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疏還
 
疏去
  
疏氏
 
父子?xùn)|歸
  
疏廣餞
 
東宮二傅
 
二疏志
 
疏傅不朝
 
疏家父子
 
疏受意
 
早退不如疏
 
二疏辭官
 
都門餞
 
東門帳飲
 
漢庭疏
 
東門賢父子
 
二疏鄉(xiāng)里
 
二疏還鄉(xiāng)
 
大疏
  
殊受辭榮
 
疏廣

相關(guān)人物
疏受
 
疏廣


《漢書》卷七十一〈雋疏于薛平彭列傳·疏廣(兄子)疏受〉~3039~
疏廣字仲翁,東海蘭陵人也。少好學(xué),明春秋,家居教授,學(xué)者自遠(yuǎn)方至。徵為博士太中大夫。地節(jié)三年,立皇太子,選丙吉為太傅,廣為少傅。數(shù)月,吉遷御史大夫,廣徙為太傅,廣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賢良舉為太子家令。受好禮恭謹(jǐn),敏而有辭。宣帝幸太子宮,受迎謁應(yīng)對,及置酒宴,奉觴上壽,辭禮閑雅,上甚歡說。頃之,拜受為少傅。……子外祖父特進(jìn)平恩侯許伯以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將舜監(jiān)護(hù)太子家。上以問廣,廣對曰:「太子國儲副君,師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獨親外家許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屬已備,今復(fù)使舜護(hù)太子家,視陋,非所以廣太子德于天下也?!股仙破溲裕哉Z丞相魏相,相免冠謝曰:「此非臣等所能及?!箯V繇是見器重,數(shù)受賞賜。太子每朝,因進(jìn)見,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為師傅,朝廷以為榮。在位五歲,皇太子年十二,通論語、孝經(jīng)。廣謂受曰:「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懼有后悔,豈如父子相隨出關(guān),歸老故鄉(xiāng),以壽命終,不亦善乎?」受叩頭曰:「從大人議。」即日父子俱移病。滿三月賜告,廣遂稱篤,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篤老,皆許之,加賜黃金二十斤,皇太子贈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設(shè)祖道,供張東都門外,送者車數(shù)百兩,辭決而去。及道路觀者皆曰:「賢哉二大夫!」或嘆息為之下泣。
《昭明文選》卷二十一晉·張景陽(協(xié))《詠史》
藹藹東都門,群公祖二疏。

簡釋

二疏:喻叔侄并賢,又詠功成身退。唐權(quán)德輿《奉送韋起居老舅百日假滿歸嵩陽舊居》:“四皓本違難,二疏猶待年?!?/p>


例句

唯有漢二疏,應(yīng)覺還家晚。 劉駕 讀史

尚平方畢娶,疏廣念歸期。 李德裕 思山居一十首憶種菰時

達(dá)士遺天地,東門有二疏。 李白 擬古十二首

妄比酂侯功蔑爾,每懷疏傅意悠然。 李逢吉 酬致政楊祭酒見寄

敢忘二疏歸,痛迫蘇耽井。 杜甫 八哀詩故右仆射相國張公九齡

寵位資寂用,回頭憐二疏。 楊巨源 和盧諫議朝回書情即事寄兩省閣老兼呈二起居諫院諸院長

當(dāng)時疏廣雖云盛,詎有茲筵醉綠醽。 楊汝士 宴楊仆射新昌里第

四皓本違難,二疏猶待年。 權(quán)德輿 奉送韋起居老舅百日假滿歸嵩陽舊居

疏廣豈不懷,策杖還故鄉(xiāng)。 王績 贈梁公

賢哉只二疏,東門掛冠去。 王貞白 洛陽道

賢哉漢二疏,彼獨是何人。 白居易 不致仕

疏傅心情老,吳公政化新。 白居易 春盡日天津橋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陸賈功業(yè)少,二疏官秩卑。豈若公今日,身安家國肥。 白居易 裴侍中晉公以集賢林亭即事詩三十六韻見贈猥蒙征和才拙詞繁輒廣為五百言以伸酬獻(xiàn)

大抵吉兇多自致,李斯一去二疏回。 白居易 閑臥有所思二首

散員疏去未為貴,小邑陶休何足云。 白居易 題崔常侍濟上別墅

金印垂鞍白馬肥,不同疏廣老方歸。 盧綸 和陳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獻(xiàn)上侍中因呈同院諸公

知子當(dāng)元老,為臣餞二疏。 盧綸 送渾煉歸覲卻赴闕庭

退跡依三徑,辭榮繼二疏。 蔣防 題杜賓客新豐里幽居

四皓將拂衣,二疏能掛冠。 護(hù)國 歸山作

疏傅獨知止,曾參善愛親。 錢起 送嚴(yán)士良侍奉詹事南游

即此同疏氏,可以一忘言。 韋應(yīng)物 奉酬處士叔見示

疏家父子錯掛冠,梁鴻夫妻虛適越。 顧況 洛陽行送洛陽韋七明府

典故 
四十無聞
 
東家尼父嘆無聞

相關(guān)人物
孔子


《論語注疏·子罕》~80~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例句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 上李邕

典故  
前召后杜
 
召杜肩齊
  
召父治南陽

相關(guān)人物
召信臣
 
杜詩


《后漢書》卷三十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杜詩〉~094~
杜詩字君公,河內(nèi)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稱?!吣?,遷南陽太守。性節(jié)儉而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于計略,省愛民役。造作水排,鑄為農(nóng)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內(nèi)比室殷足。時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陽為之語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列傳·召信臣〉~364~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壽春人也。以明經(jīng)甲科為郎,出補谷陽長。舉高第,遷上蔡長。其治視民如子,所居見稱述。超為零陵太守,病歸。復(fù)徵為諫大夫,遷南陽太守,其治如上蔡。信臣為人勤力有方略,好為民興利,務(wù)在富之。躬勸耕農(nóng),出入阡陌,止舍離鄉(xiāng)亭,稀有安居時。行視郡中水泉,開通溝瀆,起水門提閼凡數(shù)十處,以廣溉灌,歲歲增加,多至三萬頃。民得其利,畜積有馀。信臣為民作均水約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爭。禁止嫁娶送終奢靡,務(wù)出于儉約。府縣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為事,輒斥罷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視好惡。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歸之,戶口增倍,盜賊獄訟衰止。吏民親愛信臣,號之曰召父。荊州刺史奏信臣為百姓興利,郡以殷富,賜黃金四十斤。遷河南太守,治行常為第一,復(fù)數(shù)增秩賜金?!妓哪辏t書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應(yīng)詔書。歲時郡二千石率官屬行禮,奉祠信臣冢,而南陽亦為立祠。

例句

慚非杜母臨襄峴,自鄙朱翁別會稽。 李紳 卻渡西陵別越中父老

江郡謳謠誇杜母,洛城歡會憶車公。 白居易 寄李蘄州

典故
父老田頭說尹


《全唐詩》卷二百一十九〈遭田父泥飲美嚴(yán)中丞〉
步屧隨春風(fēng),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酒酣誇新尹,畜眼未見有?;仡^指大男,渠是弓弩手。名在飛騎籍,長番歲時久。前日放營農(nóng),辛苦救衰朽。差科死則已,誓不舉家走。今年大作社,拾遺能住否。叫婦開大瓶,盆中為吾取。感此氣揚揚,須知風(fēng)化首。語多雖雜亂,說尹終在口。朝來偶然出,自卯將及酉。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鄰叟。高聲索果栗,欲起時被肘。指揮過無禮,未覺村野丑。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孟子


《孟子注疏》卷十上〈萬章章句上〉~76~
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去魯,曰:「遲遲吾行也?!谷ジ改竾酪???梢运俣?,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新校本三國志》蜀書·秦宓傳
仆得曝背乎隴畝之中,誦顏氏之簞瓢,詠原憲之蓬戶,時?翔于林澤,與沮、溺之等儔,聽玄猿之悲吟,察鶴鳴于九皋,安身為樂,無憂為福,處空虛之名,居不靈之龜,知我者希,則我貴矣。

例句

回看父母國,生死畢胡塵。 梁瓊 昭君怨

典故
貢父

相關(guān)人物
劉攽
 
劉敞


《直齋書錄解題》卷四
《三劉漢書標(biāo)注》六卷,侍讀學(xué)士清江劉敞原父、中書舍人劉攽貢父、端明殿學(xué)士劉奉世仲馮撰?!稘h書》自顏監(jiān)之后,舉世宗之,為有異其說者,至劉氏兄弟始為此書,多所辯證發(fā)明。
典故
回書父老

相關(guān)人物
司馬相如


《史記》卷一一七《相馬相如傳》
相如使時,蜀長老多言通西南夷不為用,唯大臣亦以為然。相如欲諫,業(yè)已建之,不敢,乃著書,籍以蜀父老為辭,而己詰難之,以風(fēng)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例句

欲持畫省郎官筆,回與臨邛父老書。 王維 送崔五太守

典故
劍贈津父


《吳越春秋》卷三〈王僚使公子光傳·五年〉~28~
子胥入船。漁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潯之津。子胥既渡,漁父乃視之有其饑色。乃謂曰:「子俟我此樹下,為子取餉。」?jié)O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潛身于深葦之中。有頃,父來,持麥飯、鮑魚羹、盎漿,求之樹下,不見,因歌而呼之,曰:「蘆中人,蘆中人,豈非窮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蘆中而應(yīng)。漁父曰:「吾見子有饑色,為子取餉,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屬天,今屬丈人,豈敢有嫌哉?」二人飲食畢,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劍以與漁者:「此吾前君之劍,中有七星,價直百金,以此相答?!?jié)O父曰:「吾聞楚之法令: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zhí)圭,豈圖取百金之劍乎?」遂辭不受。謂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為楚所得?」子胥曰:「請丈人姓字?!?jié)O父曰:「今日兇兇,兩賊相逢,吾所謂渡楚賊也。兩賊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為?子為蘆中人,吾為漁丈人,富貴莫相忘也?!棺玉阍唬骸钢Z?!辜热?,誡漁父曰:「掩子之盎漿,無令其露。」?jié)O父諾。子胥行數(shù)步,顧視漁者已覆船自沈于江水之中矣。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越石父


《史記》卷六十二〈管晏列傳·晏平仲〉~235~
越石父賢,在縲紲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驂贖之,載歸。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晏子春秋》云:「晏子之晉,至中牟,睹斃冠反裘負(fù)薪,息于途側(cè)。晏子問曰:『何者?』對曰:『我石父也。茍免饑凍,為人臣仆?!魂套咏庾篁壼H之,載與俱歸。」
典故
孔父傷時

相關(guān)人物
孔子


《論語·子罕》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魯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孫氏車子鋤商獲獸,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谷≈?。曰:「河不出圖,雒不出書,吾已矣夫!」顏淵死,孔子曰:「天喪予!」及西狩見麟,曰:「吾道窮矣!」

例句

傷時愧孔父,去國同王粲。 杜甫 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

典故
葵邱
 
葵丘

相關(guān)人物
管至父
 
連稱


《春秋左傳·莊公八年》
「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戌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弧箷x·杜預(yù)注:「連稱、管至父,皆齊大夫。戍,守也??穑R地,臨淄縣西有地名葵?。」

例句

更憐羈旅客,從此罷葵丘。 王緯 喜陸侍御破石埭草寇東峰亭賦詩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王良
 
造父

參考典故
王良
 
造父


《淮南子》卷六《覽冥訓(xùn)》
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車攝轡,馬為整齊而歛諧,投足調(diào)均,勞逸若一。

例句

四十八監(jiān)選龍媒,時貢天庭付良造。 元稹 陰山道

典故  
吟梁甫
 
蜀相吟
  
相關(guān)人物
諸葛亮(字孔明)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9~
諸葛亮字孔明,瑯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后也。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郡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shù)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樂府詩集》卷四十一《梁甫吟》
題解《古今樂錄》:「……諸葛亮好為《梁甫吟》。然則不起于亮矣。李勉《琴說》曰:《梁甫吟》,曾子撰,《琴操》曰:曾子耕泰山之下,天雨雪凍,旬月不得歸,思其父母,作《梁山歌》。蔡邕《琴頌》曰:梁甫悲吟,周公越商?!拱戳焊?,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蓋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

例句

但歌考槃詩,不學(xué)梁父吟。 吳筠 題龔山人草堂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張九齡 登襄陽峴山

曾是陪游日,徒為梁父吟。 張九齡 陪王司馬登薛公逍遙臺

空為梁甫吟,誰竟是知音。 方干 暮冬書懷呈友人

敢為蘇門嘯,庶作梁父吟。 杜甫 上后園山腳

日有習(xí)池醉,愁來梁甫吟。 杜甫 初冬

不阻蓬蓽興,得兼梁甫吟。 杜甫 同李太守登歷下古城員外新亭亭對鵲湖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杜甫 登樓

今日登高處,還聞梁父吟。 柳宗元 奉和楊尚書郴州追和故李中書夏日登北樓十韻之作依本詩韻次用

昔歲褒衣梁甫吟,當(dāng)時已有致君心。 權(quán)德輿 奉和張仆射朝天行

壯志徵梁甫,嘉招萃楚材。 權(quán)德輿 奉和鄜州劉大夫麥秋出師遮虜有懷中朝親故

江海時相見,唯聞梁甫吟。 皇甫冉 酬張二仲彝

遙夜他鄉(xiāng)酒,同君梁甫吟。 錢起 酬盧十一過宿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孔巢父
 
張叔明
 
李白
 
裴政
 
韓準(zhǔn)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四〈孔巢父列傳〉~4095~
孔巢父,冀州人,字弱翁。父如圭,海州司戶參軍,以巢父贈工部郎中。巢父早勤文史,少時與韓準(zhǔn)、裴政、李白、張叔明、陶沔隱于徂來山,時號「竹溪六逸」。
典故 
秦堇勇

相關(guān)人物
堇父


《春秋左傳·襄公十年》
「晉荀偃、士丐請伐偪陽而封宋向戌焉。荀罃曰:「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笑?!构陶?。丙寅,圍之,弗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輦重如役?!魅丝h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絕之。隊則又縣之,蘇而復(fù)上者三。主人辭焉,乃退,帶其斷以徇于軍三日。」晉·杜預(yù)注:「『堇父,孟獻(xiàn)子家臣。步挽重車以從師?!弧簜筷柸丝h布以試外勇者?!弧褐魅思纹溆?,故辭謝不復(fù)縣布?!弧簬鋽嗖家允居?。』」

例句

何妨秦堇勇,又有曹劌說。 陸龜蒙 雜諷九首

城險疑懸布,砧寒未搗綃。 韓愈 春雪

《漢語大詞典》:二疏
亦作“ 二疎 ”。 指 漢宣帝 時名臣 疏廣 與兄子 受 。 廣 為太傅, 受 為少傅,同時以年老乞致仕,時人賢之。歸日,送者車數(shù)百輛,設(shè)祖道,供張 東都門 外。 晉 張協(xié) 《詠史》:“藹藹 東都門 ,群公祖二疎?!?span id="wosrokt" class="book">《隋書·韋世康傳》:“欲追蹤二 疎 ,伏奉尊命?!?唐 護(hù)國 《歸山作》詩:“四皓將拂衣,二 疏 能掛冠?!?明 何景明 《蹇賦》:“予羨夫二 疏 之鑒止兮,齊縣輿而脫駕?!?/div>
《漢語大詞典》:兩疏(兩疏)
漢 疏廣 與其侄 疏受 的合稱。 廣 為太傅, 受 為少傅,因年老同時主動辭官,受到人們尊重。 唐 孟浩然 《送告八從軍》詩:“正待功名遂,從君繼兩 疏 ?!?宋 蘇軾 《次韻李端叔送翟安常赴闕兼寄子由》:“白髮歸心憑説與,古來誰似兩 疏 賢?!?宋 范公稱 過庭錄:“田園粗足,兩 疏 那見於復(fù)來?!?明 屠隆 《綵毫記·母子慮禍》:“合則致主匡時,希 留侯 謝傅 之跡;不合則奉身而退,追兩 疏 都水 之風(fēng)?!?/div>
分類:與其太傅
《漢語大詞典》:疏傅
西漢 疏廣 、 疏受 叔侄分別為 宣帝 太子太傅、少傅,于榮顯中同時稱病引退。后遂以“疏傅”為急流勇退的典型。 唐 白居易 《春盡日天津橋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疏傅 心情老, 吳公 政化新。” 唐 鄭谷 《渭陽樓閑望》詩:“擾擾塵中猶未已,可知 疏傅 獨能休?!?宋 張耒 《登海州城樓》詩:“ 疏傅 里閭詢故老, 秦皇 車甲想東游?!?/div>
《漢語大詞典》:畏后生(畏後生)
論語·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何晏 集解:“后生,謂年少?!焙笥米鞣Q頌青少年之典。 唐 李白 《上李邕》詩:“ 宣父 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div>
《漢語大詞典》:召杜
見“ 召父杜母 ”。
《國語辭典》:召父杜母  拼音:shào fù dù mǔ
召父,指西漢召信臣。杜母,指東漢杜詩。二人先后為南陽太守,博得百姓愛戴,故稱為「召父杜母」。見《漢書。卷八九。循吏傳。召信臣傳》、《后漢書。卷三一。杜詩傳》。后用以稱揚地方長官的政績。
分類:他們
《國語辭典》:召父杜母  拼音:shào fù dù mǔ
召父,指西漢召信臣。杜母,指東漢杜詩。二人先后為南陽太守,博得百姓愛戴,故稱為「召父杜母」。見《漢書。卷八九。循吏傳。召信臣傳》、《后漢書。卷三一。杜詩傳》。后用以稱揚地方長官的政績。
分類:他們
《漢語大詞典》:杜母
(1).后漢書·杜詩傳:“七年,遷 南陽 太守。性節(jié)儉而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於計略,省愛民役。造作水排,鑄為農(nóng)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內(nèi)比室殷足。時人方於 召信臣 ,故 南陽 為之語曰:‘前有 召父 ,后有 杜母 ?!焙笏煲浴岸拍浮狈Q揚父母官。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延師》:“ 杜母 高風(fēng)不可攀,甘棠游憩在 南安 ?!?br />(2).石竹子的別名。 明 徐光啟 農(nóng)政全書卷四六:“石竹子,《本草》名瞿麥,一名巨句麥,一名大菊,一名大蘭,又名杜母草、燕麥、蘥麥。”
《國語辭典》:父母國(父母國)  拼音:fù mǔ guó
祖國,己身所屬之國?!睹献印Hf章下》:「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道也?!弧菇?。雷琯〈商歌十章。序〉:「噫!秦,余父母國也?!?/div>
分類:祖國
《漢語大詞典》:解驂(解驂)
解脫驂馬贈人。謂以財物救人困急。語出史記·管晏列傳:“ 越石父 賢,在縲紲中。 晏子 出,遭之涂,解左驂贖之。”《后漢書·皇后紀(jì)上·和熹鄧皇后》:“菲薄衣食,躬率羣下,損膳解驂,以贍黎苗。” 宋 蘇軾 《洗玉池銘》:“道逢玉人,解驂推食?!?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曩受解驂之惠,旦夕不忘?!?清 徐乾學(xué) 《懷漢槎在獄》詩:“誰為解驂存國士,可憐一飯困王孫?!?/div>
《國語辭典》:良造  拼音:liáng zào
1.職官名。秦代有大良造、少良造,承國君之命,治理國事,位尊權(quán)重?!妒酚洝>砹?。商君傳》:「其后民莫敢議,于是以鞅為大良造?!固?。司馬貞。索隱:「秦之第十六爵名也。今云『良造』者,或后變其名耳?!?br />2.王良與造父的合稱,皆古代善于駕車的人。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陰山道〉:「四十八監(jiān)選龍媒,時貢天庭付良造?!?/div>
《國語辭典》:梁父吟  拼音:liáng fǔ yín
樂曲名:(1)是中國古代流傳于山東梁父山一帶的民謠,漢代被收為樂府詩。(2)相傳為曾子所作的琴曲。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好為梁父吟?!度龂尽>砣?。蜀書。諸葛亮傳》:「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也作「梁甫吟」。
《漢語大詞典》:武侯吟
《梁甫吟》。樂府 楚 調(diào)曲名。相傳為 諸葛亮 作,以抒發(fā)未能實現(xiàn)其抱負(fù)的悲憤心情。 宋 葉適 《送鄭丈赴建寧》詩之三:“臥聽牀下士,時作 武侯 吟?!?/div>
《漢語大詞典》:梁甫
見“ 梁父 ”。
《漢語大詞典》:梁父
亦作“ 梁甫 ”。
(1).山名。 泰山 下的一座小山,在今 山東省 新泰市 西。古代皇帝常在此山辟基祭奠山川。呂氏春秋·尊師:“ 顏涿聚 , 梁父 之大盜也,學(xué)於 孔子 ?!?span id="lbjldfi" class="book">《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二十八年﹞禪 梁父 ?!?裴駰 集解引 臣瓚 曰:“古者圣王封 泰山 ,禪 亭亭 或 梁父 ,皆 泰山 下小山?!?漢 揚雄 《長楊賦》:“方將俟元符,以禪 梁甫 之基,增 泰山 之高?!?唐 韓愈 《賀冊尊號表》:“方將議明堂、辟雍之事,撰 泰山 、 梁父 之儀?!?明 何景明 《梁甫吟》:“君不見 泰山 高高, 梁甫 在其半。” 清 曹寅 《過沂水有懷芷園弟》詩:“ 龜蒙 森蔽翳, 梁父 意如何?”
(2).《梁父吟》《梁甫吟》的省稱。 唐 王昌齡 《放歌行》:“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父》愁。” 宋 劉克莊 《漢宮春·吳侍郎生日》詞:“且吟《梁甫》,誰管他, 冶子 、 田強 ?!?元 貢師泰 《題伊尹耕莘圖》詩:“先農(nóng)有詩亦有譜,后世 南陽 詠《梁父》。” 明 高啟 《魏使君見示呂忠肅公舊贈詩因賦》:“有時歌《梁甫》,慷慨人未識?!?/div>
《漢語大詞典》:梁甫吟
見“ 梁父吟 ”。
《國語辭典》:梁父吟  拼音:liáng fǔ yín
樂曲名:(1)是中國古代流傳于山東梁父山一帶的民謠,漢代被收為樂府詩。(2)相傳為曾子所作的琴曲。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好為梁父吟?!度龂?。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也作「梁甫吟」。
《漢語大詞典》:六逸
指 竹溪 六逸。新唐書·文藝傳中·李白:“﹝ 李白 ﹞更客 任城 ,與 孔巢父 、 韓準(zhǔn) 、 裴政 、 張叔明 、 陶沔 居 徂來山 ,日沉飲,號‘ 竹溪 六逸’?!?金 酈權(quán) 《自鶴壁游善應(yīng)洹山》詩:“同游成六逸,轟飲助高興?!?明 無名氏 《飛丸記·發(fā)跡鋤強》:“蒼虬籜浮,金莖鳳游,七賢六逸頻呼酒。” 丁以布 《題三子游草》詩:“還應(yīng)樂府歌《三婦》,六逸高風(fēng)未渺漫?!?/div>
《漢語大詞典》:懸布(懸布)
瀑布。 唐 杜佑 《杜城效居王處士鑿山引泉記》:“懸布垂練,搖曳晴空?!?宋 范成大 《龍門峽》詩:“瀑流懸布不知數(shù),亂落嵌根飛白雨。”
分類: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