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駢字類編》:火中
宋 蘇軾 送魯元翰少卿知衛(wèi)州 每愧煙火中,玉腕親炮燔。
宋 蘇軾 陸蓮庵 陸地生花安足怪,而今更有火中蓮。
《韻府拾遺 東韻》:梁書扶南國傳漲海千馀里至自然大洲其上有樹生火中洲左近人剝取其皮紡績作布極得數尺以為手巾與焦麻無異而色微青黑若小垢則投火中復更精潔
分類:火中
《漢語大詞典》:火中蓮(火中蓮)
見“ 火生蓮 ”。
《漢語大詞典》:火生蓮(火生蓮)
佛教語。語出《維摩經·佛道品》:“火中生蓮華,是可謂希有。在欲而行禪,稀有亦如是。”后因以“火生蓮”喻雖身處煩惱中而能解脫,達到清涼境界。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浮榮水劃字,真諦火生蓮?!币嘧鳌?火中蓮 ”。 唐 羅虬 《比紅兒》之三五:“常笑世人語虛誕,今朝自見火中蓮?!?宋 蘇軾 《陸蓮庵》:“陸地生花安足怪,而今更有火中蓮。”
《國語辭典》:饑火中焚(饑火中焚)  拼音:jī huǒ zhōng fén
饑餓如火在體內燃燒般難以忍耐。《文明小史》第三六回:「慕政忍氣吞聲,只一件事忍耐不住,是從早晨起到現在已是下午,還沒有吃一口飯,饑火中焚,更無法想。」
《漢語大詞典》:妒火中燒
因忌妒而異常激動,心神錯亂或狂亂。例如:使他妒火中燒。
《漢語大詞典》:忿火中燒(忿火中燒)
猶言怒火中燒。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張鴻漸:“甲詞益狎逼。 張 忿火中燒,把刀直出,剁甲中顱?!?/div>
《高級漢語詞典》:饑火中燒
饑餓難忍。如火燒于腹中
《國語辭典》:火中取栗  拼音:huǒ zhōng qǔ lì
法國詩人拉。封登所著猴子與貓的寓言故事。敘述一只狡猾的猴子騙貓從火中取栗子,結果貓爪上的毛被火燒掉,而栗子卻全被猴子吃了。后比喻為他人冒險出力,自己卻一無所獲。如:「他只不過是在利用你罷了,一旦替他火中取栗,打下江山之后,便會將你一腳踢開。」
《國語辭典》:怒火中燒(怒火中燒)  拼音:nù huǒ zhōng shāo
心中升起熊烈的怒火。形容非常憤怒。如:「他雖然怒火中燒,還是百般克制,才沒釀成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