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75—1127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子安,一字安常。第進士,又中詞學兼茂科。歷官太學博士、太常少卿、中書舍人,出知拱州。欽宗靖康初提舉醴泉觀。金人立張邦昌,拒受其偽命,憂憤廢食而卒。全宋文·卷三○四○
李熙靖,(一○七五——一一二七),字子安,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公弼子。擢進士第,又中詞學兼茂,為太學正,升博士,除提舉河東學事,留為兵部員外郎。忤王黼,左遷太常少卿。黼罷,拜中書舍人,出知洪州。靖康初為顯謨閣待制,提舉醴泉觀。金人立張邦昌,命熙靖權直學士院,拒命,憂憤而卒,年五十三,追贈端明殿學士。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宋史》卷三五七《李熙靖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興國永興人,字智夫。吳中復從孫。以父任為雍丘主簿。知太康縣。擢熙河路轉運判官、副使,從招討使王厚攻青唐,克蘭廓城柵十三。為京畿都轉運使,拜戶部侍郎兼知開封府。有賣珠人居民貨久不返,匿宦官楊戩家,擇仁捕竄之,戩中以事,出知熙州。歷領江淮發(fā)運、知渭州,奉祠。卒年六十六。全宋文·卷二八六七
吳擇仁,字智夫,興國軍永興(今湖北陽新)人,中復從孫。以父任為開封雍丘主簿,建中靖國初知太康縣。崇寧中擢直秘閣、熙河路轉運副使,從王厚領兵克蘭、廓城柵十三,加直龍圖閣,進集賢殿修撰,為京畿都轉運使。大觀中除戶部侍郎兼知開封府。出知熙州,徙永興軍,坐改茶法奪職。起復徽猷閣待制領江淮發(fā)運,還直學士、知渭州。以病提舉崇福宮,起知青州,不克拜,卒,年六十六。見《宋史》卷三二二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79—1149 【介紹】: 宋濟南人,字慶曾,號兩河?;兆诔鐚幦赀M士。曾知道州。后依附秦檜,力主和議。任御史中丞,劾罷宰相趙鼎。任參知政事,與秦檜合謀罷韓世忠、張俊、岳飛兵權。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堅拒償韋太后為犒從者而向金使所貸金,帝欲誅之,為檜所救。尋奉祠歸。有《兩河集》。全宋詩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慶曾,濟南(今屬山東)人。早年聚徒授業(yè),號兩河先生。后入太學,禮部別頭試第一,授恩州司理參軍。歷知道州、處州,廣西轉運判官。諂附秦檜,高宗紹興十年(一一四○)除御史中丞,七月拜參知政事。十二年,太后回鑾,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忤太后。十三年,以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居明州。十四年致仕。十九年卒,年七十一?!?a target='_blank'>寶慶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慶曾,濟南府(治今山東濟南)人。入太學,禮部別頭試第一,授恩州司理參軍,歷知道、處州。秦檜居朝,以為吏部員外郎,遷秘書少監(jiān)、起居舍人,除工部侍郎兼侍講,改御史中丞。希檜意,論罷趙鼎。紹興十年,擢參知政事。后以資政殿學士奉祠,引年歸,居明州。十九年卒,年七十一。見《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五、一六,《寶慶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本傳。
人物簡介
蔡安持,字資中,睢陽(今河南商丘)人(《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宋代分冊)。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為右通直郎(《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二○)?;兆谡驮辏ㄒ灰灰灰唬榘l(fā)運副使(同上書職官四二之三五)。重和元年(一一一八)官兵部侍郎時以事降官(同上書職官六九之二)。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二八六三
蔡安持(?——一一二四),字資中,應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哲宗紹圣初為右通直郎。徽宗時官兩浙提點刑獄。政和初為江淮發(fā)運副使。四年,為河南尹,尋除跡古殿直學士。七年,遷工部侍郎,換刑部,進兵部。官終龍圖閣學士、光祿大夫。宣和六年四月卒。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二○、職官四二之三五、職官四二之三六、職官六一之三四、職官六九之二、儀制一一之九,《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二。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河中萬泉人,字亢宗。薛向子?;兆跁r累官徽猷閣待制、陜西都轉運使。后知太原府,以撫納西羌功,拜禮部、刑部尚書。坐啟擬反覆罷,提舉崇福宮。久之,知延安府。當遷官,乞回授其子薛昶京秩。前后因事六七貶,多以欺罔獲罪,言者并論之,降為待制。全宋詩
薛嗣昌,字亢宗,祖籍河中萬泉(今山西萬榮西南),居開封。紹彭弟。徽宗崇寧中,為熙河轉運判官,梓州、陜西轉運副使。歷知渭州、慶州、相州,太原府、延安府,坐啟擬反覆,前后因事六七貶。事見《宋史》卷三二八《薛向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二九四二
薛嗣昌,字亢宗,河中萬泉(今山西萬榮)人,薛向子。崇寧中歷熙河轉運判官,梓州、陜西轉運副使,直龍圖閣、集賢殿修撰。入為左司郎中,擢徽猷閣待制、陜西都轉運使。大觀間知渭州,改慶州。責安化軍節(jié)度副使,起知相州、太原府。政和中進延康、宣和殿學士,拜禮部、刑部尚書,坐啟擬反覆罷,提舉嵩山崇福宮。久之,遷延康殿學士、知延安府。后獲罪降為待制?!?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八《薛向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25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寬夫。蔡承禧子。第進士。累官吏部員外郎?;兆诖笥^初拜右正言,進右諫議大夫。極論東南兵政七弊,請選實學多聞之士充實學官、書局,重制姑息胥吏、吏強官弱之弊。改戶部侍郎,被論在諫省時為宋喬年父子利用,出知秦州,又因事罷職。蔡京再相,起官歷知東平府。有《蔡寬夫詩話》。全宋詩
蔡居厚,字寬夫,臨安(今屬浙江)人。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進士(《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八)。徽宗大觀初拜右正言,遷右諫議大夫,改戶部侍郎,出知秦州,坐事罷。蔡京再相,起知滄、陳、齊三州,應天、河南二府,后徙汝州。久之,知東平府,又知青州,病不能赴,未幾卒。有《蔡寬夫詩話》?!?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六有傳。全宋文·卷二九二○
蔡居厚(?——一一二五),字寬夫,原居臨川,徙潤州丹徒(今屬江蘇鎮(zhèn)江)。承禧子。紹圣元年第進士,累官吏部員外郎。大觀初,拜右正言,歷右諫議大夫。三年,改戶部侍郎,尋以集賢殿修撰出知秦州,坐失職,削職罷官。政和二年,蔡京再相,起知滄、陳、齊三州,加徽猷閣待制,為應天、河南府尹。初建神霄宮,度地污下,徙汝州。久之,知東平府,復徽猷閣待制。宣和七年十月卒。著有《詩史》二卷。見蘇頌《蔡公(承禧)墓志銘》(《蘇魏公集》卷五六),《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一九、儀制一一之一一,《宋史》卷二○九《藝文志》八,《宋史》卷三五六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6—1154 【介紹】: 宋鳳翔府成紀人,字伯英。好騎射,負才氣,起于諸盜。年十六,為三陽弓箭手。欽宗靖康至高宗建炎、紹興間,與金人戰(zhàn),屢立奇功。曾討江淮,平苗劉,破李成,皆著勞績。紹興十一年拜樞密使。知朝廷欲罷兵,首請納所統(tǒng)兵,力贊議和。秦檜盡罷諸將兵權付俊。歲余無去志,檜使江邈論罷之。累封廣、益國公,進封清河郡王,拜太師。與韓世忠、劉锜、岳飛并為南宋四大名將。然岳飛冤獄,俊獨助檜成其事,為世所鄙。卒謚忠烈。全宋詩
張?。ㄒ弧鸢肆灰晃逅模植?,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兆谡推吣辏ㄒ灰灰黄撸?,為都指揮使。宣和間累轉武功大夫。高宗即位,為御營前軍統(tǒng)制,江南招討使。紹興元年(一一三一),改江淮路招討使,拜太尉。屯兵建康,置司盱眙,屢立戰(zhàn)功,為中興四將之一。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九,謚忠烈。事見《海陵集》卷二三《張循王神道碑》,《宋史》卷三六九有傳。全宋文·卷三八五一
張?。ㄒ弧鸢肆灰晃逅模?,字伯英,成紀(今甘肅天水)人。早年以武功授保義郎。靖康初奮力抗金,授武義大夫,權河北十三將。勤王,高宗(時為康王)擢為元帥府統(tǒng)制,累功轉榮州刺史,遷至拱衛(wèi)大夫。高宗即位,為御營前軍統(tǒng)制。建炎四年入衛(wèi),拜檢校少保。紹興初以江淮招討使討平叛將李成,拜太尉。紹興四年為浙西、江東安撫使,屯建康,敗偽齊劉猊,拜少保,改淮南西路宣撫使。紹興十一年,力贊和議,與秦檜意合,且首請納兵,拜樞密使。次年春,進封清河郡王。紹興二十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追封循王,謚忠烈。俊為南宋四大名將之一,然其主和議、助秦檜成岳飛冤獄,為世所鄙。見周麟之《張循王神道碑》(《海陵集》卷二三),《宋史》卷三六九本傳。
人物簡介
張孝純,字永錫,滕縣(今山東滕縣)人。哲宗元祐間進士。徽宗大觀元年(一一○七)通判濱州(《宋會要輯稿》方域五之二九)。政和四年(一一一四)為河北路轉運判官(同上書崇儒二之二五),移永興軍路。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以龍圖閣直學士、通議大夫為河東路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太原府(《山右石刻叢編》卷一八《圣母廟謝雨文》),金兵陷太原時被俘。金人扶立劉豫,任為丞相。致仕,卒謚安簡。事見《中州集》卷九、《南宋書》卷一三。今錄詩三首。中州集
孝純,字永錫,滕陽人。宣和末,知太原。國兵圍守踰年,人相食幾盡,乃下。朝廷憐其忠,換相職,后以相齊致仕。汴京建行臺,起為左丞相。踰年得請歸鄉(xiāng)里。二兄尚安健,鄉(xiāng)人為作三老圖。薨,謚安簡。子公藥,字元石,昌武軍節(jié)度副使致仕。孫觀,字彥國,世為文章家。曾孫厚之,字茂??,承安二年進士。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張孝純,字永錫,徐州滕縣(今山東滕縣)人。元祐進士。大觀元年通判濱州,政和四年為河北轉運判官,移永興軍路。宣和五年為河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太原府,七年,金兵分道攻宋,仍堅守太原,拒絕招降。靖康元年九月城破,為金所執(zhí),不能屈,遂禮之,送還鄉(xiāng)里。建炎四年,金人立偽齊,以之為尚書右丞相,遂失晚節(jié)。紹興九年致仕歸里,卒。見《宋會要輯稿》方域五之二九、崇儒二之二五,《三朝北盟會編》卷五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三三、三七、四五,《南宋書》卷一三,《宋史》卷二三《欽宗紀》。
人物簡介
李昌孺,字德初,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兆谡土辏ㄒ灰灰涣灾泵亻w為河北路轉運使。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落職(《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九)。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生卒】:?—1129 【介紹】: 宋開封人,字晞道。神宗元豐五年進士。歷任兩浙、廣南、荊湖、江西監(jiān)司?;兆谡投?,為太子右庶子,尋遷太子詹事、寶文閣直學士,在東宮十年。欽宗立,拜資政殿大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擢尚書左丞、門下侍郎。金人來侵,力主求和,每與李綱等異議,故戰(zhàn)守之備皆罷。出使河東,與金議割地。高宗即位,言者論其主和誤國,降授別駕,安置南雄州,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講義》。全宋詩
耿南仲(?~一一二九),字希道,(《宋元學案》卷九八),開封(今屬河南)人。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進士(《宋史》卷三五二《余深傳》)。歷提舉兩浙、河北西路常平,提點廣南東路、夔州路刑獄,荊湖、江西路轉運使。入為戶部員外郎,辟雍司業(yè),坐事出知衢州。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為太子右庶子,改定王、嘉王侍讀。俄試太子詹事,在東宮十年。欽宗即位,拜資政殿大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升尚書左丞、門下侍郎,力主割地求和。高宗即位,罷為觀文殿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尋責臨江軍居住。建炎二年十二月,降授單州別駕(《宋史》卷二五《高宗二》),南雄州安置,行至吉州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二有傳。今錄詩十八首。全宋文·卷二六三六
耿南仲(?——一一二八),字晞道,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人。元豐五年登進士第,歷提舉兩浙常平,徙河北西路,改轉運判官、提點廣東及夔州路刑獄,荊湖、江西兩路轉運副使。入為戶部員外郎,罷知衢州。政和二年以禮部員外郎為太子右庶子、試太子詹事,寶文閣直學士。欽宗即位,以東宮舊臣禮重之,拜資政殿大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升尚書左丞、門下侍郎。金兵南侵,堅主和議割地。高宗即位,薄其為人,罷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議者論其主和誤國,責授單州團練副使、臨江軍居住。建炎二年十月,再降授單州別駕,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講義》十卷(存)、《易明蒙》行世。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宋史》卷三五二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29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字謙叔。哲宗元祐三年進士。為太學博士?;兆跁r,累官至尚書左丞。欽宗靖康元年,金兵南下,為陜西宣撫使。金兵分道再犯京師,致虛會兵入援,因輕信僧人趙宗印,用為將,為金所擊潰。高宗即位,徙知鄧州。旋以鄧州失守,責授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英州安置。建炎三年,起知鼎州,道卒。全宋詩
范致虛(?~一一三七),字謙叔,建陽(今屬福建)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進士(《閩詩錄》丙集卷五),為太學博士,以祖送鄒浩獲罪停官?;兆诹?,召為左正言,出通判郢州。崇寧初召為中書舍人,從此出處華要十馀年。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以陜西五路經(jīng)略使率兵勤王。高宗即位,徙知鄧州,因兵敗失城責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英州安置。紹興七年(一一三七)高宗至建康,召復資政殿學士、知鼎州,行至巴陵率。事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七七,《宋史》卷三六二有傳。今錄詩八首。全宋文·卷二八七四
范致虛(一○六二——一一二九),字謙叔,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徙居方城(今河南方城)。元祐三年進士及第,為太學博士?;兆诩次?,除左正言,進中書舍人,改兵部侍郎。政和七年入為侍讀,遷尚書左丞。歷知大名、河南、鄧州。靖康初除知京兆府,宣撫陜西。金人分道犯京師,致虛會兵入援,軍出武關,不戰(zhàn)而潰。高宗立,徙知鄧州,會金兵壓境,致虛遁,坐落職,責授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英州安置。起復資政殿學士、知鼎州。建炎三年十二月,行至岳州卒,年六十八。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七之一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宋史》卷三六二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30 【介紹】: 宋懷州人,字士美,自號李浪子。徽宗大觀二年上舍及第。善謳謔,能蹴鞠,常以街市俚語為詞曲。因善事內(nèi)侍,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宣和六年為少宰兼中書侍郎,都人稱為浪子宰相。欽宗時升太宰,力主割地求和,遭陳東等數(shù)百人斥責,罷相。高宗建炎初以主和誤國責潯州安置。全宋詩
李邦彥(?~一一三○),字士美,懷州(今河南沁陽)人。徽宗大觀二年(一一○八)上舍及第,試符寶郎。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拜少宰。欽宗靖康初進太宰。不久罷相,出知鄧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以主和誤國責授建寧軍節(jié)度副使,安置潯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八)。四年,卒于桂州(同上書卷六七三)。贈觀文殿大學士,謚和文(同上書卷七二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二有傳。全宋文·卷三三二○
李邦彥(?——一一三○),字士美,懷州(治今河南沁陽)人。大觀二年上舍及第,試符寶郎。俊爽美風姿,為文敏而工,應對便捷,善謳謔,能蹴鞠,每綴街市俚語為辭曲,自號李浪子。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宣和三年,除尚書右丞;五年,轉左丞;六年,拜少宰,都人目為浪子宰相。靖康初升太宰,主割地講和,士庶痛斥之,乃自請罷。建炎初以主和誤國,責授建武軍節(jié)度副使,潯州安置,四年卒,謚文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二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30 【介紹】: 宋邵武人,字茂和。第進士?;兆谛统鯙樽笏纠?,累擢徽猷閣待制、知河間府。高宗即位,拜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與知樞密院事汪伯彥同主和。逐李綱、張所,殺上書言事之太學生陳東及歐陽澈。進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建炎二年冬,金兵逼揚州,潛善得淮北警報而不信;致三年初高宗倉皇南渡,為中丞張澄所劾,罷為觀文殿學士、知江寧府,旋落職,責置英州。全宋文·卷三一三四
黃潛善(?——一一三○),字茂和,邵武軍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潛厚弟。元符三年登進士第。政和中,提舉利州路學事;八年,提點利州路刑獄。宣和初為左司郎,擢戶部侍郎。后以徽猷閣待制知河間府,為高陽關路安撫使。靖康二年初,將本路兵至東平援康王趙構,康王承制拜副元帥。高宗即位,拜中書侍郎。建炎元年八月,擢尚書右仆射;二年十二月,進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與右相汪伯彥力唱和議,排李綱,抑宗澤,害忠良。三年二月,中丞張澄劾其誤國二十大罪,乃罷相、落職、分司、衡州居住,又責置英州。此年十二月卒。《宋史》卷四七三《奸臣傳》三有傳,又見《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之六二、兵一二之一九,《宋史》卷二四、二五《高宗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九二。
人物簡介
【生卒】:?—1131 【介紹】: 宋洪州奉新人,字少汲,號西山老人。哲宗紹圣四年進士。欽宗靖康元年,以知應天府為東道都總管,為金人所執(zhí),不屈,久之得歸。高宗紹興元年為刑部尚書,兼權禮部尚書,官至兵部尚書兼侍讀。工詩。有《西山老人集》。全宋詩
胡直孺,字少汲,奉新(今屬江西)人。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初為路州司戶,累遷監(jiān)察御史,出知平江府。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為淮南路轉運副使(《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九)。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為東南六路轉運輦運撥發(fā)司官(同上書職官四二之一○)。靖康間知南京,為金人所執(zhí),不屈,久之得歸。高宗朝擢龍圖閣直學士知隆興府,進兵部尚書,卒。有《西山老人集》,已佚。事見清同治《奉新縣志》卷八。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二九四八
胡直孺(?——一一三一),字少伋,號西山老人。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紹圣四年進士,能詩。建炎元年為金人所得,既而歸之,為龍圖閣直學士、戶部尚書。建炎二年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洪州。紹興元年四月以刑部尚書權禮部尚書,兼侍讀,守兵部尚書。十一月以兵部尚書兼侍讀卒,贈端明殿學士。見孫覿《西山老人文集序》(《鴻慶居士集》卷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一三、四三、四六、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