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至于(至於)  拼音:zhì yú
1.講到、提起。為轉換話題,談到有關或附帶事項時所用的連接詞。《論語。為政》:「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也作「至如」、「至若」。
2.到達?!墩撜Z。學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div>
《國語辭典》:因而  拼音:yīn ér
1.連接詞。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結果。《戰(zhàn)國策。齊策四》:「今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紅樓夢》第六四回:「尤氏卻知此事不妥,因而極力勸止。」
2.隨便、馬虎。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一折:「初相見呼你為學士,謹厚不因而。」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中心日夜藏之,怎敢因而。」
《國語辭典》:例如  拼音:lì rú
舉例用語。置于所舉的例子前面,表示下面就是例子。如:「我喜歡的運動很多,例如跑步、跳遠、打籃球等?!?/div>
《國語辭典》:拍腿  拼音:pāi tuǐ
用手拍擊大腿,表示下定了決心或驚訝萬分。如:「他一聽到這建議,立刻拍腿,大表贊同。」
《漢語大詞典》:破釜沈舟
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 乃悉引兵渡 河 ,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焙笏煲浴捌聘林邸北硎鞠露ū厮罌Q心。有進無退干到底。 明 史可法 《請出師討賊疏》:“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币嘧鳌?破釜沉舟 ”。 王逋 《蚓庵瑣語》引 清 攝政王諭:“我今居此,為爾朝雪君父之仇,破釜沉舟,一賊不滅,誓不返轍。”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按部就班地干,做到老也是窮死。只有大膽地破釜沉舟地跟他們拚,還許有翻身的那一天!”亦省作“ 破釜 ”。 明 張煌言 《北回示將吏》詩:“同仇計左矣,遺老思深哉!破釜烝徒義,持籌參佐才?!?清 吳偉業(yè) 《下相懷古》詩:“太息取 祖龍 ,大言竟非妄。破釜救 邯鄲 ,功居入 關 上。”
《國語辭典》:破釜沉舟  拼音:pò fǔ chén zhōu
秦末項羽與秦軍戰(zhàn)于鉅鹿,項羽為使士卒拚死戰(zhàn)斗,渡河之后,即將渡船弄沉,釜甑打破,以斷絕士兵后退的念頭。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引申為做事果決、義無反顧。明。史可法〈請出師討賊疏〉:「我即卑宮菲食,嘗膽臥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無救于事?!挂沧鳌钙聘链?、「沉舟破釜」、「船沉鉅鹿」。
《漢語大詞典》:決心書(決心書)
亦作“決心書”。 為了表示下決心完成某事而寫成的書面材料。 巴金 《憶個舊》:“一次是二三十個青年男女工人穿上新衣服,笑容滿面地捧著決心書,表示要在技術革新運動中做高舉紅旗的標兵?!?徐懷中 《西線軼事》三:“我們班已經向上送了三次決心書,政治部還把我們的決心書摘了一段登在簡報上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