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筆記(筆記)  拼音:bǐ jì
1.隨手記錄或指所記錄的文字。如:「上課筆記」、「演講筆記」?!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五回:「天下事真是愈出愈奇了!老弟,你這回到南京來,將所有閱歷的事,都把他筆記起來,將來還可以成一部書呢!」
2.一種文體。大抵雜記見聞、辨訂俗訛,或綜述古義。如陸游的《老學庵筆記》。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傳〉:「辭賦極其精深,筆記尤盡典實?!?/div>
《漢語大詞典》:哲學筆記
列寧1895-1916年的筆記。共四十六篇。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體系的主要原則和內(nèi)容,提出一系列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第一次明確提出辯證法、邏輯和唯物主義認識論是同一個東西。提出對立面的統(tǒng)一是辯證法的實質(zhì)。
《國語辭典》:筆記型電腦(筆記型電腦)  拼音:bǐ jì xíng diàn nǎo
一種方便攜帶的輕量小型電腦,通常重一至三公斤。具有可充電式電池及翻蓋式液晶顯示螢幕。通常配備內(nèi)建硬碟及網(wǎng)路卡?,F(xiàn)在發(fā)展趨勢是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功能越來越強大。
《國語辭典》:電腦筆記本(電腦筆記本)  拼音:diàn nǎo bǐ jì běn
大小如A4紙張的電腦。因為輕巧,方便攜帶,如筆記本般可以隨時以鍵盤或光筆等輸入資料,所以稱為「電腦筆記本」。如:「電腦筆記本可以外接其他裝備來擴充功能?!?/div>
《國語辭典》:閱微草堂筆記(閱微草堂筆記)  拼音:yuè wéi cǎo táng bǐ jì
書名。清紀昀撰,二十四卷,因自號所居為閱微草堂,故以此名書。其書分〈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志〉、〈姑妄聽之〉、〈灤陽續(xù)錄〉五種,皆雜記所見聞之事,風格近六朝志怪之文,亦寓勸懲,而立論多與宋儒相異。
《國語辭典》:筆記書(筆記書)  拼音:bǐ jì shū
一種將筆記本與書本的制作觀念結合,既保留筆記本的隨意自在,又采如書籍般嚴謹制作方式編印,以增加筆記的保存價值。
《國語辭典》:書筆記(書筆記)  拼音:shū bǐ jì
一種采筆記本方式印制的書。將筆記本與書本的制作觀念結合,將散文或詩采如筆記本般的散布在全書中,讓人翻閱起來有一種輕松的感覺,以增加閱讀的興趣。
《漢語大詞典》:讀書筆記(讀書筆記)
記述讀書心得的筆記。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心》二五:“普通筆記之中有關于讀書心得的記述,這可稱為讀書筆記……比較古的有 宋 人 王應麟 的困學紀聞?!?李銳 《學生時代的毛澤東》:“他們結識以后,一時來往頗為密切,經(jīng)常交談讀書心得,交換讀書筆記?!?/div>
《漢語大詞典》:筆記本(筆記本)
用于做筆記和記事等的本子。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十二章:“ 郭祥 抓過一看,是一個黃皮硬殼的筆記本,已經(jīng)在口袋里磨損了?!?/div>
《國語辭典》:筆記小說(筆記小說)  拼音:bǐ jì xiǎo shuō
以人物為中心,具有情節(jié)結構的筆記體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