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疏食  拼音:shū shí
1.粗糙的飯食。《禮記。雜記下》:「疏食不足祭也。」
2.菜蔬谷食。《淮南子。主術》:「秋畜疏食,冬伐薪蒸。」
3.果實。《淮南子。時則》:「山林藪澤,有能取疏食田獵禽獸者。」
《漢語大詞典》:藜菽
藜和菽。泛指粗糲之食。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少而貧病,居無僕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給。” 宋 文同 《將赴洋州書東谷舊隱》詩:“所畏惟簡書,其甘者藜菽?!?/div>
分類:粗糲
《漢語大詞典》:羹藿
以藿為羹。泛指粗糲的食物。《淮南子·說林訓》:“屠者羹藿,為車者步行。” 元 耶律楚材 《和移刺繼先韻》:“問渠林肉與丘糟,奚如飯麥而羹藿。” 明 劉基 《郁離子·羹藿》:“野人羹藿以食之。”
分類:粗糲食物
《漢語大詞典》:橡艾
橡,橡栗。艾,野蒿。借指粗糲之食。《梁書·謝朏傳》:“家膺鼎食,而甘茲橡艾;世襲青紫,而安此懸鶉?!?/div>
分類:橡栗粗糲
《國語辭典》:弊衣疏食  拼音:bì yī shū shí
穿破舊的衣服,吃簡單、粗糙的食物。形容生活儉樸。《周書。卷三八。柳虬傳》:「虬脫略人間,不事小節(jié),弊衣疏食,未嘗改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