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9詞典 3分類詞匯 76
《國語辭典》:相比  拼音:xiāng bǐ
互相比較。明。唐順之〈送彭通判致仕序〉:「古者僚友之間,其相須至殷,而其相比至勤也。」
《國語辭典》:相比  拼音:xiāng bì
1.相近。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nèi)山濤、三人年皆相比。」
2.互相連接?!秴亲印V伪罚骸膏徖锵啾?,什伍相保。」
《國語辭典》:切近  拼音:qiè jìn
靠近、接近。《易經(jīng)。剝卦。六四。象曰》:「剝床以膚,切近災(zāi)也。」《明史。卷一七七。葉盛傳》:「宣府為大同應(yīng)援,居庸切近京師,守之尤不可非人?!?/div>
《漢語大詞典》:通假字
指字音與本字相同或相近,用來代替本字的字。
《國語辭典》:差不離(差不離)  拼音:chà bù lí
相差有限、相似?!独m(xù)孽海花》第四七回:「那跟包開了缸,就缸里聞了一聞,道:『不差!跟老板抽的差不離?!弧挂沧鳌覆畈欢唷埂?/div>
《國語辭典》:人家  拼音:rén jiā
1.住宅、民家。如:「幾戶人家」。《西游記》第一回:「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zhèn)€好所在。」
2.門第、家世。如:「清白人家」、「富貴人家」?!都t樓夢》第五六回:「那時里外怨聲載道,豈不失了你們這樣人家的大體。」
3.家庭。《儒林外史》第四○回:「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老殘游記》第一一回:「鉤連上些人家的敗類子弟,一發(fā)做得如火如荼?!?br />4.家產(chǎn)?!抖膛陌阁@奇》卷一六:「掙得潑天也似人家,心里不曾有一毫止足?!?br />5.女子未出嫁前的夫家?!抖膛陌阁@奇》卷一五:「江小娘在家,初意要替他尋個人家,急切里湊不著巧?!埂都t樓夢》第六四回:「我聽見說,你二姨兒已有了人家了?!?br />6.妻室?!抖鲙肪戆耍骸复齽e娶個人家,覷了我行為肯嫁的少?!?br />7.對人的尊稱。如:「你老人家好?!?/div>
《國語辭典》:人家  拼音:rén jia
1.稱呼他人。如:「人家的事你不用多管?!?br />2.對他人稱呼自己。如:「你成天拿話氣我,只顧心里痛快,不問人家心里怎么難過。」
3.附在人稱名詞之后,表示身分?!抖膛陌阁@奇》卷一七:「他起初因見父親是個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說是個武弁人家。」《儒林外史》第一回:「只因你父親亡后,我一個寡婦人家,只有出去的,沒有進來的?!?/div>
《漢語大詞典》:相參(相參)
亦作“ 相叅 ”。
(1).相互參證。墨子·號令:“遣他候,奉資之如前候,反,相參審信,厚賜之。” 漢 嚴(yán)遵 道德指歸論·以正治國:“兵德相保,法在中央,法數(shù)相叅,故能大通。”
(2).參加。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每一選有三人,三四十二,十二臣相參,而事治行矣。”后漢書·胡廣傳:“明詔既許,復(fù)令臣等得與相參。”
亦作“ 相叅 ”。
(1).相互參錯;間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雖復(fù)契會相參,節(jié)文互雜,譬五色之錦,各以本采為地矣。”資治通鑒·周赧王三十二年:“﹝ 衛(wèi)嗣君 ﹞又愛 泄姬 ,重 如耳 ,而恐其因愛重以壅己也,乃貴 薄疑 以敵 如耳 ,尊 魏妃 以偶 泄姬 ,曰:‘以是相參也?!?span id="liwiu8o"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雍熙二年》:“自今諸科并令量定人數(shù),相參引試,分科隔坐,命官巡察監(jiān)門,謹(jǐn)視出入?!?br />(2).相近似。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到得 遼 人,一般稱‘帝’稱‘宗’;以至官員職名大半與中國相參?!?/div>
《國語辭典》:部落  拼音:bù luò
1.人民聚居的地方。
2.指以血緣為基礎(chǔ)的氏族系統(tǒng)、圖騰氏族,或指以地緣關(guān)系所形成親屬關(guān)系之村子,具有特定語言與文化。由親屬群體共同組成的祭祀團體,并以祖靈規(guī)范為家族和聚落的核心。社會制度為氏族世襲,有母系中心、父系中心、性別平權(quán)或男性長子中心等形式。其政治、經(jīng)濟與宗教職務(wù)采取任務(wù)編制分工合作,重視分擔(dān)與分享。集會所為部落的行政、教育中心。
《國語辭典》:相類(相類)  拼音:xiāng lèi
相似、相像。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四折:「今日你楚州大旱,豈不正與此事相類?」
《國語辭典》:哥哥  拼音:gē ge
1.稱謂:(1)對兄長的稱呼?!度龂萘x》第一六回:「你敢傷我哥哥!」(2)父對子的自稱。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五。哥》:「唐時人稱父為哥。《舊唐書王琚傳》:『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氣惟有太平?!埂活W谛兴墓室病P谧与`王琰傳:『惟三哥辨其罪?!恍谛腥室病!挂沧鳌父韪琛?。(3)對子侄輩的昵稱。元。關(guān)漢卿《玉鏡臺》第二折:「(夫人云)倩英,你拜哥哥。今日為始,便是你師父了也。」(4)對平輩的敬稱。《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告哥哥則個,奴家爹娘也在褚家堂左側(cè),若得哥哥帶挈奴家同走一程,可知是好?」
2.語末助詞。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八。禽部。鷓鴣》:「鷓鴣性畏霜露,……多對啼,今俗謂其鳴曰行不得也哥哥?!?/div>
《漢語大詞典》:金虎
(1).指西面方向。語出《淮南子·天文訓(xùn)》:“西方金也……其神為 太白 ,有獸白虎?!?唐 呂溫 《凌煙閣勛臣頌·劉夔公宏基》:“ 夔公 崢嶸,金虎之精。”
(2).西方七宿的通稱。《文選·陸機〈贈尚書郎顧彥先〉詩》:“ 望舒 離金虎, 屏翳 吐重陰。” 李善 注:“漢書曰:西方,金也……然西方七星,畢昴之屬,俱白虎也?!?劉良 注:“畢星,西方宿,故云金虎也。”
(3).指金星和昴星。古人以為金星與昴宿相近系兵亂之象。文選·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耀,金虎習(xí)質(zhì)。” 李善 注:“《石氏星經(jīng)》曰:昴者,西方白虎之宿也。太白者,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有兵亂也?!?唐 李嘉祐 《潤州楊別駕宅送蔣九侍御收兵歸揚州》詩:“冷氣清金虎,兵威壯鐵冠。”
(4).指太陽。 南朝 梁 劉孝綽 《望月有所思》詩:“玉羊東北上,金虎西南昃?!?五代 譚用之 《江邊秋夕》詩:“吟期汗漫驅(qū)金虎,坐約丹青跨玉魚。” 明 何景明 《后白菊賦》:“金虎兮屏舍,白帝兮徂駕?!?br />(5).比喻國君所親厚的小人。文選·張衡〈東京賦〉:“始於宮鄰,卒於金虎?!?李善 注:“ 應(yīng)劭 《漢官儀》曰:不制之臣,相與比周。比周者,宮隣金虎。宮隣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進,與君為隣,貪求之德堅若金,讒謗之言惡若虎也。”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金虎知難動,毛釐亦恥言?!?清 錢謙益 《癸未元日》詩:“禁城云護銅龍曉,閣道風(fēng)迴金虎清?!?br />(6).器物上的虎形金屬裝飾。 唐 韓湘 《言志》詩:“寳鼎存金虎,元田養(yǎng)白鴉?!?宋 米芾 《書史》:“研滴須琉璃,鎮(zhèn)紙須金虎?!?br />(7).指虎。 元 張可久 《人月圓·吳門懷古》曲:“山藏金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币槐咀鳌?白虎 ”。
(8).見“金虎臺?!?br />(9).見“ 金虎符 ”。
《漢語大詞典》:金虎符
古代發(fā)兵或表明身份的憑證。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授君印綬、冊書,金虎符第一至第九?!?呂向 注:“金虎、竹使符, 漢 家符名。”元史·兵志一:“萬戶佩金虎符。符趺為伏虎形,首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別?!?span id="hwoj8v8" class="book">《元史·地理志六》:“ 至元 十七年,命 都實 為招討使,佩金虎符,往求 河 源。”亦省稱“ 金虎 ”。 元 薩都剌 《送管監(jiān)司升廣西宣慰使》詩:“花驄一日行千里,金虎三珠照百蠻?!?/div>
《漢語大詞典》:相亞(相亞)
相近似;相當(dāng)。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二:“ 吳孫峻 殺 朱主 ,埋於 石子岡 。 歸命 即位,將欲改葬之,冢墓相亞,不可識別。”北史·裴莊伯傳:“﹝ 莊伯 ﹞文筆與 敬憲 ( 裴敬憲 )相亞?!?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nèi)臣職掌紀(jì)略:“此二處不隸鐘鼓司,而時道有寵,與 暖殿 相亞焉?!?/div>
《漢語大詞典》:近緣(近緣)
植物或動物親緣關(guān)系相近。 石三友 《金陵野史·春八鮮與野菜》:“菊花腦是菊科栽培草本野菊花的近緣植物?!?/div>
《漢語大詞典》:韓孟(韓孟)
唐 文學(xué)家 韓愈 和 孟郊 的并稱。兩人詩風(fēng)相近,并多聯(lián)句之作,工力相敵,故后人論詩,常 韓 孟 并舉。 宋 歐陽修 《讀蟠桃詩寄子美》詩:“ 韓 孟 於文詞,兩雄力相當(dāng)?!?清 袁枚 《再與沉大宗伯書》:“撞萬石之鐘,鬭百韻之險, 韓 孟 所宜也;使 韋 柳 為之,則弱矣。” 陳毅 《湖海詩社開征引》:“ 韓 孟 能硬瘦, 溫 李 苦柔媚?!?/div>
《漢語大詞典》:蒲稗
蒲草與稗草。亦用以指相近相依的事物。《文選·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詩》:“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劉良 注:“芰荷蒲稗皆水草迭遞也?!?唐 張九齡 《餞濟陰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葉》詩:“但恐星霜改,還將蒲稗衰?!?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四:“豈以云泥今隔絶,遂忘蒲稗舊因依。”
《國語辭典》:同化  拼音:tóng huà
1.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漸變成相近或相同。
2.文化體系不同的個人或群體,在接觸占支配地位的主流文化后,接受新環(huán)境與新觀念,并改變原有價值與行為模式的社會過程。
3.語音上兩個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連在一起,而變?yōu)橄嗤蛳嗨频囊?,此語音變化稱為「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