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山陽人,字承祐。武宗會昌中擢進士第。宣宗大中中官渭南尉。工詩,其詩瞻美而多興味。有“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句,杜牧因呼之“趙倚樓”。卒年約四十余歲。有《渭南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6—852? 字承祐。排行二十二。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弱冠前后,曾北至塞上,繼游浙東觀察使元稹幕,盤桓數(shù)年,與幕僚盧簡求結(jié)識。元稹移鎮(zhèn)武昌,嘏乃往客宣城,為宣歙觀察使沈傳師之幕賓。與沈子詢、從事杜牧友善。文宗大和六年(832)傳師舉嘏為鄉(xiāng)貢進士,乃溯江、漢西入長安,次年省試落第,遂留寓長安。武宗會昌四年(844)登進士第。其間曾南至嶺南循州。嘏家于浙西(今江蘇鎮(zhèn)江),往來浙西、長安間。宣宗大中六年(852)左右,入仕為渭南(今陜西渭南)尉,世稱趙渭南。以后之行止及卒年均不可考。生平事跡散見《唐摭言》卷七與一五、《唐詩紀事》卷五六、《唐才子傳》卷七等。今人譚優(yōu)學(xué)有《趙嘏行年考》。嘏詩題材狹窄,內(nèi)容單薄。所抒發(fā)者,不外于大僚之贊頌,與僧道之往還,故園鄉(xiāng)土之懷戀,流落不第之悲哀,以及友朋間之一般酬酢。嘏詩以七律之造詣較為突出。清圓熟練,時有警句。不假雕飾,落去鉛華。圓熟而不失于油滑,幽遠而不至于晦澀。有“自然英旨”之美。其《早秋》詩云:“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倍拍聊控艦椤摆w倚樓”。近人段朝端校補《渭南詩集》2卷,補遺1卷。收入《楚州叢書》。譚優(yōu)學(xué)有《趙嘏詩注》。《全唐詩》存趙嘏詩2卷?!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收詩5首,斷句7。
唐詩匯評
起嘏,生卒年不詳,字承祐,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大和、開成中,南游淮南、吳越,寓居宛陵,干謁元稹、沈傳師等,與盧弘止、沈述師、杜牧等交游唱和。會昌四年(844),登進士第,歸山陽。大中中任渭南尉,卒,人稱“趙渭南”。嘏工詩,其《長安狄望》有“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之句,為杜牧激賞,因目為“趙倚樓”。有《渭南集》三卷,《編年詩》二卷,后者尚列存于敦煌遺書中?!?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
全唐詩補逸
趙嘏字承佑,山陽人。武宗會昌中登鄭言榜進士第。補詩一首。

作品評論

對床夜語
趙嘏、劉滄七言,間類許渾,但不得其全耳。
吳禮部詩話
趙嘏多警句,能為律詩,蓋小才也。
唐音癸簽
趙渭南才筆欲橫,故五字即窘,而七字能拓。蘸毫濃,揭響滿,為穩(wěn)于牧之,厚于用晦。若加以清英,砭其肥癡,取冠晚調(diào)不難矣。為惜“倚樓”,只句摘賞,掩其平生。
《詩源辨體》
趙嘏七言律……聲皆瀏亮,語皆俊逸,亦晚唐一家。
《唐詩歸折衷》
嘏雖舉進士,尉渭南,而煙霞性成,故其詩曰:“早晚粗酬身事了,水邊歸去一閑人?!背鍪乐?,累見乎詞,非可強效以欺人也。
一瓢詩話
趙承祐除“倚樓”之外,盡多佳句,于此偶然得名。
《退馀叢話》
趙倚樓詩于斜中見整,極參差出沒之妙。視同時雕鏤涂澤,以華麗為工者,倜乎遠矣。
石洲詩話
趙嘏瓦七絕,亦皆清迥,許之匹也。
《唐賢小三昧集續(xù)集》
承祐七律,清麗挺拔,較勝飛卿。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承佑詩,七言最多。七律八十馀篇,獨五律寥寥。雖性有偏好,亦散軼耳。昔人稱其詩贍美多興味,余謂五言風(fēng)格尤絕近水部。斷為及門第一人。
《東目館詩見》
趙嘏少古體。其七律七律,詞多散漫,唯五律遒勁。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王勃、沈侄期,發(fā)聲清潤而入格未遒。七律為多,則當(dāng)時之體也。有如“長笛一聲人倚樓”、“蒹葭霜冷雁初飛”,神韻清超,不虛名下?!段粑酐}》下二篇,仿梁陳賦得之體,夫其詩派所宗,亦于茲可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8—1049 【介紹】: 宋綿州鹽泉人,字子美,號滄浪翁。蘇舜元弟。仁宗景祐元年進士。少有大志,當(dāng)天圣中,學(xué)者為文多病偶對,獨其與穆修好為古文歌詩,一時豪杰多從之游。初以父蔭補官,累遷大理評事。慶歷中,范仲淹薦其才,為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岳父杜衍與仲淹主新政,多遭讒陷,舜欽坐售故紙錢召妓樂會賓客除名。流寓蘇州,買水石作滄浪亭以自適。工詩文,其體豪放,時發(fā)憤于歌詩中。又善草書,每酣酒落筆,為時人所傳。后為湖州長史卒。有《蘇學(xué)士集
全宋詩
蘇舜欽(一○○八~一○四九),字子美,原籍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東南),自曾祖起移家開封(今屬河南)。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進士(《隆平集》卷六),歷任蒙城、長垣縣令,入為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時杜衍、富弼、范仲淹執(zhí)政,主持“慶歷新政”。蘇舜欽為杜衍婿,因進奏院祠神,以出售廢紙公錢宴會,為人所劾,以監(jiān)守自盜罪削職為民,閑居蘇州。后復(fù)為湖州長史,慶歷八年(一○四八)十二月卒(《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一《湖州長史蘇君墓志銘》),年四十一。有《蘇學(xué)士文集》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二有傳。 蘇舜欽詩,以沈文倬點校《蘇舜欽集》為底本。沈氏點校本以清康熙中宋犖校定徐惇復(fù)刊印本為底本,曾參校清黃丕烈過錄何焯校本(簡稱黃本)、陳乃乾過錄何焯校本(簡稱陳本)、清光緒中李星根等重編校刊十卷本(簡稱李本)、黃丕烈過錄顧廣圻校記(簡稱顧校)、陳乃乾過錄錢泰吉校記(簡稱錢校)等。此次據(jù)《全宋詩》體例,對底本校語作若干刪節(jié)、調(diào)整,并據(jù)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蘇學(xué)士集》(簡稱四庫本)予以補正。輯錄所得集外詩,另編一卷
詞學(xué)圖錄
蘇舜欽(1008-1048) 字子美。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人,遷居開封。蘇易簡孫。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慶歷革新,見嫉于守舊黨,罷職閑居蘇州。后復(fù)起為湖州長史,不久病故。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xué)士文集》,有詞見《花庵詞選》。
全宋文·卷八七四
蘇舜欽(一○○八——一○四八),字子美,綿州鹽泉(今四川綿陽東南)人。舜元弟。少慷慨有大志,以父蔭補太廟齋郎,調(diào)滎陽縣尉。景祐元年舉進士中第,改光祿寺主簿,知蒙城縣。丁父憂,居喪于長安。服除,知長垣縣,遷大理評事,監(jiān)在京店宅務(wù)。慶歷四年,以范仲淹薦,為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以岳父杜衍與仲淹、富弼主新政,為人傾陷,坐用鬻故紙公錢召 妓樂會賓客被劾除名。寓居蘇州,買水石作滄浪亭,益讀書,時發(fā)憤懣于詩文。八年,復(fù)官為湖州長史,同年十二月卒,年四十一。詩文豪健,善草書。有集十六卷。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一《蘇君墓志銘》,《宋史》卷四四二《文苑傳》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明州奉化人,字子文。世以財力雄于鄉(xiāng)。仁宗慶歷間,為縣、郡學(xué)教授。皇祐五年登進士,調(diào)廬江縣主簿。授大理評事致仕。后又主郡學(xué),前后凡三十余年,門人甚眾。學(xué)者稱西湖先生。有遺集。
全宋詩
樓郁,字子文,由奉化徙居鄞縣(今浙江寧波)。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調(diào)舒州廬江主簿。贈正議大夫(《深寧文鈔摭馀錄》卷一《城南樓先生傳》)。有集三十卷(《寶慶四明志》卷八),已佚。事見《攻愧集》卷八五《高祖先生事略》。
全宋文·卷一○七六
樓郁,字子文,其先婺人,后居奉化,徙居鄞(今浙江寧波)。以財雄于鄉(xiāng)里,以古學(xué)為鄉(xiāng)里所重。慶歷中州縣立學(xué),掌教縣庠者數(shù)年,郡學(xué)尋又延請至十馀年。登皇祐五年進士第,調(diào)舒州廬江主簿,祿不及親,不欲出官。以繼母無以養(yǎng),弟妹未成立,遂致仕,授大理評事歸。又主郡庠十馀年。為州縣士子師,前后凡三十馀年,成就一時人物甚眾。為四明五先生之一,學(xué)者稱西湖先生。有遺集三十卷。見樓鑰《高祖先生事略》(《攻愧集》卷八五),王應(yīng)麟《城南樓先生傳》(《深寧文鈔》卷一),《四明志》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樓光,鄞縣(今浙江寧波)人。郁子。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士(《寶慶四明志》卷一○)。元豐中調(diào)婺州浦江尉(清同治《鄞縣志》卷二六盛僑《朱夫人墓志》)。歷新無為州判官、仁和縣丞(同上書樓光《王說妻李氏墓志》結(jié)銜)。后宰畿縣,未幾罷歸,卒(《攻愧集》卷五二《紙閣詩序》)。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樓常,字權(quán)中,鄞縣(今浙江寧波)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哲宗紹圣間知興化府(明弘治《八閩通志》卷三五)。元符三年(一一○○),知臺州(《嘉定赤城志》卷九)。事見《甬上宋元詩略》卷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3 【介紹】: 宋明州奉化人,徙居鄞縣,字試可。樓郁孫。神宗元豐八年進士。調(diào)汾州司理參軍。遷大宗正丞,度支員外郎。以養(yǎng)親求知泗州,復(fù)為左司郎中、鴻臚卿?;兆谡湍?,知隨州、明州,屢治湖為田,以增歲糧,但湖水盡泄,自是苦旱,鄉(xiāng)人怨之。方臘起事時,以善理城戍,進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平江府。
全宋詩
樓異(?~一一二三),字試可,人稱墨莊先生(清同治《鄞縣志》卷二六引《義田莊記》),奉化(今屬浙江)人。神宗元豐八年(一○八五)進士(《寶慶四明志》卷一○)。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知登封縣(《攻愧集》卷七六《跋先大父嵩岳圖》)。后除直秘閣,知秀州?;兆谡推吣辏ㄒ灰灰黄撸S州,入辭,改知明州(同上書卷七三《跋陳進道所藏杜祁公詩》)。宣和三年(一一二一),知平江府(明洪武《蘇州府志》卷一九)。五年,卒,贈太師、齊國公(《跋先大父嵩岳圖》)?!?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四有傳。今錄詩二十四首。
全宋文·卷二七七三
樓異(?——一一二三),字試可,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鑰祖父。元豐八年進士。紹圣元年任汾州靈石縣令,調(diào)汾州司理參軍,歷大宗正丞、度支員外郎、吏部左司郎中、太府鴻臚卿。除直秘閣、知秀州。政和末徙知隨州、明州。宣和初為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平江府。宣和五年卒,累贈太師齊國公。見樓鑰《跋先大父嵩岳圖》(《攻愧集》卷七六),《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二之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8—1160 【介紹】: 宋婺州永康人,字仲暉,一作仲晦?;兆谡臀迥赀M士。調(diào)大名府戶曹。依附蔡京。高宗在建康,勸帝量力而為,可保淮南則保,不可保則退長江以南。紹興七年,除中書舍人,遷給事中。九年,以簽書樞密院事檢視東京,復(fù)宣諭陜西。頗妄自尊大,以好貨失將士心。十四年,再除簽書柩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尋被劾。二十六年,起知宣州,后徙廣州,未行而卒。謚襄靖。
全宋詩
樓炤(一○八八~一一六○),字仲暉,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進士。高宗紹興六年(一一三六),為左司員外郎,尋遷殿中侍御史。七年,出知溫州,未幾除中書舍人,尋遷給事中兼直學(xué)士院。九年,為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以簽書樞密院事使陜西。十四年,除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尋被劾罷,提舉江州太平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一)。二十六年,起知宣州(同上書卷一七一)。二十九年,徙廣州(同上書卷一八三)。三十年卒(同上書卷一八四),年七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二四
樓炤(一○八八——一一六○),又作「樓照」,字仲暉,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政和五年進士,調(diào)大名府戶曹,累遷尚書考功員外郎。紹興間,歷左司員外郎兼權(quán)太常少卿、殿中侍御史、起居郎、中書舍人、給事中、兼直學(xué)士院,擢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九年三月,除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繼又奉命宣諭陜西。丁父憂罷任。十二年,知紹興府。十四年,再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被劾與祠。二十六年,知宣州。紹興三十年卒,年七十三,謚襄靖。見《宋史》卷三八○本傳。
樓府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二○二
樓府,政和六年由連山儀曹改差四明儀曹掾。宣和二年由昌國縣令除馀杭縣;三年,令寧??h。見《寧??h題名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0—1162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壽玉,一字國器。樓異子。以父蔭為婺州幕職官。除于潛令,以課最聞。歷邵州通判、提舉福建市舶、荊湖轉(zhuǎn)運判官,遷知揚州兼淮東安撫使,累官至朝議大夫,所至多著聲績。致仕后,于鄉(xiāng)置義莊以濟族中之貧者。有《耕織圖詩》。
全宋詩
樓璹(一○九○~一一六二),字壽玉,一字國器,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異子。以父任入婺州幕。高宗紹興初知于潛縣,五年(一一三五),通判邵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六)。除行在審計司。為十五年,福建市舶使,荊湖北路、南路轉(zhuǎn)運使。二十五年,知揚州,兼淮南路轉(zhuǎn)運使(《攻愧集》卷七六《跋揚州伯父耕織圖》、《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二十六年,主管臺州崇道觀,致仕。三十二年卒,年七十三。《宋史翼》卷二○有傳。今錄詩四十五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四
樓璹(一○九○——一一六二),字壽玉,一字國器,明州鄞(今屬浙江寧波)人,異子。以父蔭佐婺州幕。紹興三年知于潛縣,五年擢邵州通判,歷廣南、福建提舉市舶,荊湖北路、南路、淮南路轉(zhuǎn)運判官。二十五年知揚州,權(quán)兼管運司事。二十六年罷任,提舉宮觀。三十二年卒,年七十三,官至朝議大夫。見樓鑰《攻愧集》卷七六《跋揚州伯父耕織圖》,《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六、九六、一七○,《宋史翼》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作謀。方峻曾孫?;兆诖笥^中由崇德尉召除刪定官。累遷修書局,出提舉廣東常平。宣和初貶知瓊州,改潮州。高宗建炎中告歸。居官清廉,所至民樂其政。性喜藏書,凡民間有奇書,必捐金帛以求,于家作萬卷樓儲之。
全宋文·卷三○五四
方略,字作謀,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峻曾孫。大觀中由崇德尉召除刪定官,累遷脩書局。出提舉廣東常平。宣和初貶知瓊州,改潮州。靖康中為廣西運判,建炎中告歸。性喜藏書,號萬卷樓。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二四,《莆陽文獻傳》卷一四,《莆陽比事》卷三、六,《宋史翼》卷二一《方翥傳》。
樓弆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9—1173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元應(yīng)。樓郁孫。讀書勤敏,該貫百氏之言,小學(xué)尤精,以古字寫《春秋左傳》、《禮記》、《莊子》。中年益薄世故,嗜好佛學(xué),淡于榮利。晚居龍?zhí)?,安貧裕如,教子尤篤。
全宋文·卷四二○九
樓弆(一○九九——一一七三),字元應(yīng),明州鄞縣(今屬浙江寧波)人,肖子。舉進士不中,遂不復(fù)為場屋文,隱居于家。精于小學(xué)。乾道九年卒,年七十五。見樓鑰撰《叔祖居士并張夫人墓志銘》(《攻愧集》卷一○○)。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樓應(yīng)元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婺州東陽人。陳亮弟子。父樓民范工詩文,與亮善。父亡,應(yīng)元養(yǎng)母且為學(xué),以終父之志,詩文頗為亮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