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法典  拼音:fǎ diǎn
經(jīng)過整理后成為較有系統(tǒng)、完備的某一類法律的總稱。如民法典。
《漢語大詞典》:刑法典
經(jīng)過系統(tǒng)整理,并確立一定體系的刑事法律文件。
《國語辭典》:羅馬法典(羅馬法典)  拼音:luó mǎ fǎ diǎn
古代羅馬所行的法律。起于西元前五世紀(jì)參考雅典法律所訂立的《十二木表法》。其主要精神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在被證明為有罪之前,均應(yīng)視為無辜。后查士丁尼為帝,令學(xué)者纂為法典,計為四部,集其大成。后來的《拿破崙法典》及《腓特烈法律》皆以此為范本。
《國語辭典》:馬奴法典(馬奴法典)  拼音:mǎ nú fǎ diǎn
據(jù)說是人類始祖馬奴得到神的啟示,用有韻的梵文寫成的婆羅門教法規(guī)。為十九世紀(jì)以前,民法、刑法、司法判斷的準(zhǔn)則。
《國語辭典》:拿破崙法典  拼音:ná pò lún fǎ diǎn
《拿破崙法典》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于西元1804年在議會通過的一系列法典,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狹義僅指《拿破崙民法典》,共2281條;該法典承認(rèn)貴族、平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權(quán)利,為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及歐、美各國成文法的基礎(chǔ)之一。
《國語辭典》:查士丁尼法典  拼音:zhā shì dīng ní fǎ diǎn
西元五二八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命法學(xué)家特里波尼(Tribonian)等編纂的匯編式法典,于西元五三四年完成。法典內(nèi)容為東羅馬帝國時期的皇帝敕令、權(quán)威法學(xué)家的法律解釋,以及作為法律學(xué)生學(xué)習(xí)法學(xué)的入門教材等。該法奠定了后世民法的基礎(chǔ),為研究民法學(xué)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xiàn)資料之一,又稱為「民法大全」。
《國語辭典》:漢摩拉比法典(漢摩拉比法典)  拼音:hàn mó lā bǐ fǎ diǎn
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成文法典。完成于巴比倫第一王朝的漢摩拉比君主(西元前1792~1750)。全文二百八十二條,包括經(jīng)濟(jì)條款、刑法和民法。法典刻于黑色石柱。西元一九○一年出土,現(xiàn)保存于法國羅浮宮博物館。
《漢語大詞典》:典憲(典憲)
法典;典章。《后漢書·應(yīng)劭傳》:“逆臣 董卓 ,蕩覆王室,典憲焚燎,靡有孑遺,開辟以來,莫或茲酷?!?三國 魏 曹植 《圣皇篇》詩:“沉吟有愛戀,不忍聽可之,迫有官典憲,不得顧恩私?!?span id="ofetihb" class="book">《舊唐書·酷吏傳下·羅希奭》:“不唯輕侮典憲,實亦隳壞紀(jì)綱。” 章炳麟 《文學(xué)總略》:“史志之倫,記大傀異事則有感,記經(jīng)常典憲則無感,既不可齊一矣?!?/div>
分類:法典典章
《漢語大詞典》:金法
指法典。古微書·論語擿輔象:“ 黃帝 七輔,州選舉翼佐帝德。 風(fēng)后 受金法。” 宋均 注:“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div>
分類:法典
《漢語大詞典》:律典
法典;律條。昆曲十五貫第四場:“律典上,字字如鐵載分明?!贝▌?span id="mogvfuj" class="book">《譚記兒》第五場:“誰教你強(qiáng)奪人妻違律典?”
《國語辭典》:典籍  拼音:diǎn jí
1.記載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圖書?!段倪x??装矅I袝颉罚骸改饲厥蓟蕼缦却浼?,焚書坑儒,天下學(xué)士逃難解散?!埂度龂萘x》第一三回:「百官宮人,符冊典籍,一應(yīng)御用之物,盡皆拋棄?!?br />2.職官名。負(fù)責(zé)掌理圖書。清代于內(nèi)閣中設(shè)此官。
《國語辭典》:經(jīng)書(經(jīng)書)  拼音:jīng shū
1.儒家經(jīng)籍。《漢書。卷一○。成帝紀(jì)》:「壯好經(jīng)書,寬博謹(jǐn)慎?!?br />2.宗教經(jīng)典。如《圣經(jīng)》、《可蘭經(jīng)》。
3.泛稱一切可為常法典范的書籍。如《黃帝內(nèi)經(jīng)》。
《漢語大詞典》:常典
(1).常例;固定的法典、制度。 漢 蔡邕 《宗廟迭毀議》:“正厥世之所闕,為無窮之常典?!?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楊終傳》:“臣聞‘善善及子孫,惡惡止其身’,百王常典,不易之道也?!?span id="kke6tns" class="book">《魏書·世祖紀(jì)》:“夫有功受賞,有罪受誅,國之常典,不可暫廢?!?元 黃縉 日損齋筆記·辯史:“然則九錫者,先王賞功之常典耳?!?br />(2).指舊時的典籍。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并序〉:“所以不列於五岳,闕載於常典者,豈不以所立冥奧,其路幽逈。” 李善 注:“常典,五經(jīng)之流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周禮·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 唐 賈公彥 疏:“三墳,三皇時書;五典,五帝之常典?!?/div>
《國語辭典》:教法  拼音:jiào fǎ
教學(xué)的方法。如:「新式教育應(yīng)講究教材與教法?!?/div>
《漢語大詞典》:邦典
本指治理邦國的六典。后泛指國家法典。周禮·秋官·大司寇:“凡諸侯之獄訟,以邦典定之。” 鄭玄 注:“邦典,六典也?!?唐 孫逖 《送趙評事攝御史監(jiān)軍嶺南》詩:“議獄持邦典,臨戎假憲威?!?金 王若虛 《君事實辨》:“讐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執(zhí)而誅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參見“ 六典 ”。
《國語辭典》:六典  拼音:liù diǎn
1.周代輔佐帝王治理邦國的六種法典。即治典、禮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吨芏Y。天官冢宰。大宰》:「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jié)h。張衡〈東京賦〉:「建象魏之兩觀,旌六典之舊章。」
2.隋代宮廷中的女官。即典琮、典贊、典櫛、典器、典執(zhí)、典會?!端鍟?。卷三六。后妃列傳。序》:「又采漢、晉舊儀,置六尚、六司、六典,遞相統(tǒng)攝,以掌宮掖之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