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51,分1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纘襲
纂襲
繼纘
起嗣
嗣纂
修紹
秉賦
衣缽相傳
太子
因循
欽承
相承
歷數(shù)
紹熙
接武
《漢語大詞典》:纘襲(纘襲)
繼承;承襲。舊唐書·李全略傳:“子 同捷 ……居喪,擅領(lǐng)留后事,仍重賂藩鄰以求纘襲。”
分類:繼承承襲
《漢語大詞典》:纂襲(纂襲)
繼承。《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jì)二》:“朕以纂襲之初,含容是務(wù),父既寬於后命,子宜示於特恩,并停見任。”
分類:繼承
《漢語大詞典》:繼纘(繼纘)
繼承。舊唐書·仆固懷恩傳:“幸遇陛下龍躍天衢,繼纘鴻業(yè)。” 明 劉嵩 《送楊公望》詩:“茂名最樹立,令緒慎繼纘?!?/div>
分類:繼承
《漢語大詞典》:起嗣
繼承。 蔡東藩 《前漢通俗演義》第六九回:“ 徐來 見 賜 有廢立意,又想出一種毒計(jì),意欲并 孝 陷害,好使親生子 廣 ,起嗣王位?!?/div>
分類:繼承
《漢語大詞典》:嗣纂
繼承。陳書·世祖紀(jì):“朕以寡昧,嗣纂洪業(yè)?!?span id="ok5ms5s" class="book">《陳書·宣帝紀(jì)》:“朕嗣纂鴻基,思弘經(jīng)略?!?/div>
分類:繼承
《漢語大詞典》:修紹(修紹)
繼承。 清 江藩 國朝漢學(xué)師承記·朱笥河:“惟近日 顧氏 炎武 修紹絶業(yè),學(xué)者所宗?!?/div>
分類:繼承
《國語辭典》:秉賦(秉賦)  拼音:bǐng fù
人先天的性格、資質(zhì)和體魄?!都t樓夢》第六四回:「因?qū)氂袼匚舯x柔脆,雖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汲井水將茶連壺浸在盆內(nèi),不時(shí)更換,取其涼意而已?!挂沧鳌阜A賦」。
《國語辭典》:衣缽相傳(衣缽相傳)  拼音:yī bō xiāng chuán
佛教禪宗以交付衣缽給弟子,代表他已開悟得法。衣缽相傳,指師父傳法給弟子,弟子也得到師父禪法的精華。語本《舊唐書。卷一九一。方伎列傳。神秀》:「昔后魏末,有僧達(dá)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hù)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云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购蠓褐杆枷?、技術(shù)、學(xué)術(shù)等的傳授?!剁R花緣》第六○回:「這是衣缽相傳,亦非偶然?!挂沧鳌敢吕徴?zhèn)鳌埂?/div>
《國語辭典》:太子  拼音:tài zǐ
君王的嫡長子或預(yù)備繼位的兒子。周時(shí),天子及諸侯的嫡長子,稱「太子」,也稱為「世子」。秦朝因之。漢時(shí)則改稱皇太子。金元時(shí),皇帝之庶子亦有稱太子的。明以后,皇帝之嫡子稱為「皇太子」,而親王之嫡子則統(tǒng)稱為「世子」?!段饔斡洝返谌呋兀骸肝冶緦m有個(gè)太子,是我親生的儲君?!挂沧鳌复笞印埂?/div>
《國語辭典》:因循  拼音:yīn xún
1.遵循舊習(xí)而無所改動。《后漢書。卷三四。梁統(tǒng)傳》:「自高祖之興,至于孝宣,君明臣忠,謨謀深博,猶因循舊章,不輕改革?!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史傳》:「及班固述漢,因循前業(yè),觀司馬遷之辭,思實(shí)過半。」
2.敷衍慢怠。唐。韓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驛涂中見寄〉詩:「多才自勞苦,無用祗因循。」元。關(guān)漢卿《哭存孝》第二折:「我這里傍邊側(cè)立索慇勤,怎敢道怠因循!」
3.悠游閒散。唐。羅隱 寄第五尊師詩:「苕溪煙月久因循,野鶴衣裘獨(dú)繭綸?!固?。韓偓 擁鼻詩:「卻要因循添逸興,若為趨競愴離憂?!?br />4.蹉跎、延誤。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和櫛沐寄道友〉詩:「因循擲白日,積漸凋朱顏?!?/div>
《國語辭典》:欽承(欽承)  拼音:qīn chéng
敬受、敬奉?!段倪x。曹丕。與鐘大理書》:「嘉貺益腆,敢不欽承?!姑?。沈璟《博笑記》第五出:「欽承恩命到崇明,耳又聰來眼又明。」
《國語辭典》:相承  拼音:xiāng chéng
依次接連相續(xù)?!段倪x。班固。西都賦》:「名都對郭,邑居相承?!?/div>
《國語辭典》:歷數(shù)(曆數(shù))  拼音:lì shù
1.天運(yùn)、氣數(shù)。《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昔炎精幽昧,歷數(shù)將終。」也作「歷數(shù)」。
2.歷法?!缎绿茣?。卷一九九。儒學(xué)傳中。馬懷素傳》:「博學(xué),尤通氏族、歷數(shù)、醫(yī)方。」《警世通言。卷四○。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有一人姓王名朔,亦善通五行歷數(shù)之書?!挂沧鳌笟v數(shù)」。
《國語辭典》:歷數(shù)(歷數(shù))  拼音:lì shù
1.天道、天運(yùn),指星象運(yùn)行的軌道及周期。古人以此觀盛衰興亡的氣數(shù)?!稌?jīng)。大禹謨》:「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歷數(shù)在汝躬,汝終陟元后?!挂沧鳌笟v數(shù)」。
2.歷法?!稌?jīng)。洪范》:「五曰歷數(shù)。」唐??追f達(dá)。正義:「算日月行道所歷,計(jì)氣朔早晚之?dāng)?shù),所以為一歲之歷?!挂沧鳌笟v數(shù)」。
《漢語大詞典》:紹熙(紹熙)
繼承前業(yè),發(fā)揚(yáng)光大。《文選·盧諶〈贈劉琨〉詩》:“濬哲惟皇,紹熙有 晉 ?!?李善 注:“爾雅曰:‘紹,繼也。’又曰:‘熙,興也?!?/div>
《漢語大詞典》: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jìn)。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鄭玄 注:“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br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朱熹 集注:“接,連也。武,跡也?!?br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shí)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span id="nj3q40a" class="book">《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于絳闕,鴻生接武于儒館?!?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shí)》:“當(dāng)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蕓閣之中,英奇接武?!?span id="mihwawq" class="book">《金史·崔立傳》:“當(dāng)時(shí)冒進(jìn)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br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quán)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shí)接武,廣陌更連鑣?!?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后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span id="d0cbjnt" class="book">《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于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xí),自易為工?!?/div>