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分類字錦》:作侍郎堰(作侍郎堰)
見水則注
分類:水利
《分類字錦》:左堤右堤(左堤右堤)
后漢書明帝紀詔曰左堤彊則右堤傷左右俱彊則下方傷宜任水埶所之使人隨高而處公家息壅塞之費百姓無陷溺之患
分類:水利
《國語辭典》:建設局(建設局)  拼音:jiàn shè jú
隸屬于各縣市政府的機構。掌理工業(yè)、商業(yè)、礦業(yè)、水利、市場管理、農會輔導及公營企業(yè)等事項。
《國語辭典》:水利局  拼音:shuǐ lì jú
辦理水利的地方機關。
《分類字錦》:溉渠下田
漢書溝洫志鄭當時為大司農言異時關東漕粟從渭上度六日罷而渭水道九百馀里時有難處引渭穿渠起長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馀里徑易漕度可令三月罷罷而渠下民田萬馀頃又可得以溉此損漕省卒而益肥關中之地得榖上以為然
分類:水利
《國語辭典》:工段  拼音:gōng duàn
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事務或工廠,因工程進行的實際需要劃分成不同的小單位,以利工作的進行。這種施工生產(chǎn)的小單位組織,就稱為「工段」。如:「熔化工段」。
《分類字錦》:毀硙(毀硙)
唐書李棲筠傳進工部侍郎關中舊仰鄭白二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硙利且百所奪農用十七棲筠請皆徹毀歲得租二百萬民賴其入
元史耶律伯堅傳為清苑縣尹縣西有塘水溉民田甚廣勢家據(jù)以為硙民以失利來訴伯堅命毀硙決其水而注之田許以溉田之馀月乃得堰水置硙仍以其事聞于省部著為定制
分類:工部水利
《國語辭典》:灌區(qū)(灌區(qū))  拼音:guàn qū
水利灌溉工程能夠受益的地區(qū)。如:「嘉南平原是白河水庫的灌區(qū)之一?!?/div>
《分類字錦》:灌三畤原
隋書李詢傳:開皇元年,引杜陽水灌三畤原,詢督其役,民賴其利。
分類:水利
《分類字錦》:捍江指揮(捍江指揮)
宋史河渠志:理宗寶祐三年十一月。監(jiān)察御史兼崇政殿說書李衢言:國家駐蹕錢塘。今踰十紀。惟是浙江東接海門。胥濤澎湃。稍越故道。則沖齧堤岸。蕩析民居。前后不知其幾。慶歷中。造捍江五指揮。兵士每指揮以四百人為額。今所管才三百人。乞下臨安府拘收。不許占破。
分類:水利
《分類字錦》:捍御咸潮(捍御咸潮)
宋史河渠志:乾道七年,秀州守臣丘崇奏:華亭縣東南大海,古有十八堰,捍御咸潮,其十七久皆捺斷,不通里河。獨有新涇塘一所,不曾筑捺,海水往來,遂害一縣民田。緣新涇舊堰迫近大海,潮勢湍急,其港面闊,難以施工,設或筑捺,決不經(jīng)久。運港在涇塘向里二十里,比之新涇,水勢稍緩,若就此筑堰,決可永久。堰外凡官民田,皆無咸潮之害。
分類:水利
《分類字錦》:號右史渠(號右史渠)
唐書溫造傳:出為朗州刺史,開后鄉(xiāng)渠百里,溉田二千頃,民獲其利,號右史渠。
分類:水利
《分類字錦》:陂匠
宋史河渠志:熙寧八年閏四月,提點秦鳳等路刑獄鄭民憲請于熙州南關以南開渠堰,堰引洮水并東山直北道下至北關并,自通遠軍熟羊砦導渭河至軍溉田。詔民憲經(jīng)度,如可作陂,即募京西、江南陂匠以往。
分類:水利
《分類字錦》:大堰小堰
唐書地理志:彭山縣有通濟大堰一,小堰十,自新津邛江口引渠南下百二十里,至州西南入江,溉田千六百頃。開元中,益州長史章仇兼瓊開。
分類:水利
《分類字錦》:賜山海經(jīng)(賜山海經(jīng))
見水門洄注注。
分類: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