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國王(國王)  拼音:guó wáng
1.君主國家的領(lǐng)袖。
2.中國古代最高的封爵。自漢朝至明朝皆有。唐。杜佑《通典。卷一九。職官一。封爵》:「大唐國王、郡王、國公、郡公、開國郡公、縣公、開國侯、伯、子凡九等?!?br />3.受封的外藩。如歷史上的朝鮮國王、越南國王。
《國語辭典》:天兵  拼音:tiān bīng
1.王者的軍隊。唐。李白 塞下曲六首之五:「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br />2.天神的兵。《西游記》第五回:「當時李天王傳了令,著眾天兵扎了營,把那花果山圍得水泄不通?!?/div>
《國語辭典》:關(guān)內(nèi)(關(guān)內(nèi))  拼音:guān nèi
泛指關(guān)口以內(nèi)的地方。如函谷關(guān)以內(nèi)、山海關(guān)以內(nèi)均稱為「關(guān)內(nèi)」。也稱為「關(guān)里」。
《國語辭典》:私家  拼音:sī jiā
1.大夫以下之家?!抖Y記。禮運》:「冕弁兵革,藏于私家,非禮也。」唐??追f達。正義:「大夫以下稱家?!?br />2.家?!杜f唐書。卷一二三。李巽傳》:「雖在私家,亦置案牘簿書,勾檢如公署焉。」
3.私人、平民。相對于公家、官吏等而言。
《漢語大詞典》:王正
(1).王朝欽定歷法的正月。特指元月元日。 唐 劉禹錫 《武陵書懷五十韻》:“王正會夷夏,月朔盛旗幡?!?明 蘅蕪室 《再生緣》第四出:“金甌全盛,千秋奠鼎泰階平。只是那漠南齊解辮, 百粵 會王正?!眳⒁姟?王正月 ”。
(2).指王朝所頒之歷法。 宋 曾鞏 《謝熙寧六年歷日表》:“式謹王正之授,俾知民事之常?!?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末公開讀有感》:“百年萬國奉王正,相業(yè)臺綱屬老成?!?span id="lhqncjj" class="book">《古今小說·趙伯昇茶肆遇仁宗》:“君臣二人,各分尊卑而坐。王正盛夏,天道炎熱?!?/div>
《漢語大詞典》:王正月
周 天子所頒歷法的正月。 周 以建子之月(農(nóng)歷十一月)為正。春秋·隱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羊 傳:“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 文王 也。曷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tǒng)也。” 清 顧炎武 日知錄·王正月:“未為天子,雖為建子而不敢謂之正。《武成》‘惟一月壬辰’是也。已為天子,則謂之正而復(fù)加王,以別於 夏 殷 。春秋‘王正月’是也?!?清 趙翼 陔馀叢考·春不書王:“春秋每歲必書‘春,王正月’……以 周 月記事者,則 孔子 書‘王正月’以別之,謂此正月乃王之正月,見其猶尊王也?!?span id="uucujaf" class="book">《鏡花緣》第五二回:“如春秋書月而曰‘王正月’。所以書‘王’者,明正朔之所出,即所以序君臣之義?!?/div>
《國語辭典》:偏安  拼音:piān ān
封建王朝失去中原地區(qū)而偏處于部分領(lǐng)土,稱為「偏安」。《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div>
《國語辭典》:火德  拼音:huǒ dé
1.古代以五行附會王朝的運祚,以火而王者稱為「火德」?!妒酚洝>砹?。秦始皇本紀》:「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顾?。周密《齊東野語。卷四。用事切當》:「一丁扶火德,三合鞏皇基?!?br />2.火的功能。唐。劉禹錫〈武陵觀火〉詩:「火德資生人,庸可一日無?」
《國語辭典》:王法  拼音:wáng fǎ
朝廷所頒布的法令。即國法。元。關(guān)漢卿《救風(fēng)塵》第四折:「明有王法,我和你告官去來?!埂度辶滞馐贰返谒娜兀骸格T君瑞是我內(nèi)地生員,關(guān)系朝廷體統(tǒng),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贖身的價銀來?目無王法已極!」
《國語辭典》:后主(後主)  拼音:hòu zhǔ
1.繼承王位的君主,嗣君?!妒酚洝>硪欢?。酷吏傳。杜周傳》:「前主所是著為律,后主所是疏為令,當時為是,何古之法乎!」
2.歷史上慣稱朝代的末代君主為「后主」。如蜀漢劉后主、南唐李后主。
《國語辭典》:烏孫(烏孫)  拼音:wū sūn
國名。漢時建于西域,其位置相當于今新疆境內(nèi)溫宿縣以北,伊寧市以南之地。
《國語辭典》:九錫(九錫)  拼音:jiǔ xí
古代天子優(yōu)禮大臣,所賜與的車馬、衣服、樂器、朱戶、納陛、虎賁、弓矢、鈇鉞、秬鬯等九種物品?!度龂萘x》第六一回:「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錫以彰功德?!姑鳌V艹 都t梅記》第二四出:「我為一朝臣宰,禮絕百寮,恩加九錫,封祖蔭孫,富貴已極?!?/div>
《國語辭典》:受禪(受禪)  拼音:shòu shàn
承受禪讓的帝位。三國魏。曹植責躬〉詩:「受禪于漢,君臨萬邦。」唐。陳鴻《長恨傳》:「既而玄宗狩成都,肅宗受禪靈武?!?/div>
《國語辭典》:義兵(義兵)  拼音:yì bīng
1.仗義興起,除暴救民的兵?!妒酚?。卷六。秦始皇本紀》:「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埂度龂萘x》第五回:「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挂沧鳌噶x軍」。
2.泛稱自備器械,不支領(lǐng)官俸,團結(jié)自衛(wèi)的義務(wù)兵。南宋初最盛。《宋史。卷一九○。兵志四》:「河北東、陜西有義勇,麟州有義兵。」
《國語辭典》:定鼎  拼音:dìng dǐng
1.相傳夏禹鑄九鼎以為傳受帝位的寶器,而王都所在便是鼎的所在,因此后人稱定都、建都為「定鼎」。《左傳。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埂毒劳ㄑ?。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當先洪武爺掃蕩胡塵,定鼎金陵,是為南京。」
2.比喻得天下、奠定帝業(yè)。明。凌濛初《紅拂記。楔子》:「俺姓楊名素。身為名將,職任元戎。曾佐文皇定鼎。」
《漢語大詞典》:一王
一代王朝。史記·太史公自序:“ 孔子 之時,上無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斷禮義,當一王之法?!?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叔孫通傳贊》:“ 叔孫通 舍枹鼓而立一王之儀?!?顏師古 注:“別創(chuàng) 漢 代之禮,故云一王之儀也?!?晉 杜預(yù) 《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采 周 之舊,以會成王義” 唐 孔穎達 疏:“采 周 公之舊典,以會合成一王之大義?!?唐 柳宗元 《王侍郎母劉氏志文》:“修經(jīng)術(shù)以求圣人之道,通古今以推一王之典?!?/div>
分類:一代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