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文致  拼音:wén zhì
1.舞文弄法,陷人入罪?!逗鬂h書。卷四六。陳寵傳》:「解妖惡之禁,除文致之請讞五十馀事?!?br />2.文采。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辨騷》:「則顧盼可以驅(qū)辭力,咳唾可以窮文致?!?/div>
《國語辭典》:文致  拼音:wèn zhì
潤色、粉飾?!稘h書。卷一○○。敘傳上》:「莽秉政,方欲文致太平,使使者分行風俗,采頌聲?!埂逗鬂h書。卷三六。賈逵傳》論曰:「賈逵能附會文致,最差貴顯?!?/div>
《漢語大詞典》:遠術(shù)(遠術(shù))
謂禮樂。后漢書·方術(shù)傳論:“至乃誚譟遠術(shù),賤斥國華。” 李賢 注:“遠術(shù),謂禮樂?!?/div>
分類:禮樂
《國語辭典》:文章  拼音:wén zhāng
1.斑斕美麗的花紋?!妒酚?。卷二三。禮書》:「刻鏤文章,所以養(yǎng)目也?!?br />2.德行事功、禮樂法度?!墩撜Z。泰伯》:「煥乎!其有文章?!?br />3.文辭或泛指獨立成篇的文字。唐。杜甫偶題〉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埂度龂萘x》第六○回:「禰衡文章,播于當今,吾故不忍殺之?!?br />4.曲折隱微的含義。《紅樓夢》第一九回:「寶玉聽這話內(nèi)有文章,不覺吃了一驚。」
《國語辭典》:禮樂(禮樂)  拼音:lǐ yuè
禮與樂。禮乃行為道德的規(guī)范,而樂能調(diào)和性情、移風易俗,二者皆可用以教化人民,治理國家?!抖Y記。禮器》:「禮也者,反其所自生;樂也者,樂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制禮也以節(jié)事,脩樂以道志,故觀其禮樂而治亂可知也。」《梁書。卷三五。列傳。蕭子恪》:「伏以圣旨所定樂論鐘律緯緒,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懸日月,不刊之典,禮樂之教,致治所成。」
《國語辭典》:斯文  拼音:sī wén
1.禮樂制度教化?!墩撜Z。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埂稘h書。卷一○○。敘傳下》:「武功既抗,亦迪斯文,憲章六學,統(tǒng)壹圣真?!?br />2.儒士。《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平日敬重斯文,喜歡才士?!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赶仁レ魞?nèi),共觀大禮之光;國子監(jiān)中,同仰斯文之主?!?/div>
《國語辭典》:斯文  拼音:sī wen
人的舉止文雅有禮?!都t樓夢》第六三回:「斯文些的才好,別大呼小叫,惹人聽見?!埂段拿餍∈贰返谌兀骸溉绻蛩懒送鈬耍肄罩X袋去陪他,金委員不該拿讀書人如此蹧蹋,到底不是斯文一脈!」
《國語辭典》:馬蹄(馬蹄)  拼音:mǎ tí
1.馬足底由皮膚衍生而來的角質(zhì)鞘。唐。劉長卿 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詩:「江春不肯留歸客,草色青青送馬蹄?!埂度辶滞馐贰返谝涣兀骸负竺骜R蹄一片聲音,自然是本縣知縣過?!?br />2.《莊子》書的篇名。全篇以馬為譬喻,申明老子所言「無心作為,人民自然感化;清靜不擾,人民自然正當」的旨意。
3.荸薺的別名。參見「荸薺」條。
《漢語大詞典》:馬蹄草(馬蹄草)
莼菜的別名。見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蔬穀上·莼。
分類:莼菜
《國語辭典》:弦歌  拼音:xián gē
1.依和著琴瑟的聲音來詠詩。《淮南子。俶真》:「弦歌鼓舞,緣飾詩書,以買名譽于天下?!埂妒酚洝>硭钠???鬃邮兰摇罚骸溉傥迤鬃咏韵腋柚?,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br />2.孔子到魯國武城聽到子游用弦歌之聲教化人民。典出《論語。陽貨》。比喻以禮樂教化群眾。唐。劉禹錫〈國學新修五經(jīng)壁本記〉:「俾我學徒,弦歌以時?!?/div>
《國語辭典》:弦歌(絃歌)  拼音:xián gē
泛指音樂。《后漢書。卷七六。循吏傳。王渙傳》:「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弦歌而薦之。」《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八》:「平生少年十,輕薄好弦歌?!?/div>
《國語辭典》:學道(學道)  拼音:xué dào
職官名。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學校生員的考課升降等事務(wù)的官。也稱為「學政」。
《國語辭典》:學政(學政)  拼音:xué zhèng
1.有關(guān)教育的一切事務(wù)?!吨芏Y。春官。大司樂》:「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br />2.職官名。為清代提督學政的簡稱,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學校生員的考課升降等事務(wù)。見《清史稿。卷一一六。職官志三》。也稱為「大宗師」、「學道」、「學臺」、「文宗」。
《國語辭典》:鐘鼓(鐘鼓)  拼音:zhōng gǔ
1.編鐘、樂鼓等樂器的統(tǒng)稱?!抖Y記。樂記》:「故鐘鼓管磬、羽籥干戚,樂之器也?!贡敝?。庾信小園賦〉:「爰居避風,本無情于鐘鼓?!?br />2.古代用于軍事的鐘和鼓,是戰(zhàn)場上的指揮器材。宋。蘇軾教戰(zhàn)守策〉:「使其耳目習于鐘鼓旌旗之間而不亂,使其心志安于斬刈殺伐之際而不懾?!?/div>
《國語辭典》:文物  拼音:wén wù
1.禮樂典章。《左傳?;腹辍罚骸肝奈镆约o之,聲明以發(fā)之。」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章表》:「詩云『為章于天』,謂文明也;其在文物,赤白曰章。」
2.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具有價值的東西。如建筑、生活器皿、各種藝術(shù)品等。
《國語辭典》:鐘磬(鐘磬)  拼音:zhōng qìng
編鐘和玉磬等樂器?!段倪x。左思。詠史詩八首之四》:「南鄰擊鐘磬,北里吹笙竽。」《西游記》第二一回:「山凹里果有一座禪院,只聽得鐘磬悠揚,又見那香煙縹緲?!?/div>
《國語辭典》:制作  拼音:zhì zuò
制造、制定?!妒酚?。卷六。秦始皇本紀》:「兵無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肝冶境娑颂煜拢蠊Σ徊钏茰?,卻全然不曾制作禮樂?!?/div>
《國語辭典》:制作(製作)  拼音:zhì zuò
將原料或粗制品做成器物或精制品。也作「制造」。
《漢語大詞典》:遺文(遺文)
(1).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詩文。史記·太史公自序:“獵儒 墨 之遺文,明禮義之統(tǒng)紀,絶 惠王 利端,列往世興衰,作《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晉 葛洪 抱樸子·尚博:“雖有益世之書,猶謂之不及前代之遺文也?!?唐 元結(jié) 《〈篋中集〉序》:“已長逝者遺文散失,方祖師者不見近作?!?宋 蘇軾 《林子中以詩寄文與可及余與可既沒追和其韻》:“遺文付來哲,后事待諸友?!?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兩地書〉序言》:“﹝ 韋素園 ﹞病歿于 北平 同仁醫(yī)院了,大家想搜集他的遺文,為他出一本紀念冊。”
(2).散逸的詩文。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一:“ 文宗 時, 鄭覃 侍講禁中,以經(jīng)籍道喪,屢以為言。詔令祕閣,搜訪遺文?!?br />(3).前代留下的法令條文、禮樂制度。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序》:“至於舉賢良,崇孝弟,明考課,雖宇內(nèi)初輯,然庶政大體,彌綸備具,遺文故事,施於后世,皆可為法?!?宋 蔡襄 《明禮》:“冠婚喪葬,禮之大者,冠禮今不復(fù)議,婚禮無復(fù)有古之遺文。”
《國語辭典》:文德  拼音:wén dé
1.禮樂教化?!稌?jīng)。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埂段倪x。曹植。七啟》:「贊典禮于辟雍,講文德于明堂?!?br />2.唐僖宗的年號(西元888)。
《國語辭典》:人文  拼音:rén wén
1.人類的禮樂教化?!兑捉?jīng)。賁卦。彖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固啤?追f達。正義:「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br />2.人事?!逗鬂h書。卷七三。劉虞等傳。論曰》:「舍諸天運,徵乎人文,則古之休烈,何遠之有!」
3.泛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