歲之信士,何也?」《史記。卷一二六?;鼈鳌q疑賹O補(bǔ)衛(wèi)青傳》:「楚王曰:『善,齊王有信士若此哉!』」
2.在家的男性佛教徒。唐。郭崧〈藥師像贊。序〉:「立召良工,彫磨斯像,使信士等日加精勤?!乖V靹P《昊天塔》第四折:「我也曾殺的番軍怕,幾曾有個(gè)信士請(qǐng),直到中年才落發(fā)為僧。」
分類:
信士
誠實(shí)
信奉
佛教
可信
在家
男子
梵語
指出
優(yōu)婆塞
出財(cái)
布施
太宗
《國語辭典》:
善知識(shí)(善知識(shí))
拼音:
shàn zhī shì
佛教用語。佛教稱能引發(fā)他人向上、增善去惡乃至證悟成佛的人?!洞蠓綇V佛華嚴(yán)經(jīng)》卷四六:「是故善男子應(yīng)求善知識(shí),親近、恭敬、一心供養(yǎng)而無厭足?!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嘶兀骸肝疫@里有個(gè)海月禪林,那和尚是個(gè)善知識(shí),送先生到那里去住罷?!?/div>
分類:
佛教語
梵語
語意
意譯
聞名
見形
善友
伴侶
《國語辭典》:
授記(授記)
拼音:
shòu jì
佛教用語:(1)一種佛經(jīng)的體裁。為十二分教之一。指記載佛回答有關(guān)弟子等人死后往生何處的經(jīng)典。(2)佛對(duì)某菩薩預(yù)言其未來成佛之事,稱為「授記」?!斗殴獍闳艚?jīng)》卷三:「舍利弗問須菩提,言:『諸有住是三昧者,為已從過去諸佛授記已耶?』」
分類:
佛教語
梵語
意譯
菩薩
發(fā)心
修行
給予
將來
證果
成佛
《國語辭典》:
示寂
拼音:
shì jí
佛教稱佛、菩薩、高僧死亡。寂,即圓寂。本指達(dá)到不再輪回的境界,但亦用來稱出家眾的去世。清。錢謙益〈洞聞禪師塔銘〉:「天啟三年七月,洞聞禪師示寂于破山之禪院?!?/div>
分類:
佛教語
菩薩
高僧
梵語
《漢語大詞典》:
慈氏
佛教菩薩名,即 彌勒菩薩 。 彌勒 ,梵語Maitreya,意譯為“慈氏”,為將繼承 釋迦 佛位的未來佛。 南朝 梁 慧皎
《
高僧傳·義解二·竺僧輔
》
:“后憩 荊州 上明寺 ,單蔬自節(jié),禮懺翹懃,誓生 兜率 ,仰瞻 慈氏 ?!?唐 湛然
《金剛錍論》
:“內(nèi)觀心,外觀礫;外即內(nèi), 慈氏 舌?!?唐
劉禹錫
《第一祖新塔記》
:“分 慈氏 之一支,為如來之別子,咸有祖稱,粲然貫珠?!?/div>
分類:
佛教
菩薩
彌勒
梵語
《國語辭典》:
維那(維那)
拼音:
wéi nà
1.南北朝時(shí),統(tǒng)管一州僧務(wù)的僧官。《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自今已后,不得專委維那、都尉,可令刺史共加監(jiān)括。」
2.佛教寺院中的職稱,為三綱之一。負(fù)責(zé)掌管僧眾內(nèi)外事務(wù),并在早晚課時(shí)擔(dān)任起腔唱誦、敲引磬領(lǐng)眾的事宜。《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四:「維那,綱維眾僧,曲盡調(diào)攝,堂僧掛搭、辨度牒真?zhèn)?,眾有爭競遺失,為辨析合會(huì)。」
分類:
梵語
音譯
《國語辭典》:
維摩詰(維摩詰)
拼音:
wéi mó jié
人名。維摩詰為胡語的音譯。意譯為「凈名」、「無垢稱」。為維摩詰經(jīng)的主角。隨著《維摩詰經(jīng)》在中國的流行,經(jīng)中維摩詰居士的神通機(jī)智,深為中國佛教徒所欣賞。
分類:
維摩詰
梵語
意譯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