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瘞埳 ”。 古代行祭地禮時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
《新唐書·禮樂志二》:“瘞坎皆在內(nèi)壝之外壬地,南出陛,方深足容物。此壇埳之制也?!?span id="lfqgi86" class="book">《
宋史·禮志七》:“ 社首 壇……三壝四門,如方丘制。又為瘞埳於壬地外壝之內(nèi)?!?span id="hstz1pm" class="book">《
元史·世祖紀(jì)十四》:“壇南植松一株,北墉瘞坎壝垣,悉倣古制,別為齋廬,門廡三十三楹。”
《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又為瘞埳于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