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懸河口
   
詩似懸河
 
相關(guān)人物
王衍
 
郭象


《晉書》卷八十七〈郭象列傳〉
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span>

簡釋

懸河:指說話滔滔不絕。宋陸游《聞王嘉叟訃報有作》:“‘籠燈踏雪夜相過,劇論懸河駭鄰里。”


例句

安能以此上論列,愿借辨口如懸河。 韓愈 石鼓歌

《國語辭典》:河口  拼音:hé kǒu
河流的出口。河川流入海洋、湖泊或支流流入主流的地方?!睹魇贰>戆巳?。河渠志一》:「又三里溝新河口視舊口水高六尺,開舊口有沙淤之患,而為害稍輕?!固?。孟郊贈轉(zhuǎn)運(yùn)陸中丞〉詩:「帆影咽河口,車聲聾關(guān)中?!?/div>
《國語辭典》:河口港  拼音:hé kǒu gǎng
位于河流出口處而又濱海灣的港口。
《漢語大詞典》:川口
河口。 唐 王建 《野池》詩:“川口雨晴風(fēng)復(fù)止,蜻蜓上下魚東西?!?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詩:“川口隄防決,陰車鬼怪掀?!?/div>
分類:河口
《國語辭典》:八里  拼音:bā lǐ
地名。隸屬新北市八里區(qū),位于淡水河河口西側(cè)。是臺灣北部開拓時的重要據(jù)點(diǎn),清雍正時已形成聚落,乾隆時就有市街產(chǎn)生。后因沿岸淤淺,導(dǎo)致港口機(jī)能衰退。
《國語辭典》:柏林  拼音:bó lín
Berlin
城市名。位于德國東部,跨奧得河支流史普利河。為德國首都,政治、文化、經(jīng)濟(jì)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德國遭瓜分,首府柏林分別由美、蘇、法、英四聯(lián)盟國分區(qū)管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時,以蘇聯(lián)管轄的東柏林為首都。西元一九九○年十月三日,各區(qū)主權(quán)才歸還德國,成為統(tǒng)一后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的首都。
《國語辭典》:紐約(紐約)  拼音:niǔ yuē
New York
城市名。在紐約州東南,哈得遜河河口,臨紐約灣,扼海陸要沖,為美國第一大都市。人口稠密,市況繁盛,為美國經(jīng)濟(jì)、工商業(yè)中心,市內(nèi)有中央公園與自由女神像等名勝。
《漢語大詞典》:河尾
指 黃河 下游近河口處的河段。宋史·河渠志二:“其 界河 向去只有深闊,加以朝夕海潮往來渲蕩,必?zé)o淺淀, 河 尾安得直注北界,中國亦無全失險阻之理?!?/div>
《國語辭典》:紅樹林(紅樹林)  拼音:hóng shù lín
熱帶海濱特有的植物群落。生于海灣、海緣、河口附近、泥砂淤積的沼澤地。多具有異常根及胎生性質(zhì)。也稱為「紅樹林群叢」。
《漢語大詞典》:憩流
在海峽、水道、河口或狹窄的港灣內(nèi),當(dāng)漲落潮流交替時,出現(xiàn)短時間近乎停止流動的狀態(tài),稱為憩流。
《國語辭典》:禾蟲(禾蟲)  拼音:hé chóng
動物名。環(huán)節(jié)動物門多毛綱沙蠶科。體型細(xì)長稍扁,約有三百條環(huán)節(jié),每一環(huán)節(jié)均有側(cè)足一對,而頭部略呈三角形,并長有多對的觸角。
《漢語大詞典》:鄭口(鄭口)
黃河 在 鄭州 的河口。 清 光緒 十三年(公元1887年), 黃河 在 鄭州 決口。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治河》:“﹝ 河水 ﹞一決於 鄭口 ,而 徐 豫 被災(zāi);再決於 濼口 ,而 齊 魯 受害?!?/div>
《國語辭典》:伯斯  拼音:bó sī
Perth
城市名。位于澳大利亞斯旺河河口灣畔,瀕梅爾維爾和伯斯水道,為西澳大利亞州首府和都市區(qū)的中心。西元一八五六年設(shè)市,人口占全州總數(shù)的三分之二?,F(xiàn)為工業(yè)中心,產(chǎn)品有油漆、塑料、印染、水泥等。另有煉油廠和食品工廠。
《漢語大詞典》:天津新港
舊稱“塘沽新港”。在海河口外北岸,臨渤海。天津港的主體。中國最大的人工港。
《國語辭典》:圣彼得堡(圣彼得堡)  拼音:shèng bǐ dé bǎo
St. Petersburg
城市名。位于芬蘭灣尼瓦河口,為俄羅斯濱臨波羅的海最大的商港,亦是昔日帝俄的首都。二十世紀(jì)初,前蘇聯(lián)共黨為紀(jì)念領(lǐng)導(dǎo)人列寧,遂將圣彼得堡改名為「列寧格勒」。二十世紀(jì)末因共黨宣告瓦解,蘇聯(lián)亦改名為「獨(dú)立國協(xié)」,又將列寧格勒改回原名。
《國語辭典》:口如懸河(口如懸河)  拼音:kǒu rú xuán hé
言談猶如河水直傾而下,滔滔不絕。比喻能言善辯。如:「他機(jī)智善辯,口如懸河,一向是得理不饒人?!固?。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愿借辨口如懸河?!挂沧鳌笐液訛a水」。
《國語辭典》:口若懸河(口若懸河)  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
言語滔滔不絕,如瀑布流瀉不止。形容能言善辯?!督鹌棵贰返谌兀骸傅鲋?,或坐或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就是一回?!埂度辶滞馐贰返谒幕兀骸钢h見他說的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確切典故,不由得不信。」也作「懸河瀉水」。
《漢語大詞典》:口似懸河(口似懸河)
見“ 口若懸河 ”。
《國語辭典》:口若懸河(口若懸河)  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
言語滔滔不絕,如瀑布流瀉不止。形容能言善辯。《金瓶梅》第三三回:「但遇著人,或坐或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就是一回。」《儒林外史》第四回:「知縣見他說的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確切典故,不由得不信。」也作「懸河瀉水」。
《國語辭典》:懸河(懸河)  拼音:xuán hé
1.傾瀉不止的河水?!读簳>硪?。武帝本紀(jì)上》:「譬猶崩泰山而壓蟻壤,決懸河而注熛燼,豈有不殄滅者哉!」
2.比喻善用辭令,說話滔滔不絕。唐。劉長卿 西陵寄一上人詩:「多謝清言異玄度,懸河高論有誰持?」唐。羅隱 詩:「須信禍胎生利口,莫將譏思逞懸河。」也作「懸河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