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以往  拼音:yǐ wǎng
1.將來、以后?!蹲髠?。襄公二十五年》:「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jié)h。趙瞱《吳越春秋。句踐伐吳外傳》:「自今以往,內政無出,外政無入,吾固戒子大夫敬受命矣!」
2.過去、以前。如:「小妹這次的月考成績較以往進步。」晉。陶淵明〈歸去來辭〉:「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div>
《國語辭典》:冶游(冶遊)  拼音:yě yóu
1.少女春游?!稑犯娂?。卷四四。清商曲辭一。無名氏。子夜四時歌。春歌二○首之九》:「冶游步春露,艷覓同心郎。」
2.狎妓。唐。李商隱 詩三首之三:「見我佯羞頻照影,不知身屬冶游郎?!?/div>
《國語辭典》:愚戇(愚戇)  拼音:yú zhuàng
癡騃、魯直。《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不想李某愚戇,不習禮法,觸忤了副大使,實系某之大罪。」
《漢語大詞典》:珍感
對他人贈物表示感謝之詞。 宋 蘇軾 《答周開祖書》:“惠及海味,珍感。來人遽還,未有以報,但愧怍無窮?!?宋 蘇軾 《與范子功書》:“團茶及匣子香藥夾等已領,珍感,珍感?!?/div>
《國語辭典》:情形  拼音:qíng xíng
事物的實際狀況。《后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傳。論曰》:「莫不備寫情形,審求根實?!埂独蠚堄斡洝返诹兀骸赶壬家掠螝v,必可得其實在情形?!挂沧鳌盖闆r」、「情狀」。
《國語辭典》:評書(評書)  拼音:píng shū
一種民間曲藝。是一種全靠嘴說的個人表演,表演者以一把摺扇、一塊驚堂木將歷史演義和章回小說的故事,敘述得活龍活現。評書的場所,初在農村露天空地,后在茶館里。
《漢語大詞典》:去垢
指從某物表面清除臟物
(如從牙齒或金屬上)去掉污垢或水銹的動作或過程
《漢語大詞典》:進賀(進賀)
進獻禮物表示慶祝。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諸王親屬進賀,獨皇太子疾不能朝, 德宗 為之涕泣?!?/div>
《國語辭典》:鍍金(鍍金)  拼音:dù jīn
1.以薄層的黃金鍍在器物的表面上。
2.譏諷人到某種環(huán)境去深造或鍛練后,洋洋得意,自恃高人一等,而實際上只有虛名,并無真才實學。如:「出國后應腳踏實地的求學,否則即使拿了學位,空得鍍金虛名,也是枉然?!?/div>
《國語辭典》:投影  拼音:tóu yǐng
利用光照,將物體投射到屏幕上的成像。
《國語辭典》:狀態(tài)(狀態(tài))  拼音:zhuàng tài
1.外貌或神情。明。李東陽〈書馬遠畫水卷后〉:「右馬遠畫水十二幅,狀態(tài)各不同。」
2.狀況、情形。如:「警報一響,全市立即進入警戒狀態(tài)。」
《國語辭典》:房客  拼音:fáng kè
租房屋住的人。
《國語辭典》:油花  拼音:yóu huā
稱液態(tài)食物表面浮著的油滴。
《國語辭典》:象徵  拼音:xiàng zhēng
以有形的事物來表現無形的觀念。即對任何一種抽象的觀念、情感與看不見的事物等,都不直接予以指明,而根據理性的關聯(lián)、社會的約定,從而透過某種意象為媒介,間接加以陳述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