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438
典故
28
詞典
357
分類詞匯
29
佛典
4
其它
20
共438,分30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6
7
8
9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調(diào)玉燭
炳燭
燭盡
風(fēng)燭
蓮燭
旁燭
燭明
燭夜
如燭
燭紅
燭滅
絳燭
燭跋
燭灺
燭燼
《漢語大詞典》:
調(diào)玉燭(調(diào)玉燭)
謂四季氣候調(diào)和;四時之氣和暢。形容太平盛世。 唐
杜甫
《喜聞盜賊總退口號》
之五:“今春喜氣滿乾坤,南北東西拱至尊。 大歷 三年調(diào)玉燭, 玄元皇帝 圣云孫?!?仇兆鰲 注:“玉燭云孫,喜太平有象?!眳⒁姟?玉燭 ”。
分類:
四季
氣候
調(diào)和
和暢
太平盛世
《國語辭典》:
玉燭(玉燭)
拼音:
yù zhú
謂四時合氣,溫潤明照?!稜栄?。釋天》:「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四氣和謂之玉燭?!?/div>
分類:
樂律
目光
和暢
太平盛世
宮人
前蜀
郭璞
《國語辭典》:
炳燭(炳燭)
拼音:
bǐng zhú
燃燭照明。引喻日夜不輟,好學(xué)不倦。漢。劉向《說苑。卷三。建本》:「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粠煏缭唬骸汉尾槐T乎?』」也作「秉燭」。
分類:
好學(xué)
《漢語大詞典》:
燭盡(燭盡)
燭已點完。多表示到了深夜。
《禮記·曲禮上》
“燭不見跋” 漢 鄭玄 注:“跋,本也,燭盡則去之,嫌若燼多有厭倦?!?南朝 梁
徐君茜
《共內(nèi)人夜坐守歲》
詩:“簾開風(fēng)入帳,燭盡炭成灰?!?span id="5sako5e" class="book">《
新唐書·令狐綯傳
》:“夜對禁中,燭盡,帝以乘輿、金蓮華炬送還?!?清
蒲松齡
《
聊齋志異·邵女
》
:“ 柴 益喜,燭盡見跋,遂止宿焉。”
分類:
深夜
《國語辭典》:
風(fēng)燭(風(fēng)燭)
拼音:
fēng zhú
燭在風(fēng)中易滅。比喻人生命可危。如:「風(fēng)燭殘年」。也作「風(fēng)燈」、「風(fēng)中燭」。
分類:
臨近
死
行將
消滅
《漢語大詞典》:
蓮燭(蓮燭)
猶蓮炬。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寄竹溪》
詞:“道荒蕪羞對,宮中蓮燭;昏花難映,閣上藜光?!?金
周昂
《即事》
詩:“南苑霓旌動繚墻,天街蓮燭照脩廊。”
《漢語大詞典》:
旁燭(旁燭)
普照。
《
漢書·揚雄傳下
》
:“明哲煌煌,旁燭亡疆?!?顏師古 注:“燭,照也?!?/div>
分類:
普照
《漢語大詞典》:
燭明(燭明)
(1).照亮。
《漢書·禮樂志》
:“馮馮翼翼,承天之則。吾易久遠,燭明四極?!?br />(2).燭光明亮。 唐
杜甫
《今夕行》
:“今夕何夕歲云徂,更長燭明不可孤?!?明
高啟
《奉天殿進元史》
詩:“漏盡秋城催仗早,燭明春殿卷簾遲?!?/div>
分類:
照亮
燭光
光明
明亮
《漢語大詞典》:
燭夜(燭夜)
(1).照亮黑夜。
《
三國志·魏志·管輅傳
》
“ 毓 問 輅 :‘天下常太平否?’”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管辰
《管輅別傳》
:“三五盈月,清耀燭夜,可以遠望,及其在晝,明不如鏡?!?南朝 梁
陶弘景
《華陽頌·物軌》
:“熒芝可燭夜,田泉嘗澣塵?!?宋
范成大
《題徑山寺樓》
詩:“神光來燭夜,壽木不知秋?!?br />(2).雞的別名。 晉 崔豹
《
古今注·鳥獸
》
:“鷄一名燭夜?!?唐
蘇鶚
《
蘇氏演義
》
卷下:“鷄名燭夜,又曰翰音。”
(3).神話中的花名。參見“ 燭夜花 ”。
分類:
照亮
雞
黑夜
花名
《漢語大詞典》:
燭夜花(燭夜花)
傳說中的花名?;茏葬劽谰?。
《
太平廣記
》
卷五十引 唐 李玫
《纂異記·嵩岳嫁女》
:“書生曰:‘某有瑞露之酒,釀於百花之中……’謂小童曰:‘折燭夜一花,傾與二君子( 田璆 、 鄧韶 )嘗?!浠ㄋ某龆罴t,圓如小瓶,徑三寸餘,緑葉形類盃。”
分類:
花名
自釀
美酒
酒
《韻府拾遺 沃韻》:
如燭(如燭)
丁春澤日觀賦:其望也如燭,其照也無私。
《漢語大詞典》:
燭紅(燭紅)
指蠟燭亮光。 唐
杜甫
《酬孟云卿》
詩:“樂極傷頭白,更深愛燭紅?!?仇兆鰲 注:“燭紅,燭光也?!?/div>
分類:
蠟燭
亮光
《駢字類編》:
燭滅(燭滅)
史記滑稽傅: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籍,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羅襦襟解,微聞薌澤。當(dāng)此之時,髡心最歡。能飲一石。韓詩外傅:楚莊王賜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燭滅,有牽王后衣者,后扢冠纓而絕之,言于王曰:今燭滅,有牽妾衣者,妾扢其纓而絕之,愿趣火視絕纓者。王曰:止。立出令曰:與寡人飲,不絕纓者,不為樂也。于是冠纓無完者,不知王后所絕冠纓者誰。于是王遂與群臣歡飲,乃罷。
《駢字類編》:
絳燭(絳燭)
元史祭祀志見絳紗下。
《漢語大詞典》:
燭跋(燭跋)
(1).
《禮記·曲禮上》
:“燭不見跋?!?孔穎達 疏:“
《小爾雅》
云:‘跋,本也?!?,把處也?!睜T跋,指豎立火炬或蠟燭的底坐。 五代 王仁裕
《
開元天寶遺事·燭奴
》
:“﹝ 申王 ﹞每夜宮中與諸王貴戚聚宴,以龍?zhí)茨镜癯蔂T跋童子?!?span id="2j3khak" class="book">《
聊齋志異·邵女
》“燭盡見跋” 清 何垠 注:“燭跋,燭本可把握處。”
(2).謂燭將燃盡。 宋
陸游
《十月一日浮橋成以故事宴客凌云》
詩:“眾賓共醉忘燭跋,一徑卻下緣云根?!?/div>
分類:
豎立
火炬
蠟燭
《漢語大詞典》:
燭灺(燭灺)
燭將盡。亦指燭的馀燼。
《花月痕》
第十四回:“正香銷燭灺,月斜人定?!?章炳麟
《訄書·公言》
:“燭灺鈞冶之上,七色而外,有幻火變火,可以鎔金鐵,而人目不能見。”
《漢語大詞典》:
燭燼(燭燼)
(1).燭燃后的余燼;燭淚。
《
北史·呂思禮傳
》
:“﹝ 思禮 ﹞晝理政事,夜即讀書,令蒼頭執(zhí)燭,燭燼夜有數(shù)升?!?宋
秦觀
《宿參寥房》
詩:“鉤箔簷花動,抄書燭燼零。” 明
高啟
《婁江寓舍喜王七隅見過卻送還郭》
詩:“遠愁忽與鐘聲至,殘醉微兼燭燼銷?!?br />(2).燭化為燼。
吳梅
《莫更二首和小洲》
:“燭燼香消共一舟,綺窗如墨恕春愁?!?/div>
分類:
余燼
燭淚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