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95,分33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科詔
遷刑
論法
弄法
準(zhǔn)律
法科
故失
象法
條舉
亂倫
倚法
移轉(zhuǎn)
申訴
律學(xué)
曲法
《漢語大詞典》:科詔(科詔)
(1).法律與詔令。《三國志·魏志·程曉傳》:“法造於筆端,不依科詔;獄成於門下,不顧覆訊。”
(2).指關(guān)于科舉的詔令。 宋 蘇軾 《監(jiān)試呈諸試官》詩:“每聞科詔下,白汗如流瀋?!?宋 洪邁 《夷堅三志己·李克己井夢》:“ 樂平 梅林 李克己 ,自少攻苦為學(xué),鋭心進取,然未嘗登名。 慶元 乙卯,當(dāng)科詔之下,祈夢於 五顯祠 ,連夕無所感?!?/div>
《漢語大詞典》:遷刑(遷刑)
改變刑法。指不按法律處刑。 宋 陳師道 《擬御試武舉策》:“故刑至于殺不以為暴,而遷刑則暴也?!?/div>
《漢語大詞典》:論法(論法)
(1).討論法律。 北齊 劉晝 新論·法術(shù):“今法者則溺於古律,儒者則拘於舊禮,而不識情移法宜變改也。此可與守法而施教,不可與論法而立教。”
(2).依法處置。 元 柳貫 《元故義烏縣主簿張公墓碑銘》:“比境有疑獄當(dāng)讞,輒移府君就鞠,雖鉤得其情,而論法常務(wù)平允?!?br />(3).論說推理的法則。 梁啟超 《論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二節(jié):“但其多言天鬼,頗及他界,肇創(chuàng)論法,漸闡哲理。”
《國語辭典》:弄法  拼音:nòng fǎ
舞弊,玩弄法律?!妒酚洝>硪欢?。貨殖列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不避刀鋸之誅者,沒于賂遺也。」《新唐書。卷一七八。列傳。劉蕡》:「加以國權(quán)兵柄顓于左右,貪臣聚斂以固寵,奸吏因緣而弄法,冤痛之聲,上達于九天,下入于九泉,鬼神為之怨怒,陰陽為之愆錯。」《宋史。卷三○一。列傳。趙賀》:「徙知漢州,蜀吏喜弄法,而賀精明,吏不敢欺,事更賀所,多被究詰,人目為『趙家關(guān)』,謂如關(guān)梁不可越也?!?/div>
《漢語大詞典》:準(zhǔn)律
依照法律。 唐 白居易 《論姚文秀打殺妻狀》:“據(jù)刑部及大理寺所斷,準(zhǔn)律,非因鬭爭,無事而殺者,名為故殺?!?宋 蘇軾 《書學(xué)太白詩》:“有狂人 李赤 ,乃敢自比 謫仙 ,準(zhǔn)律不應(yīng)從重。”
分類:依照法律
《國語辭典》:法科  拼音:fǎ kē
1.大學(xué)分科之一。泛稱法學(xué)院所屬科系。如政治、法律、經(jīng)濟等系。
2.法律?!逗鬂h書。卷四六。郭陳列傳。郭躬》:「躬奏讞法科,多所生全?!?/div>
《國語辭典》:故失  拼音:gù shī
法律上指科刑不當(dāng),故意減輕或加重罪刑。如:「法院對這件案子的判決有故失之嫌,引起社會大眾的不滿?!?/div>
《漢語大詞典》:象法
(1).指國家的法律教令。 前蜀 杜光庭 《都監(jiān)將軍周天醮詞》:“鑾旗早復(fù)於 秦 京,象法重懸於魏闕?!眳⒁姟?象魏 ”。
(2).猶象教。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yán)寺舍利塔碑》:“象法不可以無主,微言不可以遂喪?!?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五·敬一主人詩:“《宿向陽寺》云:‘圣朝存象法,古寺復(fù)聞鐘。’”
(3).指攝影術(shù)。 康有為 《自題三十影象》詩:“象法流傳海外圖,偶來山澤現(xiàn)癯儒?!?/div>
《漢語大詞典》:象魏
(1).古代天子、諸侯宮門外的一對高建筑,亦叫“闕”或“觀”,為懸示教令的地方。周禮·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乃縣治象之灋于象魏,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斂之?!?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曰:“象魏,闕也?!?賈公彥 疏:“ 鄭司農(nóng) 云:‘象魏,闕也’者, 周公 謂之象魏,雉門之外,兩觀闕高魏魏然, 孔子 謂之觀?!?唐 楊炯 《少室少姨廟碑》:“太微營室,明堂布政之宮;白獸蒼龍,象魏懸書之法?!?清 錢謙益 《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陸化熙授承德郎》:“參報待以削草,象魏用為縣書?!?br />(2).借指宮室,朝廷。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云觀變?yōu)楹弥挘笪夯癁榛⒈?。?span id="okgpviv" class="book">《南齊書·高帝紀(jì)上》:“入兵萬乘之國,頓戟象魏之下?!?宋 蘇軾 《上太皇太后賀正表》:“臣職守江湖,心馳象魏。天威咫尺,想聞清蹕之音?!?清 顧炎武 《雒陽》詩:“象魏云常紫, 龍池 水自清?!?/div>
《漢語大詞典》:條舉(條舉)
(1).謂申明法制,依法律行事。舊唐書·鄭覃傳:“帝嘗謂宰臣曰:‘百司弛慢,要重條舉?!?br />(2).逐條舉出。 宋 梅堯臣 《得王介甫常州書》詩:“事成條舉作書尺,不肯勞人魚腹將?!?/div>
《國語辭典》:亂倫(亂倫)  拼音:luàn lún
1.破壞人倫道德、社會常規(guī)。
2.親屬之間發(fā)生不正當(dāng)?shù)男躁P(guān)系。
《漢語大詞典》:倚法
憑借法律。書·君陳:“無倚勢作威,無倚法以削?!?唐 韓愈 《復(fù)讎狀》:“許復(fù)讎,則人將倚法專殺,無以禁止其端矣?!?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史·食貨志上四》:“使民僥倖得錢,非國之福;使吏倚法督責(zé),非民之便?!?/div>
分類:憑借法律
《國語辭典》:移轉(zhuǎn)(移轉(zhuǎn))  拼音:yí zhuǎn
1.從一處移動到另一處。如:「臺風(fēng)已經(jīng)移轉(zhuǎn)到日本去了。」
2.法律上指將權(quán)利義務(wù)讓給他人之行為。如所有權(quán)之移轉(zhuǎn)、債權(quán)之讓與等。
《國語辭典》:申訴(申訴)  拼音:shēn sù
受懲罰的人向上級機關(guān)或有關(guān)單位說明情由。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周章道路,要候執(zhí)事,叩頭流血,申訴冤枉。」《西游記》第三七回:「陛下,那怪倒有些神通,變作你的模樣,侵佔你的乾坤,文武不能識,后妃不能曉,只有你死的明白,你何不在陰司閻王處具告,把你的屈情申訴申訴?」
《漢語大詞典》:律學(xué)(律學(xué))
(1).古代傳授法律知識的學(xué)校。 晉 始置律學(xué)博士,轉(zhuǎn)相教授。 后秦 姚興 設(shè)律學(xué)于 長安 ,召各郡縣散吏入學(xué),成績優(yōu)良者選任郡縣獄吏。 隋 律學(xué)隸大理寺, 唐 宋 律學(xué)隸國子監(jiān)。晉書·石勒載記下:“參軍 續(xù)咸 、 庾景 為律學(xué)祭酒?!?span id="guddjpz" class="book">《新唐書·百官志三》:“﹝律學(xué)﹞律令為顓業(yè),兼習(xí)格式法例。 隋 ,律學(xué)隸大理寺,博士八人。 武德 初,隸國子監(jiān)。”宋史·選舉志三:“律學(xué)。國初置博士,掌授法律。 熙寧 六年,始即國子監(jiān)設(shè)學(xué),置教授四員。凡命官、舉人皆得入學(xué),各處一齋?!?br />(2).法律學(xué)科。 南朝 梁 沈約 《援蔡法度廷尉制》:“ 郭恭 以律學(xué)通明,仍業(yè)司士?!?/div>
《漢語大詞典》:曲法(麴法)
曲法:枉法。周書·史寧傳:“嘗出,有人訴州佐曲法, 寧 還付被訟者治之。” 宋 范仲淹 《再奏進前所陳十事》:“為天下官吏,不亷則曲法;曲法則害民。”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神正直而聰明,亦必不以所愛之故,曲法庇一騶。”
麴法:1.征酒稅的法律。新唐書·食貨志四:“ 昭宗 世,以用度不足,易京畿近鎮(zhèn)麴法,復(fù)榷酒以贍軍?!?br />(2).釀酒制曲的方法。宋史·食貨志下七:“凡醖用秔、糯、粟、黍、麥等及麴法、酒式,皆從水土所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