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同廁
混雜一起。孔叢子·刑論:“ 孔子 曰:‘ 吳 越 之俗,男女無別,同厠而浴,民輕相犯。’”廁,一本作“ 川 ”。
分類:混雜
《漢語大詞典》:蝘蜓嘲龍(蝘蜓嘲龍)
以蝘蜓比作龍,有隨意混雜,貶低一方之意。語出 漢 揚雄 《解嘲》:“今子乃以鴟梟而笑鳳凰執(zhí)蝘蜓而嘲龜龍。” 唐 李白 《鳴皋歌送岑徵君》:“蝘蜓嘲龍,魚目混珍?!?/div>
《國語辭典》:龍蛇雜處(龍蛇雜處)  拼音:lóng shé zá chǔ
各種人物混雜在一起。形容分子復雜,通常是指黑道人物。如:「那地方可是龍蛇雜處,你要小心啊!」也作「龍蛇混雜」。
《國語辭典》:蕭蘭不辨真(蕭蘭不辨真)  拼音:xiāo lán bù biàn zhēn
香草、惡草混雜不清。比喻混假為真。宋。呂本中〈兵亂后雜〉詩:「萬事多翻覆,蕭蘭不辨真?!?/div>
《國語辭典》:改錯題(改錯題)  拼音:gǎi cuò tí
一種將錯誤混雜在題目中,讓受試者自行找出錯誤并加以改正的試題。
《國語辭典》:羼水  拼音:chàn shuǐ
和水混雜在一起。如:「這杯果汁羼水太多,顯得淡而無味?!?/div>
分類:混雜
《國語辭典》:攪渾(攪渾)  拼音:jiǎo hún
攪亂混雜。
分類:攪亂混雜
《國語辭典》:百端交集  拼音:bǎi duān jiāo jí
各種感受混雜在一起。比喻思緒混亂,感情復雜。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衛(wèi)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云,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挂沧鳌赴俑薪患埂?/div>
《國語辭典》:雜燴湯(雜燴湯)  拼音:zá huì tāng
1.將多種菜肴混雜在一起所燴成的菜湯。
2.比喻雜亂拼湊一起的事物。
《國語辭典》:搞亂(搞亂)  拼音:gǎo luàn
把事物弄亂。如:「桌上的東西你不要搞亂了?!?/div>
《漢語大詞典》:渾渾沌沌(渾渾沌沌)
(1).舊指天地開辟前元氣未分、模糊一團的狀態(tài)。呂氏春秋·大樂:“陰陽變化,一上一下;合則成章,渾渾沌沌。”
(2).混雜、不分明貌。孫子·勢:“紛紛紜紜,鬪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jié):“這絕對的東西,就是所謂‘道’,所謂‘一’。一切都籠罩在里面,分什么彼此,分什么是非?渾渾沌沌,各任自然?!?宋家玲 等《神秒的古道》:“那風,挾持著礫石、沙土,把地面攪得渾渾沌沌,似 黃河 決口,翻著巨浪?!?br />(3).糊涂無知貌。莊子·在宥:“渾渾沌沌,終身不離?!?郭象 注:“渾沌無知而任其自復,乃能終身不離其本?!?田漢 《暴風雨中的七個女性》第三場:“在 湖南 念書的時候,我還是渾渾沌沌的,不太曉得事情?!?br />(4).形容迷糊,不清醒。 歐陽山 《苦斗》五八:“她才渾渾沌沌地睡過去了。” 柯巖 《奇異的書簡·追趕太陽的人》:“還有人什么也沒帶去,什么也沒留下,走著渾渾沌沌的路,度過了空虛的一生?!?/div>
《漢語大詞典》:混撓(混撓)
混雜,攪亂。 晉 葛洪 抱樸子·省煩:“今五禮混撓,雜飾紛錯,枝分葉散,重出互見?!?span id="6650v60" class="book">《南齊書·明帝紀》:“﹝帝﹞公事混撓,販食人擔火誤燒牛鼻, 豫章王 白 世祖 , 世祖 笑焉?!?/div>
分類:混雜攪亂
《漢語大詞典》:混含
(1).含糊,不明確。 郭沫若 《斷斷集·社會發(fā)展階段之再認識》:“﹝ 馬克思 ﹞放棄了‘族長制’的那個名詞,而采取了‘東洋的社會’或‘ 亞細亞 的生產方式’這樣混含的用語?!?老舍 《趙子曰》第二十:“作官的講究混含不露,講究探聽政治上的隱情?!?br />(2).混雜包含。 老舍 《駱駝祥子》十八:“每一種氣味都混含著由地上蒸發(fā)出來的腥臭。”
《漢語大詞典》:骨董飯(骨董飯)
混雜魚肉諸物的飯。 明 陳士元 《俚言解》卷二:“以魚肉諸物埋飯中,謂之骨董飯。”
分類:混雜魚肉
《漢語大詞典》:儳亂(儳亂)
攙雜,混雜。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然同在一城之中,建立禮拜堂,必歸一教,無相儳亂?!?/div>
分類:攙雜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